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后,中老年别太节俭,多吃这4样,益气养骨,腿脚有劲面色好

一过立冬,寒气开始往骨头缝里钻,诊所里总有肩膀抬不起来、腿脚发软、腰酸推不动锅铲的熟面孔。她们一边唠着,“现在吃点贵的舍不得”,一边又抱怨“身子骨不硬朗”。我拍拍她的手背说,你这不是节俭,是亏自己。天一冷,补气养骨就是救命的事,错过了立冬这口补,后头要吃更多苦头。

黄酒鸡、糯米饭、红枣蛋、山药羊骨汤,这四样东西不贵,但有火有气有筋骨,吃得稳,人就精神了。天冷不怕,怕的是人心冷着、肠胃空着、骨头糠着。

【1】黄酒鸡:温中补气,行血通络,吃了浑身轻

很多人怕酒,其实中医看的是**“酒性走而不守,善行血脉”**,尤其是黄酒,性温微甘,用得对,是温阳行气的好引子。

黄酒炖鸡,鸡肉补气养神,黄酒活血通络,炒几片姜煸香,热热地炖上一锅,吃完后,手脚都不那么冰凉了。

中老年人要是逢节气换季就腰背紧、晚上腿凉难入睡,喝点黄酒鸡汤,能舒筋活络、化寒养阳。

你爱做黄酒鸡吗,是整鸡下锅,还是专挑鸡腿?我们可以聊聊,做法各有门道,吃对了滋补不虚胖。


【2】山药羊骨汤:填精养髓,骨正筋柔,人不再懒散

到了冬天,不少人睡够八九小时早上还是不想起来,走路腿软腰沉。你要知道,这就是骨髓虚了、阳气浮上不来,肾跟着也泄了。

山药益肾固精、健脾养胃,羊骨则补骨填髓,二者煮一锅,正是冬藏所需之补。

这汤炖起来,香而不膻,山药绵糯,骨髓一吸,感觉整个人都被窝儿罩起来。老人家如果总觉得天冷头晕耳鸣,这汤一周来一回,比搓几百次脚都管事儿。

你试过自己剁羊骨吗,或是去市场挑腋骨?这小细节,会影响味道,来留言唠一唠也行。


【3】红枣蛋:补血又养心,脸发白的人尤其适合

立冬前后,脸色发暗的、指甲没光的特别多。其实血虚最怕冷,冷一冷,气血又缩回去了,心神也浮不起来。

红枣养血安神、蛋黄补中益气,红枣蛋就是女人冬天的“补身丸”。

早上煮上一个鸡蛋,红枣剥开对半放锅里,煮一会儿加点老红糖,吃下去喉头甘甜,心里暖和,气也提上来。

不少人问我:“这年纪还能补得回来?”我点头,“阴血足了,阳自生,回不回,全靠你肯不肯养。”

你家有没有人是红枣加桂圆,加蛋黄再撒点枸杞的做法?欢迎你告诉我,听听你家的版本,或许能学点新法子。


【4】糯米饭:健脾固气,不仅吃着香,还能托住阳气

立冬之后,冷风灌进屋里,最怕脾胃受寒。你有没有试过清早一碗凉面,吃完拉肚子、胃绞痛一上午?

糯米粘软温补、入脾经,最适合胃虚寒者日常保养。冬天用糯米包点红豆、桂圆,蒸着吃,特别养人。

想吃得扎实的,也可以做成糯米鸡或者糯米肉团子,加点花生和香菇,元气立刻满满。

你爱白糯米还是紫糯米?在你家,糯米饭是咸口还是甜口?每家做法不一样,不过效果都一样,暖胃又提神。


【5】别舍不得吃,养身不比花钱,是一生一次的账本

我常劝人:“冬不藏,春必病;人不养,药白花。”舍不得吃、舍不得补,等把病熬出来,才知道省钱没省住病根。

想要腿脚有劲、头发不掉、脸时常有光泽,就得喂饱你的脾胃、肝肾、筋骨,日子再节俭,饭碗里也不能亏自己。

哪怕是鸡蛋蒸黄酒、红枣配糯米、骨头汤炖两小时,这些都不贵,却实实在在搭起你过冬的根基。

我问你,看到这你想试一口黄酒鸡吗?你家立冬那顿饭,一般吃点啥?不如留言告诉我,下回我写文章,说不定就写你的入菜经验。


【6】养,是细水长流,而不是节骨眼儿上才想起来

大多数人是病倒才知道养,其实平时哪怕一周抽出两顿补饭,一个月吃一两次合适的汤,就足够让自己冬天少挨药、少上火。

日子好不好,不能光看存折,要看你走路起没起风,碗里有没有热气。有那点烟火气吹着身子,人也亮了、脾气也顺了。

你最近是不是老觉得累?晚上睡不实、眼袋沉,走几步就喘?这些都和气血不续有关,是身体在敲小锣:你得吃点正经饭了。


【7】天一冷就补,是老传统,是活得有章法的智慧

冬令藏精,很多人不知道该藏什么,藏得住阳气、血气、骨气,那才叫冬藏。

这些“藏”不是靠捂,而是靠吃。吃得对、吃得准、吃得勤,藏的不是热量,而是底气。

你家立冬吃哪一道补菜?黄酒鸡炖多久出味?你有没有想分享的立冬养身小食谱?来唠一唠,说不定你的一句话,能让别人少难受一场冬天。

来源:健康养生常识
民间方法非替代医疗治疗,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2

标签:养生   立冬   腿脚   有劲   节俭   中老年   面色   黄酒   糯米   红枣   山药   吃得   补气   阳气   冬天   养身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