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月14日,已经在轨飞行超过200天时间的神舟二十号飞行任务乘组乘坐神舟二十一号飞船顺利返航,在东风着陆场预选着陆点安全着陆,3名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回到了地球。

可能有一些网友好奇,为什么神舟二十号飞行任务乘组换乘神舟二十一号飞船返航的?其实是这样的,在正常情况下,航天员乘坐哪一艘飞船去空间站,一般就会乘坐哪一艘飞船返航,但是由于神舟二十号飞船疑似遭到了空间微小颗粒的撞击,为了航天员的安全,最终让这3名航天员换乘神舟二十一号飞船返回地球。而因为遭到空间微小颗粒的撞击,也让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的返航时间推迟了9天时间。

没有带回舱外航天服?
在10月30日神舟二十一号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上,官方提到了中国空间站上的舱外航天服的使用情况。在天舟九号货运飞船发射之前,中国空间站上有3套舱外航天服,这3套舱外航天服支持神舟我们的航天员们完成了很多次出舱任务,而在天舟九号货运飞船中搭载了2套全新的舱外航天服。

第一批3套舱外航天服的设计寿命是3年时间出舱使用次数不小于15次,在进行寿命评估后,这一批舱外航天服的使用寿命延长到4年20次。天舟九号货运飞船搭载的新一批舱外航天服进行了升级,在确保安全、可靠的前提下,新的舱外航天服进行了多方面的优化改进,航天员穿起来会更加便捷,也会更加舒适。

在空间站上的舱外航天服中,有一套舱外航天服的使用次数已经超过20次了,后续不再安排这一套舱外航天服去执行出舱任务了,也就是说这一套舱外航天服已经退役了。

俄罗斯对退役的舱外航天服的处理方式就是将舱外航天服放到货运飞船内,随着货运飞船重返地球时,在大气层中烧毁,化为灰烬。但是我国这一套舱外航天服不会这样处理。虽然它已经完成出舱使命,但是我们的科学家还将会对这一套舱外航天服的关键材料、特征参数开展详细测试研究,所以需要把这一套舱外航天服带回地面。虽然这套舱外航天服退役不再执行出舱任务了,但是神舟二十一号飞船没有将其带回来。这是怎么回事?

载人飞船虽然由轨道舱、推进舱、返回舱3个舱段组成,看起来很大,但实际上最后只有返回舱能够安全着陆,航天员就是坐在返回舱的座椅上返回地面的。轨道舱、推进舱都在分离后自行坠落大气层烧毁。而返回舱内部的空间其实不大,相信很多网友都看到过航天员坐在返回舱内的画面,而且载人飞船的下行能力一般都不会非常大的。所以,一般情况下,飞船返回舱除了搭乘航天员外,还会搭载一些重量、尺寸不是很大的科学实验样品返回地面。

一套舱外航天服重达100多公斤,相当于2个成年人的体重,舱外航天服的尺寸也比较大,身高接近2米。这么大、这么重的舱外航天服放到飞船返回舱内,那肯定会挤占大量空间了,让航天员的体验感差很多。按照计划,这一套舱外航天服还需要在中国空间站飞行一段时间,后续会择机由新研制的飞船带回地面。

众所周知,我国当前所使用的天舟货运飞船运载能力虽然很强,可以将超过7吨物资送上中国空间站,但是这款飞船不可以像载人飞船返回舱那样安全重返地球,而是再入大气层烧毁,所以天舟货运飞船没法将舱外航天服带回地面。而我国现在正在研制新的货运飞船,那就是轻舟货运飞船以及昊龙货运航天飞机,其中昊龙货运航天飞机在结束使命后可以重返地球,在进入大气层后,在空中滑翔,最后在机场跑道着陆。到时候,等我们的货运飞船投入使用后,这些重量很大的载荷就能带回地面了。

当然,虽然现在官方提到了舱外航天服将会新研制的航天器带回地面,但是具体由哪一款飞船带回,还没有明确提到。可能是由新研制的货运飞船带回来,但说不定可能会由新研制的梦舟载人飞船带回来,而现在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乘坐神舟二十一号飞船返航,也有这样的一种可能性,那就是神舟二十号飞船不载人返航的话,可能会带回这一套舱外航天服。

我国现在还在研制新一代梦舟载人飞船,这款载人飞船有近地轨道版本和载人登月版本,其中近地轨道版本的能力非常强大,最多可以搭乘7名航天员,而且是可以重复使用的飞船。按照计划,在明年我们将会发射长征十号甲运载火箭,将梦舟一号载人飞船送上太空执行首飞任务。也就是说,梦舟载人飞船估计很快也会投入使用了,这一款载人飞船下行能力更强,理论上也是可以带回舱外航天服这样的载荷的。

舱外航天服为什么要退役
舱外航天服的功能非常强大,并不是一件简简单单的“服装”。因为在执行出舱活动过程中,航天员会离开飞船、空间站进入到外太空开展工作。外太空的环境很恶劣,几乎没有空气,温差非常大,而且宇宙辐射很强,还有各种各样空间小颗粒、空间小碎片。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不穿舱外航天服直接进入外太空,别说完成复杂的舱外工作,就连生存都不可能。

舱外航天服的出现,就是保护航天员在出舱活动时的安全。舱外航天服虽然只是一套2米左右高的“服装”,但是实际上相当于一艘迷你的载人飞船。因为舱外航天服的功能很齐全,相当于把载人飞船的整套生命保障系统装到了这一套服装里,可以为航天员提供恒温恒压的环境,还能抵达宇宙辐射、空间小颗粒、空间碎片的威胁。

也正是舱外航天服的功能这么强大,所以舱外航天服的制造难度是相当高的,一般的国家没有制造舱外航天服的能力。而且舱外航天服的价格可不低,起码几千万元一套,美国正在研制的登月服据说造价高达5亿美元。这么昂贵的舱外航天服,为什么只能使用20次左右呢?

原因很简单,其实就是为了安全。在执行出舱活动之前,航天员在日常中需要对舱外航天服进行检查,做好准备了才会开始执行出舱活动。在出舱前,航天员需要穿上舱外航天服,然后打开空间站、飞船的舱门进入外太空去开展工作。完成舱外作业后,航天员就会回到空间站、飞船内。

在外太空作业过程中,舱外航天服可能会遭到空间小颗粒、空间小碎片的撞击而受损,就算没有遭到这些小碎片、小颗粒的撞击,舱外航天服的磨损也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在进出舱门、在外太空移动的过程中,舱外航天服就可能会出现剐蹭等情况。

出舱期间,航天员离开空间站、飞船,舱外航天服就成为了航天员们“屏障”,舱外航天服不能存在任何破损,如果检查中发现舱外航天服受损,那这一套舱外航天服可能就不会继续使用了。虽然价格昂贵,但是为了确保航天员的安全,达到使用次数后,舱外航天服就不会继续进行出舱作业了。
更新时间:2025-11-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