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国家为什么总是想“弄死”俄罗斯?

2024年,俄罗斯官方公布的GDP数据引发全球震动:以卢布计算的经济总量突破200万亿,增长率达4.1%,人均GDP短暂超越中国。

这一数据与2020年形成鲜明对比——当时俄罗斯GDP仅1.474万亿美元,不仅被中国广东、江苏两省超越,人均GDP更以10,100美元首次落后于中国的10,510美元。这种戏剧性的反转背后,既是俄罗斯经济韧性的体现,也折射出其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与国际战略博弈的复杂格局。

俄罗斯经济的起伏始终与能源价格紧密相关。

2020年3月国际油价暴跌30%,导致能源产业萎缩10.2%,直接拉低GDP增速至-3.1%。这种"石油美元依赖症"在西方制裁与乌克兰战争叠加的背景下尤为致命:欧盟对俄原油进口实施禁运,七国集团设置60美元/桶的价格上限,SWIFT系统剔除部分俄银行,使俄罗斯财政收入锐减35%。莫斯科交易所数据显示,2022年俄油气出口收入同比下降28%,相当于每天损失2.5亿美元。

但俄罗斯展现出惊人的适应能力。通过转向亚洲市场(2023年对华原油出口增长35%)、启用卢布结算机制、发展北极液化天然气项目,其能源出口逐渐恢复元气。2024年俄能源收入占财政比例降至45%,非油气收入首次超过50%。

这种转型充满阵痛:2023年俄央行将基准利率上调至21%以遏制通胀,导致中小企业贷款成本飙升,创新投入占GDP比重仅1.1%,远低于OECD国家2.4%的平均水平。2024年1月,反对派领袖纳瓦利内的狱中死亡成为俄罗斯政治生态的标志性事件。

这位47岁的前反腐律师,从2011年起便成为西方眼中的"民主斗士"。其团队制作的《它不是你们的贷款》纪录片,指控梅德韦杰夫通过慈善基金会建立"腐败金字塔",与西方制裁名单形成微妙呼应。西方的支持始终是纳瓦利内的重要筹码:从耶鲁大学的"世界学者"项目,到欧盟将其定性为"政治犯",再到其团队与脸书、推特的深度合作,都暗示着背后的地缘博弈。

纳瓦利内

纳瓦利内现象揭示了西方干预的新形态。2023年其支持者在莫斯科组织的"自由游行",通过Telegram等加密平台协调,参与者使用VPN规避监控,这种"无领导抵抗"模式给俄罗斯社会稳定带来新挑战。俄联邦安全局破获的"网络水军"案件显示,境外势力每年投入超2亿美元用于资助俄境内的"非政府组织"。

俄罗斯的困境,本质上是英美全球战略的缩影。从18世纪开始,英国便系统性肢解潜在竞争对手:克里米亚战争拖垮沙俄现代化进程,阿拉伯大起义分裂奥斯曼帝国,两次鸦片战争打断大清改革节奏。这种"分而治之"的策略被美国继承,在冷战后演变为"新干涉主义"——通过扶持反对派、制造民族矛盾、金融制裁等手段,将苏联肢解为15个国家,并持续对俄罗斯进行战略压制。

克里米亚战争

当前英美对俄战略呈现三大特征:其一,能源封锁与金融制裁相结合,试图将俄罗斯赶回"资源附庸"地位;其二,利用乌克兰战争消耗俄军事经济资源,同时通过代理人战争测试俄底线;其三,扶持纳瓦利内等"第五纵队",制造内部混乱。这种策略在中东、北非屡试不爽,叙利亚、利比亚的悲剧正是前车之鉴。

在英美霸权体系中,犹太资本扮演着关键角色。从罗斯柴尔德家族控制欧洲金融命脉,到高盛、摩根大通主导全球资本流动,犹太财团始终是盎格鲁-撒克逊帝国的经济支柱。据《福布斯》统计,全球前500名富豪中犹太裔占比超20%,掌控着全球60%的媒体资源。

罗斯柴尔德家族

这种影响力在纳瓦利内事件中亦有体现:其团队的法律顾问是纽约犹太裔律师事务所,舆论攻势主要通过犹太资本控制的脸书、CNN等平台展开。犹太资本与盎撒政治精英的深度绑定,形成了"政商复合体"。

美国前财长保尔森、耶伦均出身犹太投行,现任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家族信托中,贝莱德、先锋集团等犹太资本占比超60%。这种结构确保了金融资本与政治权力的共生关系,使得任何挑战美元霸权的国家都会遭到系统性打压。

俄罗斯的遭遇为中国敲响警钟。英美霸权的核心逻辑,是通过控制全球能源、金融、媒体三大命脉,将其他国家锁定在产业链低端。要突破这一困局,需构建三大反制能力:

能源安全体系:俄罗斯的教训表明,过度依赖能源出口必然受制于人。中国应加速新能源转型,降低石油进口依存度,同时推进"一带一路"能源通道建设。目前中国已建成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年输气量380亿立方米)、中亚-中国天然气管道(年输气量400亿立方米),并在沙特、伊朗等产油国加大投资。

金融自主权:SWIFT制裁对俄的打击,凸显了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紧迫性。人民币国际化已取得突破:2023年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份额升至3.5%,超过日元;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累计发放贷款超400亿美元。数字货币研发方面,数字人民币试点已覆盖26个省市,跨境支付系统(CIPS)覆盖107个国家和地区。

意识形态防御:纳瓦利内现象揭示了西方"软颠覆"的新形态。中国需加强网络空间治理,警惕NGO、媒体渗透,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2023年国家网信办查处"问题账号"120万个,清理违规信息680万条,同时推动主流媒体融合发展,打造国际传播矩阵。

尽管面临重重挑战,俄罗斯仍展现出顽强韧性。2024年俄军费预算增至13.5万亿卢布,占GDP比重达6.7%,这种"战时经济"模式虽能维持短期稳定,但长期来看,人口危机(劳动力缺口超200万)、技术落后(芯片国产化率不足30%)等问题仍将制约发展。

对于中国而言,俄罗斯的遭遇既是警示也是机遇: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唯有坚持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构建全方位的战略防御体系,才能在英美霸权的包围圈中开辟出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历史经验表明,任何霸权体系都难以永恒。

从罗马帝国的衰落,到大英帝国的解体,再到美国霸权的式微,人类文明始终在权力更迭中前行。俄罗斯的挣扎与中国的崛起,正是这一历史进程的生动注脚。当盎格鲁-撒克逊的夕阳逐渐西沉,多极化世界的曙光正在东方破晓。

文本来源:卢克文工作室

#国际冲突来聊聊##俄罗斯##国际##能源#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17

标签:克里米亚   撒克逊   盎格鲁   俄罗斯   犹太   霸权   中国   能源   体系   美元   国家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