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坚定的相信,在人类以后的历史长河中,2025年9月3日注定是一个闪耀着特殊光芒的日子。
但是绝大多数人都不理解阅兵的意义,这不是简单的向世界展示军事实力,而是宣告,新中国成立的时候,中华民族站起来了。
2025年九月三号,中华民族将撕开真相,将正确的二战历史观展现给全世界,什么是话语权?
当话语权掌握在霸权者手里的时候,话语权是一把利刃,扎向无辜的受害者,当话语权掌握在正义者手中的时候,话语权是也是一把利刃,指向的是霸权者,是别有用心之人。
我们先来从更加专业的角度分析一下阅兵的意义,众所周知,九月三号阅兵,又称之为“反法西斯胜利八十周年阅兵”,9月3日这个时间节点,其实与二战期间诸多关键历史事件紧密相连。
塞尔维亚总理来了,斯洛伐克的总理也来了!
为什么二战会发生?
回溯二战的历史,其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波及全球的“经济大危机”,反动的法西斯政权在德国、日本和意大利三国崛起,他们走上了对内加强独裁、对外扩大侵略、发动战争以摆脱危机的道路,就是自己家里没钱了,他们准备去抢了。
这件事还有个起点,就是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入侵中国东北三省开始,接着就是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德意入侵西班牙,德国入侵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
所以,塞尔维亚总理来了,斯洛伐克的总理也来了!作为被侵略的国家,当然要一起见证这一伟大时刻!
八十六年前9月1日凌晨,德国突然出动58个师,2800辆坦克,2000 架飞机和 6000 门大炮,向波兰发起“闪电式进攻”,9 月 3 日,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这场战争战火燃及欧、亚、非和大洋洲以及地球上的四大洋,在西、东两大战场,即欧洲北非战场和亚洲太平洋战场全面展开。
二战有多残酷?
斯大林格勒的冬天总带着铁锈味,那一年的伏尔加河的冰面下漂浮着冻僵的士兵,河岸边的厂房只剩下扭曲的钢筋,像一头头死去的钢铁巨兽,那一年的南京,寒风吹过秦淮河时,总夹杂着哭喊声,安全区的修女们数着每天运来的尸体,从最初的震惊到后来的麻木,六周里,三十万手无寸铁的生命像秋叶般坠落,秦淮河的水三个月都泛着诡异的红。
当硝烟终于散去,留给世界的是四千七百万具尸体、1.3 亿人流离失所,以及几代人灵魂深处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战争最残酷的时候,几乎没有人想象过胜利的样子,大家都做好了亡国灭种的准备,入侵者是那样的残酷,如同魔鬼,也没有人会想到过八十年后的今天,无数子孙后代,能够一起见证这盛世。
我相信很多人都将1945年八月十五日,定义为日本投降的日子,那么为什么我们阅兵的时间不定在这个日子?
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我才发现,入侵者从未反省过,因为人家一开始就不认为那是投降,记住1945年八月十五日不是日本投降的日子,日本天皇当时发布的那个叫做《终战诏书》。
什么叫“终战”?
我这么说吧,全篇八百一十六个字,自始至终没有出现“投降”“战败”等字眼,日本将这场战争的终结,粉饰为 “战局仍未好转,世界大势于我不利”,且同盟国使用了“残虐之炸弹”,若继续作战将“招致我民族之灭亡,波及人类之文明”,为了“亿兆之赤子”而不得不接受美苏中英四国共同宣言。
所以当时的日本抱着什么心态发布的这个诏书?
首先就是不承认侵略的错误性,然后将战败归于打不过,归于原子弹,再继续打下去,日本岛可能就被炸沉了,迫不得已只能停战,更令人气愤的是,诏书中对侵略中国长达十余年的战争只字未提,仿佛这段血腥的历史从未发生过,它们来到我们的国家,侵占我们的领土,伤害我们的同胞,最后,还想要将这段历史掩盖,这算是投降吗?
日本这种将停战包装为无奈之举,极力回避侵略罪责的做法,清晰地表明了其骨子里从未真心认罪,真正具有法律意义上的认罪投降是 1945 年 9 月 2 日,在这一天,日本代表在东京湾密苏里号战舰上签署了投降书,向同盟国正式投降。而投降书签字仪式结束的时间是九点十八分,仿佛是历史刻意安排的巧合,与十四年前日本蓄意制造的“九一八事变”时间完全对应。
这两者不同的是,一个是日本天皇发布的“诏书”,一个是日本代表签署的“投降书”。
这个时候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为什么二战结束至今,仍然有很多日本人不认为日本有错,本质上就是当时所发布的“诏书”和“投降书”有很大出入。
一个是天皇发布的,一个是日本代表签署的。
虽然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就制定了第一部限制天皇权力的《大日本帝国宪法》,但是天皇依旧拥有核心权力,裕仁天皇是明治天皇的孙子,在他当天皇的时期,延续的是“二元君主立宪制”,是裕仁天皇发动的对华侵略战争。
本质上,裕仁天皇和希特勒,墨索里尼没有什么区别,也应该和希特勒,墨索里尼一样,以死谢罪。
但是裕仁天皇没有,那么日本人会怎么认为?
战争的始作俑者都没有受到惩罚,那么错还叫错吗?
并且《终战诏书》所坚持的皇国史观,从对战争责任认识的角度和对历史负责的角度来看,没有任何积极意义,反而为战后日本在历史认识问题上的混乱埋下了“伏笔”,成为后来日本一些右翼和保守派势力强词夺理,声称当年战争是“解放亚洲”的大东亚战争的根源之一,一边是日本对自己罪行的掩盖和不承认。
但是站在中国人的角度是怎么看的?
从1931 年“九一八事变”中国打响反抗日本侵略者的第一枪开始,中国人民便踏上了漫长而艰辛的抗战之路,开辟了世界上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成为二战中开始最早、持续最久的战场。
全面抗战爆发后的淞沪会战中,日军投入了十个师团近三十万兵力和包括四艘航母在内的三十艘战舰,五百余架作战飞机以及三百多辆坦克,中国军队整营、整团地倒在日本陆海空军的炮火与炸弹之下,上海海关大楼的钟声每响过一次,就有超过一千名中国军人血洒淞沪战场。
还有带领全营六百人对战日军两千五百人的营长姚子青,为了死死守住宝山,最后全营仅一人生还,这只是战争的缩影,当时日军的口号是“三月内灭亡中国”,淞沪会战我们以伤亡二十五万人的沉重代价,毙伤日军四万余人,这才打破了日军狂妄的口号,为这场战争注入一针强心剂。
忻口会战中,国共两党军队与日军鏖战二十三天,歼灭敌军两万人,当时的英国记者贝特兰现场报道,他是这样说的,“忻口战役是华北抗战高潮的标志”,台儿庄战役中,中国军队浴血奋战,歼敌 1.1 万余人,战后的台儿庄,街上的手榴弹木柄碎片三寸多厚,日军的钢盔在运河河道中堆积成丘。
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一次战役,战场遍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四省,持续四个月零十六天的交战,双方投入兵力超过一百二十万,中国军队毙伤日军十余万,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企图。
在这漫长的,充满血腥味的十四年中,中华民族军民一心,以顽强的意志和巨大的牺牲,牵制了日本陆军近百分之七十的兵力,歼灭日军一百五十多万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军民伤亡人数超过三千五百万,约占二战伤亡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中国战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英国学者安德鲁・布坎南明确指出,九一八事变应作为二战的起点。
牛津大学拉纳・米特教授也强调“中国在二战中发挥了无可比拟的作用”。
但是,不止是日本,美国也长期对这段历史恶意曲解,发动战争,不肯投降认罪的裕仁天皇逃过了一劫,二战结束后,包括苏联在内的国家要求废除天皇,但是美国为了稳定战后的东亚形势,需要建立一个反共产主义的经济强国。
如果没有天皇,日本国内秩序将难以协调,不利于美国控制,以前的日本长期推行神话天皇、效忠天皇的教育,天皇已经成为多数日本人心中的精神支柱,所以因美国策略上需要,裕仁天皇就这么堂而皇之的脱罪了。
之后的美国,又开始针对二战历史进行偷换概念,在政治言论方面,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塔米・布鲁斯曾毫不羞愧的说,“八十年前的 8 月 6 日,美国和日本结束了太平洋地区一场毁灭性的战争”,把有关二战胜利的历史叙事引向“美日共同捍卫和平与繁荣”。
中华民族十四年来的艰苦奋战,苏联对二战做出的贡献,在这种言论下,消失了。
他们将终结战争的功劳单方面归于自己,严重误导公众对历史因果的认识,为了控制利用日本,美国还在一些场合回避日本在二战中的侵略本质,为日本的战争罪行涂抹粉饰,将日本给亚洲各国带来的深重灾难一笔勾销,历史固然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但是我们中华民族还在,我们不止从亡国灭种的战争中挺过来了。
我们还将重新将真相昭告天下,我们要打破的是一道道舆论和宣传的口子,是他们曾经构筑的谎言,美国影视工业凭借三千多部二战题材作品,构建起“美国拯救世界”的片面集体记忆,诸如《兄弟连》《拯救大兵瑞恩》等影视作品,过度凸显美国在二战中的作用。
同时,部分作品还存在对其他国家的丑化与歪曲,游戏《使命召唤》将苏联红军丑化为“人海战术”机器,电影《硫磺岛家书》美化日军“武士道精神”,模糊了战争的正义与非正义界限。
在学术研究领域,美国学界的二战史研究也沦为政治工具,冷战时期,“西方中心论”盛行,包括“二战”一词也是由罗斯福提出,本就有为美国塑造“世界领袖”角色的意图,以此背景,美国历史学者约翰・基根公然将中国战场贬低为“边缘战场”。
威廉・夏伊勒在《第三帝国的兴亡》中,以八百余页详述欧洲战事,对亚洲战场却仅用不足二十页轻描淡写,还将中国抗战歪曲为“缺乏协调的区域性抵抗”,“二战六年论”也是美国学界主流叙事框架,将二战起点设定为 1939 年。
无视 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率先奋起反抗法西斯侵略的历史事实,“原子弹决定论”“美援决定论”等错误观点同样大行其道,这些错误的历史观念宣传,让很多人认为美国投放原子弹 直接终结了太平洋战争,忽视中国战场长期抵抗日军的巨大作用。
他们无视中国抗战的自主性与战略韧性,贬损中国军队的作战能力,夸大美国签署《租借法案》为同盟国提供物质支持等外援的成效,日本九月二号投降,我们在九月三号举办阅兵仪式,就是在今年,这个时间告诉全世界,中国是二战胜利的重要缔造者之一。
中国的抗战历程和胜利成果不容被忽视、被篡改,这是对国内民众胜利记忆的尊重与强化,更是在国际舞台上对正确二战历史观的坚定捍卫,在当今世界,单边主义抬头、地缘政治冲突加剧,严重冲击着国际社会在二战问题上的基本共识,某些国家为了谋求霸权私利,不惜篡改歪曲二战胜利成果。
强化日本所谓“受害者”形象,种种错误史观试图扭曲人们的历史记忆,颠覆战后国际秩序,削弱联合国的核心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们想要表达是,历史不容遗忘,和平来之不易,我们将永远铭记二战的惨痛教训。
坚决捍卫二战胜利成果,弘扬正确的二战历史观!
与世界各国携手共进,共同构建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美好未来!
最后,希望那些仍然坚持法西斯主义,坚持霸权主义的国家,多看看我们的阅兵仪式,看看地表最强陆军,看看我们的军事装备,我相信他们一定会感受到“和平来之不易”
更新时间:2025-08-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