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1点的柳州街头,50多岁的龚女士抱着一个沉重的快递盒冲进五里卡派出所,值班民警邹涛借着灯光打开盒子的瞬间,不禁倒吸一口凉气——22只金灿灿的足金手镯整齐码放,总重超过300克,按当日金价计算价值超40万元。
"警察同志,这是在珠宝店门口垃圾堆捡的,太贵重了,我们不能要!"龚女士的声音因急促而颤抖,这个靠收废品维持生计的普通妇女,此刻正抱着足以改变她一生的"黄金山"。
这个戏剧性的发现源于一连串的失误与巧合。7月10日,柳州柳南区某珠宝店老板韦女士从深圳定制的两箱金镯到货,店员仅将其中一箱登记入库,另一箱未拆封的包裹被随手放在办公桌下。当晚打烊时,保洁人员误将这个装有22只手镯的快递盒当作废纸壳,与其他垃圾一同扔到店外路边。
7月11日深夜,龚女士像往常一样沿街捡拾废品,"那个箱子比一般快递盒沉得多,我还以为装着铁块"。回家打开后,黄澄澄的光泽让她瞬间清醒——这是她收废品十年从未见过的景象。"我儿子一看就说'妈,这太贵重了,肯定是别人丢的,赶紧送派出所'"。凌晨1点,母子俩顶着夜色将金镯送到派出所,全程仅用2小时。
民警通过快递单上的店名信息,1小时内就联系上了还不知情的韦女士。"接到电话时我还在对账,以为是诈骗",韦女士赶到派出所看到金镯时腿一软差点跪下,"这批货是订婚季备货,价值30多万,要是丢了我这店就完了!"监控显示,员工将首饰箱与垃圾袋混放时,甚至未查看快递单上"贵重物品"的标识。
这场"黄金奇缘"背后,是法律对遗失物处理的明确规定。《民法典》第三百一十四条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刘凯律师指出:"龚女士的选择不仅是道德高尚,更是法律义务。"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江西九江的案例:2024年1月,陈某某捡到价值1.6万的金镯后误以为是假货扔掉,法院判决其赔偿失主16568元。上海闵行区法院更审理过类似案件,拾得者丢弃价值14万的项链,最终被判赔偿4.5万元。"这些案例警示我们,捡到物品后随意处置可能面临法律追责。"刘凯强调。
从刑事责任角度,《刑法》第二百七十条规定,侵占遗失物数额较大且拒不返还的,可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柳州市公安局法制科负责人表示:"若龚女士选择私藏这批金镯,可能构成刑事犯罪。"
事件在网络引发热议,"换成是我能做到吗?"成为网友讨论的焦点。有评论称:"40万对普通人来说可能是十年收入,这对母子的选择堪称现代版'路不拾遗'"。更有网友算出身价:"按柳州房价,这些金镯能买一套小户型公寓"。
面对韦女士送来的锦旗和感谢红包,龚女士婉拒道:"谁还没个难处?换作是我丢了东西,也盼着有人能还回来。"这种朴素的价值观触动了许多人。柳州警方事后调查发现,龚女士月收入仅3000元左右,却在巨款面前保持了内心的平静。
事件也推动了行业反思。涉事金店紧急整改,实施"贵重物品双人核对""垃圾丢弃前开箱检查"等制度。广西珠宝行业协会秘书长表示:"每年全国因管理疏漏遗失的首饰价值超千万元,此案应成为全行业的警示。"
柳州市公安局通过此案总结出"遗失物四步处理法":保护现场、初步判断、及时上交、保留凭证。民警邹涛提醒:"即使认为是假货,也不应随意丢弃,可交由公安机关鉴定处理。"
对于企业单位,法律专家建议建立"三分离"制度:贵重物品与普通物品分区存放、收发登记与保管分离、垃圾处理与物品管理流程分离。"双人核对制度能有效避免类似失误。"
这场由22只金镯引发的风波,最终以温暖结局收场。当龚女士第二天照常推着三轮车收废品时,她或许没想到,自己的一个选择,不仅挽救了一家珠宝店,更给全社会上了一堂关于诚信与法律的公开课。正如网友所言:"黄金会发光,但比黄金更闪亮的,是普通人心里的那杆秤。"
更新时间:2025-07-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