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媒热评丨打“飞的”来华购物 美国人用行李箱给中国制造投票

5月2日起,美国取消对中国小额包裹免税政策。《华尔街日报》算了一笔账,一双原本售价175美元的中国制造运动鞋,如今若经过加拿大发货,将承担超过300美元的税费。

不少喜欢中国产品的美国人,开始绕过关税打飞的来华购物,并被热称为China Shopping(中国购物)。一位来过两次的美国博主表示,马上又要来。

美国这一政策,本意或许是希望通过关税手段调节贸易,保护本土产业。然而,市场规律往往不随单方面政策意愿而动。众多美国人选择以实际行动为中国制造投下“信任票”,这种消费行为的背后,正是中国市场强大活力和吸引力的证明。

美国民众用行李箱投票的背后,是中国市场不可复制的竞争力。近年来,中国制造业在产品质量、技术创新以及设计水平方面均取得了长足进步。有网友赞叹:来中国什么都能买。从传统服饰鞋履到手机、智能机器人……涵盖生活方方面面。

中国政府开放的态度和贴心的政策,则是中国市场的“软实力”。离境退税政策升级优化,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激活了海外消费者的“爆买基因”。他们将装满中国好物的行李箱带回家,将中国市场的魅力传递给全世界。

美国政府试图用关税保护本土产业,却催生更多危机。据美国消费者研究所估算,取消对中国小额包裹免税政策,或令企业和消费者每年合计损失470亿美元。原本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价格瞬间飙升,许多家庭不得不重新评估生活成本,尤其是低收入群体。

中国制造业强大的生产能力和高效的供应链体系,为不少美国企业提供了稳定且具有竞争力的货源。进口成本大幅上升后,中小企业由于资金实力有限,或面临减产、裁员的命运。长此以往,将影响美国的经济生态,造成更多的社会矛盾。

数字经济全球化时代,关税高墙挡不住市场深海。在全球化深度推进的今天,试图用政治围墙阻断经济规律,就像想用勺子舀干大海。美国消费者的选择揭示了一个现实:中国市场的活力,中国制造的竞争力,已超越单纯的成本优势,进化升级为涵盖供应链效率、政策创新、文化认同的系统性优势。当关税壁垒遇见市场深海,前者或许能激起一时浪花,但终将被后者无声吞没。

关税壁垒难挡市场洪流,贸易保护难掩中国制造的锋芒。“China Shopping”热潮是中国制造实力的生动体现,也是全球消费者对中国市场的坚定认可。

在未来的全球贸易的舞台上,我们相信,中国必将以更加自信的姿态,书写更辉煌篇章。

(部分综合 央视新闻 玉渊潭天 人民日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6

标签:财经   行李箱   美国人   美国   中国   中国市场   政策   关税   消费者   关税壁垒   市场   竞争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