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老师今年62岁,前中学校长,退休后依旧神采奕奕,走路带风。话说他是圈里出了名的“体检狂人”,一年做两次体检,项目那叫齐全,连年过半百的朋友都羡慕他“健康意识满分”。
去年,他花大价钱,自己掏钱做了个“神级武器”——PET-CT,还以为能早点预警癌症。结果,报告上出现了一个“阴影”,医生建议进一步做穿刺活检。听说穿刺大家就怵,尽管如此,他还是咬牙去了。
结果真的让人哭笑不得:结节是良性的,穿刺术后还因为感染住了半个月院,整个人虚脱得不行。赵老师从那以后才觉醒:
“医生建议的,也这个年纪的我,什么体检该做,什么不该做,不能盲目……身体可不经得起瞎折腾。”
这事儿告诉我们,体检多未必就是好事。
身边很多人都觉得:
“身体检查越细越好,啥病都得早发现!”
对,这逻辑没错,但有个“前提”——体检得选对项目,适合自己的身体和年龄阶段。
你说为什么有的老年人体检报告一堆异常指标,却莫名奇妙地健康却还不如人?原因就在这里:有些检查方式风险大、假阳性率高,不合适的体检反而带来了健康危机。
钟南山院士在多个医学论坛上提出,过了58岁以下这4大检查要慎之又慎,甚至强烈建议“千万别常规做”,做了有害身体!
PET-CT现在号称能“看透全身细胞代谢”,一听就高大上,马上想做?等等!这其实是个双刃剑。
别把PET-CT当成万能神器,它是高级放大镜,看出的不一定全是“病”。
很多中老年人心里念叨:“胃肠癌早筛必做!”确实胃镜肠镜能查癌,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合适。
给身体“折腾”的风险,特别是无症状老人,不容忽视。
市面很多老年人以为“查个心脏CT,看看冠心病”,这既不科学,也没必要。
很多体检套餐中都有所谓的CA125、CEA、AFP等“肿瘤标志物”,引来了千千万万的焦虑者。
你知道吗?一位女性朋友CA125标高,吓得不行,折腾了半个月,结局只是盆腔慢性炎症。
你肯定想问:不错,那我这把年纪到底该查啥?用什么方式体检才合理?
这里给大家总结几点:
体检这玩意儿,看似“越多越好”,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过度体检不仅浪费金钱,更可能带来身体和心理的双重负担。尤其是58岁以后,生理机能逐渐下降,任何侵入性、辐射性检查都需谨慎。
记住:
身体健康不取决于找出多少“毛病”,而是怎么科学管理已有的健康状态。
58岁后,四大“杀手”检查不能盲目做:
体检要精准、个性化。千万别被广告或者朋友圈“体检套餐”忽悠。
健康是慢慢养出来的,靠科学生活习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才最靠谱。
你怎么看待年纪大的体检?有没有遇到过因为“体检过度”而遭罪的故事?留言告诉我,一起聊聊健康“测与不测”的那点事!
更新时间:2025-07-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