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类多动症的孩子,他们表现出来的不是多动、烦躁、易怒,而是心不在焉、拖拉磨蹭、健忘和学习困难,这类孩子常常被误解为懒惰、不认真、态度有问题。
在中医看来,这类孩子并非故意如此,和躁狂型多动症不同的是,他们的根本原因在于心气虚和脾胃弱。
1.心气虚
心藏神,主神志。心气就像是心神的能量源,心气充足,心神就能牢牢地守在岗位上,让孩子精神集中,思维敏捷。
心气虚,则能量不足,心神无处依附。这时,孩子就会表现出:心不在焉、走神、健忘、学习困难。
2.脾胃弱
脾胃被称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我们吃进去的食物,通过脾胃的运化,转化为滋养全身的气血。
脾胃虚弱,就无法生产出足够的气血。气血不足,就无法上输于脑,濡养心神。这会导致拖拉磨蹭、抗干扰能力差。
中医的方法不是镇压,而是补养。目标在于补益心气,健运脾胃,使气血充盈,心神得以安定。
9岁男孩,从小做事就慢吞吞的,现在上小学三年级,成绩下降,上课注意力严重不集中,老师反映“人在心不在”。
回家写作业也是极其拖拉,一小时能完成的作业要磨蹭三四个小时,期间不停玩笔、发呆。记忆力差,刚教过的生字转头就忘。
患儿食欲一般,不爱吃饭,容易疲劳,睡眠较浅。
刻诊:舌质淡、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
辨证:心脾两虚。
开方:炙黄芪、党参、炒白术、茯苓、当归、龙眼肉、远志、炒酸枣仁、木香、石菖蒲、炙甘草。
半个月后,家长反馈孩子食欲有所改善,晚上睡觉更安稳了,写作业时发呆次数减少。
一个月后: 老师反映孩子上课状态明显改善,能跟上课堂节奏。写作业效率提高,虽然仍比同龄孩子慢一些,但磨蹭情况大为好转。
继续调理巩固一个半月,并配合饮食和生活指导,孩子的情况持续向好。
这类多动症孩子,总是被贴上“懒”和“笨”的标签。殊不知,他们正被“心气虚、脾胃弱”所困扰。通过整体调理,从根源上补充能量,安定心神,我们完全可以帮助这些神游的孩子,找回专注与活力。
方解:
炙黄芪、党参、炒白术、茯苓:健脾益气;
当归、龙眼肉:补血养心;
远志、炒酸枣仁:安神定志;
木香:理气醒脾,补而不滞;
石菖蒲:开窍醒神;
炙甘草:调和诸药。
更新时间:2025-10-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