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一生两大遗憾:22岁小舅子在他家自尽,让父亲带着遗憾离开

杨振宁的一生在物理学上留下不少印记,但私底下他有两大放不下的心事,一个牵扯到老婆杜致礼的弟弟杜致仁的自杀,另一个是老爸杨武之到走都没释怀的那些事。这俩事搁谁身上都够堵心的,尤其是杜致仁那档子事,发生在1956年,杨振宁家在美国普林斯顿附近,那时候杨振宁在高等研究院干活,年薪一万美元听着不少,但开销也大,刚买了房子,还得养家。杜致仁是杜致礼的大弟弟,1953年考上哈佛大学,拿到通知书后直接去了美国,住进姐姐姐夫家,因为家里条件有限,住宿吃饭都不用额外花钱,但学费和零用得靠自己。

杜致仁从台湾银行贷了款,前三年挺稳当,每年贷点钱凑合着过,他成绩好,本以为毕业就能找份体面工作还贷。没想到大四那年,银行突然不贷第四年的钱了,还要求把前三年的7000美元全还上,外加最后一年3000美元的学费,这下杜致仁傻眼了。7000美元在当时不是小数,普通美国人一年收入才3300美元左右,他哪来这么多钱。杜致仁先想着拖着旧债,但新学费得马上搞定,不然前功尽弃。他写信给妈曹秀清求3000美元,曹秀清在台湾烟酒店打工,日子紧巴巴的,凑了500美元寄过去。

杜致仁拿到钱后彻底没辙了,转头找姐姐姐夫帮忙,杨振宁夫妇商量了,说帮他想想办法,找找高薪活儿干,但一时也拿不出这么多现金。结果没多久,杜致仁就扛不住压力,在杨家吞了瓶安眠药,早上杨振宁夫妇发现时人已经没了,才22岁。这事后来杨振宁自己也承认有责任,当时没太上心,要是多帮着筹筹钱,或许就不至于这样。杜致仁从小家境好,读书棒,借贷上学还保持体面,但这突如其来的债压垮了他。事后杨振宁夫妇每次见杜家父母都觉得愧疚,这成了他们一辈子的疙瘩。要是再等一年,1957年杨振宁拿诺贝尔奖,有3万美元奖金,杜致仁的麻烦早解决了,但世上没如果。

话说杨振宁的老爸杨武之,对儿子的事一直有心结,尤其是国籍那块。杨武之是数学家,早年留学芝加哥拿博士,回国后在清华教书,抗日时随西南联大南迁,对中国教育贡献大。1957年杨振宁得诺贝尔奖后,杨武之去了三次日内瓦见儿子,每次都劝他回国效力,说国内需要人才,杨振宁听了但没答应,因为查了资料觉得国内研究条件艰苦,不适合搞物理。杨武之劝了三次都没成,儿子留在美国继续工作。1964年3月,杨振宁正式加入美国籍,这消息传回,杨武之气得大病一场,卧床好一阵子,从那以后就耿耿于怀,到1973年去世都没宽恕儿子。

杨振宁后来在多个场合提过这事,说父亲临终前还带着遗憾走,因为儿子没回国,没以中国人身份贡献力量。尽管杨振宁从1971年起常回国讲学,帮国内科研人员不少忙,比如推动中美交流,捐钱建研究所,但杨武之心结没解开。杨振宁七十年代后频繁参加国内学术会,八十年代在美国香港募捐,全用来支持中国学者,九十年代在各地大学帮忙解决物理难题,1994年还得了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称号。这些事杨武之没看到,他走得早。杨振宁1999年从石溪分校退休,2003年回清华定居,2015年4月1日放弃美国籍,恢复中国籍,总算圆了父亲的愿,但父亲早不在了。这两大遗憾,杨振宁自己也说过,一个没法弥补,一个等到2015年才补上。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4

标签:娱乐   遗憾   小舅子   他家   父亲   杨振宁   美元   国籍   儿子   诺贝尔奖   国内   学费   夫妇   清华   美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