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岸青这个人,一辈子过得挺低调的,生于1923年,长沙人,是杨开慧和毛泽东的第二个儿子。从小就没少遭罪,七岁那年母亲被捕牺牲,他跟哥哥毛岸英在上海街头讨饭过日子,那时候俩兄弟年纪小,日子苦得没法说。1938年被送到苏联,在国际儿童院待过,后来在工厂干活,身体落下了毛病,特别是脑部有后遗症。
1947年回国,先在东北劳动,后来到北京做翻译,专攻俄文资料。1950年代在北京安顿下来,工作就是整理文件,生活简单。1960年跟邵华结婚,生了儿子毛新宇,一家子就这样平平淡淡过日子。他后来多次回韶山看亲戚,对老家那帮人挺上心的。
再说毛岸平,1944年生在韶山,是毛泽连的长子。毛泽连是毛泽东的堂弟,俩人父亲是堂兄弟,毛泽连家穷,就几亩地,靠天吃饭,一辈子种田。毛岸平从小帮家里干农活,小学毕业就下地了,1966年入党,在公社当广播员,后来一步步干到革委会副主任、党委副书记,再到韶山管理局接待处副处长,2004年退休。他这辈子没离开过老家,负责接待来访的亲戚和客人,工作就是带人转转故居,讲讲家族的事。
毛泽连跟毛泽东的关系不一般,因为毛泽连的姐姐毛泽建过继给了毛泽东父母,俩人像兄弟一样。1927年毛泽东离开韶山搞革命,毛泽连在家继续种地。1949年韶山解放,毛泽连是第一批去北京的亲戚,跟表弟李祝华一起。到了北京,第二天在中南海菊香书屋见了毛泽东。毛泽东问了家乡的事,看到毛泽连左眼有问题,就安排住院检查,可惜耽误太久,没治好。毛泽东用稿费帮了毛泽连十年,每月寄点钱。1950年,有人又提毛泽连生活难,毛泽东没安排工作,说要先管全国人民。
毛泽连在北京住了俩月,主动回乡,毛泽东送了衣服,用稿费买的。回程买票难,排队两天没买到,最后找车站主任帮忙才上车。毛泽连回家后还是种田,不给政府添麻烦,当了个好榜样。他去北京11次,毛泽东每次都见,晚年还让李敏李讷多去看看毛泽连。
毛岸青跟毛岸平的联系从1952年开始,那年毛岸青第一次回韶山,骑马从湘潭过来,路上跟马车撞了,摔进田里。毛岸平那时七岁,帮着扶起堂兄。从那以后,毛岸青每次回乡都找毛岸平聊聊。1959年毛泽东回韶山,毛岸平14岁,在人群外看着,晚上全家吃饭,他第一个跑到毛泽东跟前。饭钱是毛泽东从稿费出的。1997年毛岸青最后一次回韶山,跟邵华和毛新宇一起,那时候他身体不行了,走路慢,话少。毛岸平陪着转转故居。
毛岸平跟父亲一样,没仗着亲戚关系要特殊,一辈子在韶山干活。退休后还陪李敏、李讷、毛新宇他们回乡。毛岸青夫妇回来的次数最多,邵华几乎每年来。
2007年初,毛岸青身体越来越差,心脏出问题,常说看到哥哥毛岸英。3月底病情加重,送到301医院。临终时拉着邵华的手,说想见毛岸平。邵华打电话给韶山,毛岸平接到消息后马上收拾赶路,但没赶上。3月23日毛岸青去世,享年84岁。追悼会在八宝山,毛岸平去了,看到邵华一下子老了很多。
邵华2008年6月24日也走了,享年69岁,毛岸平又去北京吊唁。那年奥运前,毛岸平在故居前举奥运火炬。2019年1月27日,毛岸平因病在韶山去世,享年75岁。李敏、李讷、毛新宇他们送了花圈,韶山人缅怀他。
这个事说起来,毛岸青为什么临终还想着见毛岸平呢?俩人是堂兄弟,但感情深,毛岸青从小颠沛流离,对家族亲戚格外珍惜。毛岸平代表了韶山老家的根,毛岸青多次回乡,就跟毛岸平保持联系。家族里,毛泽东对亲戚管得严,不走后门,但私下用稿费帮着点。毛泽连家穷,但不伸手,毛岸平也这样,踏实干活。这段亲情,没什么惊天动地,就是普通人家的牵挂。
毛岸青一辈子没当大官,没出风头,就做翻译,研究点历史。身体不好,但坚持工作。毛岸平在基层,管接待,退休了还帮着维护故居。俩人没利用关系谋私,这在那个年代挺难得的。家族贡献大,杨开慧牺牲,毛岸英战死,毛岸青毛岸平他们就安静过日子。
毛岸青去世后,媒体报道不多,就简单说他是毛泽东次子,工作是翻译。毛岸平去世时,也就地方新闻提提,说他是毛泽东堂侄,一生在韶山。俩人没留下什么轰动的事,但这亲情在临终一刻冒出来,让人觉得真实。生活就是这样,亲戚间的情分,不用多说,就在那。
毛泽东对亲戚的规矩,影响了后辈。毛泽连买票都排队,不走后门。毛岸平工作几十年,没特殊待遇。毛岸青结婚晚,生子后也没让毛新宇沾光。毛新宇后来从军,干自己的事。这家族作风,接地气,没架子。
2007年那事,邵华转达遗愿,毛岸平难过,但也没多张扬。奥运火炬他举了,代表韶山,也像传承家族精神。毛岸青想见他,没见成,但这念头说明血脉相连。韶山现在是景区,游客多,但毛岸平他们守护着那份历史。
毛岸青生前写过“我酷爱韶山”,刻在石头上,用中俄文。可见他对老家的感情。毛岸平退休后,陪亲戚转悠,讲家族故事。俩人一在北京,一在韶山,但联系没断。
这个故事,没什么传奇,就是真实亲情。毛岸青病重时,想见毛岸平,可能就是想确认家族还在。毛泽东时代过去了,但后辈这样过日子,也算安稳。毛岸平2019年走时,韶山没了毛泽东直系近亲,但记忆还在。
现在看,这事过去18年了,但还被人提起。说明亲情永恒,不分时代。毛岸青毛岸平他们,没当主角,但这小细节,让历史生动点。家族牺牲多,杨开慧、毛泽建、毛岸英他们,但活着的就这样平淡。
毛岸青临终想着毛岸平,就是血缘的拉扯。俩人从小联系,到老没变。家族规矩严,但感情真。毛泽东用稿费帮亲戚,没公款。毛泽连不伸手,毛岸平也这样。真实生活,没浮夸。
更新时间:2025-08-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