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小瞧感冒!它是慢性病的 “导火索”,看张仲景六经辨证的真相

这篇文章我不仅要告诉大家感冒很重要,同时还要告诉大家医圣张仲景六经辨证的本质,请耐心看完。

多年前,我治过一个抽动症的小孩。当时小孩多动、频繁眨眼睛,给他用小建中汤调理后症状缓解了。但这还没完 —— 如果没有后续的注意,这小孩的病还会经常反复。所以,我特意叮嘱家长最重要的一件事:以后小孩只要出现一点感冒症状,赶紧找我调理,别拖,哪怕只是轻微的鼻塞流涕,也要赶紧吃中药!

为什么我会这么重视 “感冒” 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病呢?大伙可能还不知道,很多慢性病、疑难病都是从感冒开始的。就拿这位小孩来说,他家长也说了:平时都好好的,但每次感冒,他的抽动症状就会加重!

这很典型。所以,有慢性病的朋友千万别小瞧普通感冒 —— 感冒治好了,慢性病的问题能解决一大半;要是感冒没治好,平时的慢性病随时都可能加重!普通感冒真的很重要,我们必须重视,尤其是老人、小孩,还有本身有慢性病的朋友!

我们人体之所以生病,无非两大原因:外因和内因。外因大多是感染外邪,内因则是情志失调和饮食不当。其中,外因里最常见的就是风寒,所以《黄帝内经》说 “风为百病之长”“风为百病之首”。

一开始受凉感冒,病邪只在身体最浅表的一层。这一层病位虽浅,却非常重要 —— 很多慢性皮肤病就出在这一层。这一层指的就是我们身体的皮肤、肌肉、四肢和躯干,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躯壳”。

躯壳生病,就好比一个国家的边境受到外敌袭击。医圣张仲景把这一层的病称为 “太阳病”。因为病在最浅表,所以身体的症状也集中在体表,比如皮肤起鸡皮疙瘩,严重的起风团、荨麻疹,还有肌肉关节疼痛、头痛、酸胀、沉重等,这些都出在体表和四肢,也可以称之为 “经络病”。

太阳病有什么特点?

现代中医常把感冒分为风寒、风热,这是按病因分类,好比区分侵袭边境的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外敌。但医圣张仲景不这么简单分类 —— 他在《伤寒论》中,根据每个人的体质、感受外邪后的整体反应来划分类型。

为什么身体表层会生病?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自身免疫力不足,身体虚了。所以《黄帝内经》也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同样是吹了寒风、吹了空调,为什么你感冒了,别人却没事?可见,即便只是小小的感冒,也有自身的原因。

现代中医认为,感染风寒邪气就是风寒感冒,感染风热邪气就是风热感冒。这种按病因分类的思路,其实受了西医思维的影响 —— 就像西医把感冒分为病毒引起或细菌引起一样。但这种分类有点 “刻舟求剑”,实际用起来不好用,效果也不理想。

那怎么分类才能有效帮我们解决问题呢?张仲景考虑的是 “邪气侵袭后的人体整体状态”,也就是 “邪气 + 正气 = 正邪斗争”,根据斗争后的结果来区分类型。他把这种状态分为六种,这就是 “六经辨证”。

记住二羊说的:医圣这种分类,绝不是西医的思维 —— 不是按病因分,也不是按人体解剖部位分。这六种状态是正邪斗争的结果,是 “病因” 和 “身体反应” 的结合,而非单一维度的划分。在二羊看来,医圣总结的核心是 “身体感受外邪后的整体反应”,而非其他按五运六气、按经络、按人体部位的分类方式。

外邪可能包括风寒暑湿燥火,其中风寒最常见,所以太阳病也最普遍。太阳病的典型表现是:病在最浅表一层,患者会出现身体关节肌肉疼痛、沉重,皮肤不适,怕冷、怕风。

在此基础上,张仲景又根据每个人感冒后 “有汗没汗”,把太阳病分成 “太阳伤寒” 和 “太阳中风”。注意,这两种也不是按病因分的,还是看 “生病的人的整体状态”!

身体的 “边防系统”:卫气与营气

我们身体体表的防守,需要两种能量:卫气和营气。卫气相当于 “边防军”,负责抵御外邪;营气相当于 “后勤补给”,负责给卫气提供能量支持。

当边境受到侵袭,“战争” 打响,身体会调动能量投入战斗:恶寒(就像边防警报响起)、发热(好比烽火燃起)、头项强痛(类似要塞受到攻击)、脉浮(说明前线战况激烈)。

太阳病的解决方案

根据身体当下的状态 —— 是太阳伤寒还是太阳中风,要区别对待:

太阳伤寒:相当于皮毛、毛孔、腠理闭塞,边境被敌人封锁。此时需要 “速攻”,用麻黄汤:通过迅速发汗,突破汗腺的 “关卡”,就像边关城池失守后,派重兵出击,把外敌彻底扫荡出去。

太阳中风:相当于边防补给跟不上,“边防军” 和 “后勤人员”(营气)出现 “外逃”(汗液异常外泄)。此时需要 “稳补 + 修复”,用桂枝汤:调集补给安抚边防,修复 “城防漏洞”(巩固体表的防御),防止外邪进一步入侵。

六经辨证的核心:治 “生病的人”,而非 “单一的病”

这就是太阳病 —— 也就是常见感冒在最浅表一层的处理方法。这里有个关键点:医圣治的是 “生病的人”,不是单纯治外邪(不管是风热、风寒),也不是治 “没病的人”。

即便只是小小的感冒,也好比国家受到外邪侵袭,需要调动全国的国力去战斗。我们的身体感冒了,同样需要调集全身的能量、气血去对抗外邪,会动用所有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绝不是单一某一条经络(比如太阳膀胱经)的事。

所以,医圣张仲景的六经辨证,辨的是 “六种正邪斗争的状态”,不是简单的 “六条经络”。所谓的 “正气”,包括身体本身的所有能力和物质 —— 脏腑、经络、精、神、气血、津液等。感冒时,这些都会被 “连累”:

感冒了会没胃口、甚至拉肚子呕吐,是脾胃受影响;

感冒了会咳嗽,是肺受影响;

有的感冒会引发抽筋、失眠、腰痛、小便不适,是心、肝、肾受影响。

你看,各个脏腑都会被波及,人也会没精神,气血津液因为 “参战” 也会有损耗。即便病在最浅表,身体也是 “全身心投入战斗”—— 就像战争来袭时,没有哪个人能安然无事一样。

所以,大家别再用西方 “平面化” 的思维解读医圣的六经辨证,更不能用解剖学 “割裂式” 的方法理解六经。只有把 “生病的人” 当成一个整体去考虑,才最接近张仲景的视角!

明白这些原理后,你就会懂为什么抽动症的孩子一定要及时治好感冒、控制住外邪;也会懂很多慢性病(比如慢性肝炎)不只是 “病在某个脏腑”,感冒也不只是 “单纯的感冒”!

偷偷告诉大家:感冒的时候,其实是治疗慢性病的最佳契机 —— 这是给体内 “潜伏的邪气” 一个排出的绝佳机会。总而言之,中医治病的核心就是 “扶正祛邪”,纠正身体的失衡,维护整体的平和中正。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4

标签:养生   慢性病   导火索   真相   身体   医圣   太阳   风寒   经络   邪气   病因   脏腑   体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