近日
河南高温进入了最强时段
图片来源于网络
预计20日前,我省高温闷热天气仍将持续。
河南持续多日的高温像一层“蒸笼”,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二病区副主任于素平提醒,高温高湿的“桑拿天”里,孩子们稚嫩的身体面临着双重考验——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
家有小宝,夏季空调怎么开?
“孩子一回家就喊热,可对着空调猛吹没一会儿,第二天就开始咳嗽鼻塞。”这是于素平近期门诊中的高频场景。她指出,中医认为儿童“肺脾常不足”,肺气虚弱易受外邪入侵。从酷热室外冲进低温空调房,汗孔舒张时突遭冷风侵袭,风寒邪气侵犯肺卫。
空调不是洪水猛兽,但孩子需要“温柔相待”:温度建议不低于26 ℃,风速调至最低档;婴幼儿卧室可不开空调,只开客厅空调,享受凉意不直吹;避免整夜开启,适时关机通风。
冷饮能不能吃?看体质!
高温之下,冰棍、冰淇淋、冰饮料成为孩子们的夏日渴望。到底能不能吃?
于素平强调,夏季消化道疾病多发,能否“解禁”冷饮,关键在体质。
若孩子常怕冷、大便稀溏、舌苔薄白,冷饮易伤脾胃阳气,诱发腹痛腹泻;对怕热、大便干结、舌苔厚的孩子,偶尔一根冰棍未必是禁忌,但需观察身体反应——若吃后不适则立即停止。
疱疹性咽峡炎呈上涨趋势
于素平特别点出,近期需警惕疱疹性咽峡炎。这种由柯萨奇病毒引发的特殊上感,正随七八月高温进入发病小高峰。
一方面,由于天气炎热,室内空气流通不畅,病毒大量繁殖进入儿童的呼吸道;另一方面,由于人们大量使用空调,室内外温差较大,造成机体反复受到冷热刺激,使抵抗力容易下降,更易受病毒感染。
于素平表示,若孩子突发高热、咽痛拒食、检查可见咽峡部成簇小疱疹,则很有可能感染了该病毒。
她特别提醒,单纯疱疹性咽峡炎虽具感染性但传染性不强;若手心、脚心和臀部皮肤出现红疹,立刻就医排查手足口病!
“防暑护儿四要点”
1.减少油腻,选择易消化食物,瓜果适量不过甜。
2.冷饮非完全禁止,但需严格基于孩子反应调整。
3.外出活动优选早晚凉爽时段,极端高温时段避免外出。
4.咽部不适可以菊花、金银花泡水代茶饮。
除了孩子们的健康问题
流行在成年人之中的“三伏天晒背”
也需要我们警惕起来
近日,54岁的张阿姨(化名)因连续一周在烈日下暴晒背部,把自己“晒”进了医院——头晕、恶心、乏力、吃不下饭,一系列症状让她苦不堪言。
(图片源自网络)
高温天每天晒背5个小时!已出现中暑早期症状
“头颅磁共振好好的,脑转移灶也消失了,颈椎也只是轻度膨出……这些影像结果和她的症状完全对不上!”
接诊张阿姨的河南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何振,对这个曾经是肺癌脑转移的老患者进行了仔细排查,觉得十分疑惑。
最终,张阿姨一句“何主任,我头晕是不是跟晒背有关”点醒了他。
原来,张阿姨连续一周,每天从上午10点到下午3点,顶着38~40 ℃的高温,在广场上铺褥子、打遮阳伞遮头、只露背部进行“沉浸式”晒背。
何振诊断她已出现中暑甚至热射病的早期症状。若非其本身是农村人,时常劳作,体质尚可,后果不堪设想。
晒背养生变“热毒”伤身,医生紧急提醒
“患者目的是排毒,结果可能中了‘热毒’!”何振解释,人体在极端高温下,体温调节中枢会“罢工”,导致体温飙升、脑水肿甚至休克。
张阿姨大量出汗导致血容量下降,正是头晕乏力的元凶。
何振更透露关键数据:今年热射病发病率上升超10%,住院患者中约30%竟是晒背引发。
“三伏天晒背虽源于中医‘天人相应’理论,通过温通背部阳经提升阳气,但绝非人人适合,更需极度谨慎!”何振提醒道。
三伏天晒背,这些“保命法则”必须懂
河南省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副主任医师李佳继续补充道,高危人群严避晒背:肿瘤患者(尤其放化疗后)、阴虚火旺、体质极弱者绝对禁忌。
李佳强调,肿瘤患者本身经治疗已“耗气伤阴”,暴晒极易诱发中暑、休克乃至心梗脑梗。
他提醒,对于阳虚、易感冒、亚健康人群,晒背的黄金时段在早晨,可选8~10点,阳光温和时进行。
其次,时长宁短勿长。每次10~15分钟足够,绝不超半小时。切忌迷信“越久越好”。
晒背时,也不需要将皮肤完全裸露,穿薄衫适度接触阳光即可,过度暴露反增晒伤风险。
在晒背时,要及时补充水分,防止脱水引发连锁反应。
“晒背不是治病方法,是养生手段。”李佳郑重提醒,晒背需评估体质,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
若晒后出现心慌、头晕、大汗不止等不适,必须立即停止并就医。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非商业用途,仅用作公益科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更新时间:2025-07-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