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生活深处回望民族历史

百岁老人王鼎钧曾回忆抗战时期的经历:1943年,在离家千里的流亡中学课堂上,地理教师姚蜀江讲完最后一课后,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已学完本国地理……抗战胜利后,希望在何处定居?”王鼎钧举手回答,仍愿回到故乡山东兰陵镇。其时,日军已占据我国大片领土,山河虽在,城郭已非。这段往事记述了历史亲历者的真切心声,也映射了战乱年代普通人对家园的深切眷恋。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此刻重温民族在艰难岁月中的经历,回望近代中国在列强侵凌下的历程,有着特殊意义。泰山出版社推出“国破,山河在”丛书,从社会生活的视角,呈现抗战时期普通民众的真实境遇。丛书第一辑包含多卷地方史研究,如《香港卷》《澳门卷》《青岛卷》《天津卷》《上海卷》《长春卷》等,其中杜恩义著《青岛卷》与李俊领著《天津卷》近期问世。该系列以具体案例为基础,展现当时环境下民众的谋生与抗争,为理解近代中国提供了新的历史剖面。

叙事的角度不同,会呈现不同的历史面相。通常的宏大叙事往往聚焦于重大事件或者转折点,却容易忽视普通个体的经历。《青岛卷》与《天津卷》未采用传统宏大框架,而是深入挖掘具体历史案例,以微观视角展现民众在特殊时期的生活。《青岛卷》记述了青岛民众经历的若干往事,如1899年修筑胶济铁路期间,德军在高密芝兰庄造成的惨案,以及1928年日本商船监工无端加害中国工人徐本志之事,使读者得以了解当时民众的真实处境和悲惨遭遇。《天津卷》则记载了20世纪前期,天津发生的多起事件:比如1901年9月,一名富有声望的无辜华人被德军打死,都统衙门给予其家属的赔偿款只有30元;1919年11月28日午后,消防总署巡警蓝佩铭乘坐61号白牌电车上班,洋稽查布斯拉上车查票时,因蓝未及时出示证件,竟连开三枪,致其当场死亡;1936年,驻津的日本人杀害中国劳工等。书中还提及1937年永利化学公司经理李烛尘面对日方压力时的回应:“世界上哪有强盗抢了东西,还要物主签字的道理!你们做强盗也太有勇气了。”这些鲜活的案例,共同组成民族屈辱历史的见证。

从社会基层视角呈现历史过往,使“人在时间面前立起来”,正是该书的显著特点。两卷中记述的码头工人、学生、企业家等不同群体的遭遇,展现了普通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挣扎与坚守,共同构成民族记忆的一部分。例如,《天津卷》中记录的诗人邵冠祥,以诗歌《白河》控诉劳工的悲惨遭遇,最终他亦在1937年被日寇杀害,年仅21岁。这些个体命运的遭遇,让历史不再是冰冷的数据,而是可感可触的生命历程。

今日回望近代民族经历,有助于激发青年人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正如《青岛卷》所揭示的,日本占据青岛期间推行地名日化、强占工业资源、实施奴化教育等行径,不仅是对土地的侵占,更是对文化根脉的侵蚀。而《天津卷》中八国联军设立的“都统衙门”,通过卫生管理、门灯制度等看似有序的殖民统治手段,实则是对城市自主权的剥夺。这些史料共同说明,保存这些历史记忆,不仅是对过往苦难的忠实记录,更能帮助后人切身感受到民族发展的艰辛与不易,厚植家国情怀。

丛书编者期待引导青年读者理解国家历史演进的脉络,形成客观的历史认知。书中并非以单一视角进行苦难叙述,而是以普通民众当时亲历的生活为基点,展现近代中国社会的真实图景。例如,《青岛卷》既描述日本资本对民族工业的挤压,也生动再现了纱厂工人们团结一致的罢工斗争场景;《天津卷》在系统呈现殖民统治秩序的同时,亦记载了天津诗人以笔为戈的呐喊,及企业家李烛尘“拒签协议”的凛然姿态。这种叙事方式,既避免过度沉溺于悲情,亦不回避历史的沉重,更充分展现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为读者提供了理性审视历史的路径。

(作者:李志成,系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党委副书记)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2

标签:历史   社会生活   深处   民族   天津   青岛   民众   抗战时期   视角   日本   都统   丛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