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场热更要“青苗”旺!这场研讨会上为苏超长红寻“根”

现代快报讯(记者 于露 文/摄)8月6日晚,2025“省长杯”江苏省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高中男子组冠亚军决赛在苏州市体育中心举办。绿茵场上,小将们在江苏省校园足球的顶级赛事中挥洒热汗、闪耀青春力量。

从苏超到“苏小超”,江苏足球赛事在这个夏天成为当之无愧的顶流。一批年轻的足球运动员崭露头角,越来越多的目光与思考聚焦于足球人才的培养。8月6日下午,江苏省校园足球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上,来自教育界、体育界的专家学者共话江苏校园足球高质量发展。

校园足球,对青少年全面发展、国家足球振兴及社会健康前行,均蕴含着宝贵价值。苏州大学东吴智库首席专家、江苏体育健康产业研究院院长王家宏介绍,在国家战略的指引下,江苏积极投身校园足球的建设与发展,已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了一套具有江苏特色的发展模式。

2015年至2024年,江苏省共有2776所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在全国占比6.4%。在苏超赛场上,516名参赛球员中,教育系统师生共275名,占比53.3%。这些来自校园的“青春力量”在赛场顽强拼搏,展示了校园足球的发展水平,诠释了“以体育人”的教育内核。

在王家宏看来,苏超联赛带火了广大民众的体育热情,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旅游的繁荣发展,更是足球体育人才展示的舞台,尤其充分体现了后备人才的培养。“苏超带苏小超,苏小超促进苏超,这是一个良性发展的态势。”

同时,他也指出要加强衔接机制建设,畅通人才成长通道。要拓宽校园足球运动员的升学渠道,扩大高校足球特招规模,鼓励高校开设足球相关专业,为学生运动员提供更多继续深造的机会。

当“南通模式”遇到“苏州模式”,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当晚的“苏小超”赛场,苏州吴县中学队与海安博文高级中学队展开激烈角逐,这也是两队连续两年在“省长杯”决赛相遇。

“踢足球,同样可以上好大学。”研讨会上,南通市教育局副局长杨立荣分享了南通深化体教融合,构建校园足球高质量发展的“南通模式”。他指出,南通以生为本,加强校园足球人才体系建设。“校园足球,踢球是手段,目标是成才。”杨立荣说,要让优秀的读书娃爱足球、让优秀的足球生爱读书,还要让踢球的足球娃有出路。

如何打造校园足球“体教融合”的“苏州模式”?苏州市高新区教育工委原委员,苏州高新区实验初中集团原党委书记、总校长严建春介绍了发展路径,那便是“通道工程”构建人才培养“全”链条,“护航工程”提供“体教融合”强支撑,“双模工程”助推项目发展“高”质量,“摇篮工程”筑牢校园足球“大”基座等。

此外,足球国际级裁判马宁从哨声里洞察,提出了他对于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的思考。“必须将体育文化、足球文化融入到千家万户,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理解足球,真正让千家万户的家庭、孩子参与到足球。”

“要通过广泛的研讨,为江苏校园足球高质量发展拿出科学的配方。”江苏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李金泉表示,希望各地各校紧扣足球特色学校建设,足球师资培养、场地器材配备、竞赛体系建设、文化氛围的营造等重点工作,持续不断深化体教融合,持续不断激活市场活力,持续不断强化家校协同,以全链条发力,破解资源分散、机制不畅等难题。在目标同向、行动同步中,画好校园足球高质量发展的同心圆。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8

标签:体育   青苗   赛场   研讨会   苏超   足球   校园   江苏   江苏省   南通   苏州   模式   人才   苏州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