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杭州上城区纪委发布公告,宏胜饮料生产中心总监严学峰因涉嫌违纪被立案审查。严学峰是宗馥莉的“老班底”,从宏胜成立起就负责生产管理,2024年宗庆后去世仅3个月,就被调进娃哈哈集团核心层,兼任近190家分公司监事。
有知情者透露他的问题可能出在桶装水业务,去年他将娃哈哈合资公司的桶装水业务剥离,以2.75元的“代工价”转给宏胜系企业,再以娃哈哈名义按7元售价卖出,中间差价全流入宏胜口袋。这一操作导致合资公司中的国资及其他股东利润大幅缩水,损失超过千万。娃哈哈内部员工私下说,严学峰是宗馥莉“转移业务”的关键棋子,专门负责把娃哈哈的优质业务导进宏胜。
目前严学峰已被采取“限制出境、禁止辞职及办理退休”措施,纪委正核查其涉及的业务往来。宏胜系回应称“全力配合调查,相信会有公正结果”,但未对“利益输送”传言作出解释。
娃哈哈集团方面表示“严学峰的问题属于个人行为,与集团无关”,但国资股东已启动“娃哈哈商标使用情况核查”,387件“娃哈哈”商标归国资所有,宗馥莉若想继续使用,需经全体股东同意。
此外“娃小宗”的上市进程再次受阻:原本计划今年6月铺向全国的产品,因严学峰事件引发经销商质疑,已有12家区域经销商暂停合作,要求宏胜给出“业务独立性”承诺。
严学峰的“业务转移术”,其实是宗馥莉“去娃哈哈化”的关键一步。2014年宏胜成立时,只是娃哈哈的“代工厂”,负责生产娃哈哈的饮料产品。但宗馥莉不甘心做“配角”,于是开始让宏胜“吃娃哈哈的饭,赚自己的钱”:比如将娃哈哈的桶装水、果汁等业务逐步转移到宏胜,以“代工”的名义收取费用,再以娃哈哈品牌销售,赚取差价。
这种模式让宏胜的利润从2014年的2亿涨到2023年的40亿,而娃哈哈的利润则从2014年的30亿降到2023年的5000万。严学峰作为宏胜的“生产总管”,全程参与了这一过程,因此被宗馥莉视为“核心心腹”,2024年调进娃哈哈,就是为了加速业务转移。
娃哈哈不是某个人的“家族企业”,而是承载着38年国民记忆的品牌。宗馥莉想发展宏胜没错,但不能以“掏空娃哈哈”为代价,把业务转移到自己的公司,赚差价损害股东利益,这种做法不仅违反商业伦理,也伤了消费者的心。
现在严学峰被查,正好是个“回头是岸”的机会:停止“体外循环”,回归娃哈哈的核心业务,与股东们协商商标授权,共同把娃哈哈做好。毕竟,“娃小宗”再像娃哈哈,也代替不了“娃哈哈”这三个字在消费者心里的位置。
更新时间:2025-10-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