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上午,在第十七届中国国际种业博览会暨第二十二届全国种子信息交流与产品交易会期间,生物育种产业化交流活动在山东青岛成功举办。活动以 “技术突破与产业协同新路径”为主题,通过政策解读、技术分享与经验交流,凝聚行业共识,持续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
农业农村部科学技术司有关负责同志系统解读了我国生物育种产业化发展战略与最新政策导向,从优化应用环境、做好品种供给、强化技术指导服务等多角度加快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
在生物育种新技术研发端,中国科学院青岛能源所付春祥研究员、西南大学张勇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普莉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王旭静研究员分别围绕转基因、基因编辑、人工智能育种、生物育种安全评价等新技术及应用作主题分享。
在生物育种产业化发展端,国投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大北农集团、青岛清原种子科学有限公司、中粮集团有限公司、苏州拉索生物芯片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代表,分别从研发体系构建、全球产业分析、创新与产业融合、科企联合模式、品种培育路径、市场需求与贸易、国产固相芯片应用等方面分享实践经验与前沿思考。 国投种业冯越提出,企业要聚焦技术落地能力,结合自身资源条件,构建生物育种研发体系。中种集团李翔从全球化视角分析指出,生物育种技术国际化需关注不同地区法规差异与市场接受度。大北农安喜榜强调,生物育种创新要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构建从品种培育到终端应用的完整闭环。青岛清原张明国则聚焦科企合作,提出要明确权责与利益分配机制,建立长效的科企合作模式。东亚种业宋波、中种集团孔繁军指出,转基因玉米、大豆新品种培育要兼顾产量提升与抗逆性优化,推出符合农民需求的优质品种。中粮集团张大龙强调,要密切跟踪转基因玉米大豆国际贸易政策变化科学布局产业发展。苏州拉索生物芯片科技有限公司李智分享了国产固相芯片在产业化分子育种中的应用进展。
此次生物育种产业化活动的成功举办,进一步凝聚了“政策引导、技术突破、企业主导、协同发力”的行业共识。与会代表指出,全球生物育种已迈入技术迭代加速、应用范围扩容的成熟阶段,我国要借鉴发达国家有效经验做法,加快生物育种产业化落地见效。要通过完善支持政策、强化技术创新、深化科企合作,加速推动我国生物育种产业化进程,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筑牢种业根基。
活动由农业农村部科学技术司指导,中国种子协会生物育种产业化分会举办,中国农业科学院重大任务局副局长谷晓峰主持并作会议总结。来自高校、科研院所、种业企业等200余人参加。
更新时间:2025-09-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