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中医柳兴印。药王孙思邈在《千金方》里留下了一张养肝良方,只用了三味药,分别是丹参、柴胡、鳖甲,特别适合用来调理肝囊肿和肝硬化疾病。

先说肝囊肿,它形成的主要原因就是消极的情绪导致气郁,气郁又会导致血行不畅,津液也不流动,慢慢在肝里聚成了小水泡。
而肝硬化的病因,就要比肝囊肿复杂多了,但它的主要病因还是瘀,只不过会比囊肿的瘀更重,气血瘀在肝里,慢慢把肝从柔软的质地发展到坚硬,这就是中医说的瘀阻肝络。同时,肝藏血,瘀血堵在肝久了,肝血不足,还会导致脾肾受损,脾肾都可以运化水湿,水湿排不出去,就会变成腹水,这也是很多肝硬化后期患者常会出现肚子大、腿肿的主要原因。

但总的来说,不管是肝囊肿还是肝硬化,中医调理的核心都是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而丹参、柴胡、鳖甲这三味药,正好对应了这个核心思路。
柴胡是“疏肝第一药”,一旦气堵了,就需要用柴胡把气通开,不然血也没法流动。对肝囊肿和肝硬化来说,肝气通了,血才能跟着动,后续的活血化瘀药才能发挥作用。

而丹参是活血的主力,把肝里瘀滞的气血清掉,让肝的气血重新流通。其次,丹参还有凉血的作用,可以避免瘀热伤肝。同时丹参能养血,活血的同时还能补点血,特别适合肝病患者瘀中带虚的情况。

鳖甲则是软坚散结的常用药物了,把已经聚集成块、变硬的东西软化散开,有利于击破消散肝囊肿,同时还能深入肝络,延缓肝硬化病情并改善肝的质地。

分享一个患者病例,性别男,51岁,肝囊肿1.8 cm,早期肝硬化,转氨酶偏高,肝硬度值11.2 k Pa,经常两肋疼,肚子胀,吃不下饭,晚上睡不着,大便也干。舌头颜色紫暗,舌边有瘀点,舌苔薄白腻;脉弦细,结合他的症状,辨证为是肝气郁结、瘀血阻络、肝阴不足。

用药上就以柴胡、丹参、鳖甲为君核心药物,再加香附、枳壳,加强柴胡疏肝理气的作用,缓解两肋疼、肚子胀。当归、白芍,配合丹参活血养血,缓解大便干燥、失眠。茯苓、白术,帮助运脾,脾好了,肝脏也能轻松不少,中医管这叫做“培土荣木”。还用了灸甘草,避免药物伤脾胃。最后再加酸枣仁来调理一下睡眠。

调理几个疗程后,两肋不疼了,肚子胀消失了,睡眠也好多了,排便也顺利了。复查肝功能,转氨酶降到正常范围,肝硬度值降到8.2 k Pa,这个指标已经接近正常,肝囊肿也没有了。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跟大家说到这里了,大家还有什么想知道的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更新时间:2025-11-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