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楼主题车站,设有复古站牌、2路汽车等拍照打卡点。
8月28日,在乌鲁木齐市植物园,参赛选手在试跑路线。该点位设有饮水用水站、卫生间、能量补给站、医疗站等服务设施。
8月30日,在人民公园,远处的亭台楼阁与周围的绿树、湖水相互映衬,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8月31日7时30分,2025乌鲁木齐马拉松在新疆国际会展中心鸣枪开跑。
在CCMALL时代广场前,“顶流小宝”为参赛选手加油助威。
在CCMALL时代广场前,演员用欢快的舞蹈热情迎接参赛选手。
在人民公园前,观众为选手加油助威。
8月31日,2025乌鲁木齐马拉松半程马拉松项目终点,一位长者冲线后敬礼。
新疆网讯(记者王媛媛 郭军鸽 贾梦妍 陈彦仿)“原本是来跑马拉松,结果被乌鲁木齐的‘日常风景’圈了粉!”“大巴扎果然名不虚传,好吃、好玩、好看!”“城市的人很热情,美食更是让人舍不得走。”……2025乌鲁木齐马拉松落幕,跑友们的朋友圈成了“安利现场”——北京路的林荫道、大巴扎的风情街、干净的地铁站、热闹的时代广场,每一张照片都承载着真实的喜爱。
马拉松如同一面多棱镜,将城市在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六个维度的高质量发展实践,呈现在跑者与观众眼前。
从奔跑体验看品质升级
来自河南的跑者马雯雯冲过终点线时难掩激动:“这是一次颠覆想象的奔跑!赛道平整,设施完善,这座城市把自然禀赋和人文关怀融合得恰到好处,彻底改变了我对西北城市的印象。”这是她第一次来乌鲁木齐,却笃定地说:“肯定不是最后一次。”
跑者的赞叹,源于乌鲁木齐对城市品质的全方位打磨——不仅是基础设施的硬核升级,更有全民健身服务的深度完善。
清晨7点,迎着朝阳,乌鲁木齐体育公园的健身步道上已有不少身影:老人跟着社会体育指导员缓缓推手练太极,年轻人迈着轻快的步伐沿步道慢跑,孩子们在儿童健身区追逐嬉戏、笑声清脆。如今,这样充满活力的场景,在乌鲁木齐的社区广场、公园绿地、体育场馆随处可见。
截至2024年底,乌鲁木齐市体育场地共有9644个,体育场地面积达1143.57万平方米。目前,全市共有242个田径场地。其中,设有400米环形跑道的田径场地共149个,游泳场地40个。全市球类运动场地5081个,其中足球、篮球、排球“三大球”场地共2137个,乒乓球和羽毛球场地2691个,其他球类运动场地253个。
硬件的“硬支撑”与服务的“软关怀”,让“全民健身”从口号变为市民触手可及的日常。
来自福建的跑者程振龙奔跑在崭新的城市道路上,感受格外深刻:“从道路到天桥,从绿化景观到街角小游园,处处都是‘以人为本’的样子。”
这份体验,离不开乌鲁木齐的精细化治理。今年以来,全市已完成1631条主次干道的系统性维修,修补道路138.19万平方米;针对马拉松赛道,还开展了专项排查与精细化维护,只为给跑者最优的体验。
穿越城市时,一座座更新后的过街天桥成了独特风景。跑者张建军留意到天桥的细节设计:“护栏高度安全,桥面防滑做得好,还藏着贴心小设计,既保证通行安全,又好看。”
今年乌鲁木齐对市区17座人行天桥和人行地道进行了综合整治,除了结构加固、铺装更换、优化无障碍设施,还同步提升了附属设施。
创新是此次马拉松的另一大亮点。1.4万名参赛选手奔跑在“城市画册”般的赛道中,用脚步打卡20余个地标建筑,全程展现“天山映高楼、传统融现代”的独特城市风貌。
在“尽精微”中“致广大”,用“绣花”功夫补短板、用“智慧”治理提效能、用精细化塑高品质,一次次尝试,一次次探索,只为更好地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城市更新激活“旧空间”新活力
马拉松赛道的品质提升,只是乌鲁木齐城市更新的一个缩影。如何让“旧空间”焕发生机?乌鲁木齐正用一场关乎品质、温度与智慧的实践,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
在北京路与新医路交会处,紫铜铸就的“马踏飞燕”雕塑昂首奔腾。这座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标志放大制作的城雕,不仅是荣誉象征,更如一个时空坐标,锚定了北京路这条城市发展轴线的起点。
北京路两旁绿树成荫,红花绿草相互映衬;人行道、非机动车道、自行车专用道、机动车道完全分开。“乌鲁木齐越来越美了,跑马拉松还能一路看风景。”乌鲁木齐跑友王春玲语气里满是自豪。
友好南路南端的揽秀园,从园内向外望,道路上车辆往来穿梭,让这种慢与快的对比碰撞,尽显城市的和谐与生机。
乌鲁木齐文化中心北面,新建成的小游园成了市民的“休闲宝地”。
就连道路建设,也藏着“以人为本”的巧思。河滩快速路采用的高韧性超薄磨耗层技术,仅2厘米的沥青铺装,却考虑到了近30万辆日通行车辆的需求:能降低3至7分贝噪音、减少65%以上碳排放,还能实现“半小时开放交通”。出租车司机忍不住感慨:“特别丝滑。”
房屋由“旧”到“新”、道路由“堵”到“疏”、小区由“散”到“合”,一系列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房屋综合改造等工程的实施,不断“改”出居民的新生活。走进天山区幸福花园小区,米白与咖色搭配的建筑外墙格外清爽。“这颜色是我们大家一起选的,越看越喜欢。”居民张进说。
聚焦“一店一早”“一菜一修”“一老一小”丰富业态,通过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畅通社区“微循环”,缩短居民“脚程”,提升民生温度。
城市更新作为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重要抓手,不仅关乎城市面貌的改变,更是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体现。2025年6月,乌鲁木齐成功入选2025年度中央财政支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城市。
面对城市发展的深刻变革,今后城市的发展思维需要彻底转变:从过去偏重规模扩张,转向真正以人为核心;从粗放式的增长,转向集约和高效;从追求千城一面,转向鼓励特色彰显;从重建设轻管理,转向治理与服务并重;从部门各自为战,转向全域统筹协调。
如今,乌鲁木齐正在加快城市更新步伐,它不仅是空间的“物理改造”,更是城市功能的“全面进化”、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文化的“传承保护”、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跃升”,最终指向一个更本质的目标——让居民生活更美好。
让城市更聪明、生活更便捷
城市的现代化,既要“颜值”,更要“聪明”。本届马拉松赛事,启用了智慧系统,运用到从选手报名、抽签,到赛事直播、人脸识别防作弊,再到赛道救援调度等13项工作中,为选手和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赛事体验。
其实,“智慧”在如今乌鲁木齐人的体育健身环境中运用得越来越多,让更多科技参与到健身场景中,让运动、健身更加科学。在米东区绿地广场,智慧型健身器材受到了市民的喜爱。市民刘存新演示着健身器材的“神奇”之处:在拉伸器上先进行蓝牙连接,做完拉伸动作后,手机上就会显示出他的动作次数、消耗的卡路里,还能与使用同类器材的人对比,甚至给出运动处方。这样的“智慧”设计,让刘存新有了坚持运动的动力。
赛事的高品质,也点燃了市民对健康、运动的热情。“期待中签”是近3万名2025乌鲁木齐马拉松报名者的共同心愿。“赛事的变化,让我们有了更深的期待。这次体验感非常好,我要好好坚持跑步,争取明年开启我的全马之旅。”乌鲁木齐跑友林海峰说。
一场赛事,让热爱运动的人聚在一起,也感染着更多人加入体育健身的队伍。据统计,乌鲁木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已达38.36%。
伴随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走向成熟,能感知、会思考、有温度的“智慧城市”蓝图正逐渐落地:热力、电力等管网出现故障,智慧监测系统可实时上报信息、精确定位故障点,提高维修效率;早晚高峰期遇到交通拥堵,智慧平台能提供精准的通行参考;申请材料“网上传”、数据核验“内部跑”、办事结果“快递送”;手机可查停车位、公交车到站信息……
走进市政务服务大厅,可以看到大厅一层的中央智慧导台,三面高清大屏实时呈现大厅动态:正面屏标注各分厅位置、人流量、排队情况,帮群众精准找路、合理安排时间,也为管理人员优化服务提供参考;左边屏显示当天业务办理情况、热门业务量、办事群众属地与年龄,方便群众错峰办事;右侧屏介绍大厅基本情况,还提供扫码反馈渠道,让群众能监督政务服务效能。
从跑窗口排队,到24小时自助服务,再到电脑、手机线上办理,乌鲁木齐市民正经历着从“走马路”到“走网路”的便捷转变。
电子提示屏、智慧行人过街系统、信号灯联网……一个个小变化,带来了看得见的便利。
让城市有温度、人民有归属
文明,是这座城市最温暖的底色。当60岁跑者马朝霞蹒跚走向马拉松终点时,赛事“关门时间”已过,但现场的掌声与欢呼依旧热烈,沉甸甸的完赛奖牌稳稳挂在她颈间。这一幕被拍下后,在网络上引发热议:“这份坚持太让人敬佩!”“沿途交警、选手、市民都在为她加油,这才是有温度的马拉松!”
一座文明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从不是冰冷的建筑堆砌,而是能让每个人感受到温暖与尊重的港湾。马拉松赛事,正是检验城市文明素养、服务能力与民生温度的“试金石”——公安民警沿途护安全,医护人员随时待命,志愿者递上温水,交通部门疏导车流,赛道旁的横幅与加油声交织成歌;从赛前信息推送、物资领取,到赛后放松、补给,每一个环节的细致,都让乌鲁木齐的热情、诚意与文明,在赛事中尽情展现。
文明从不是一人的“涓涓细流”,而是全民参与的“波澜壮阔”。在乌鲁木齐,文明的力量正从个体传递到群体:赛场内外,志愿者与市民自发传递温暖;街头巷尾,陌生人会为遇到困难的人伸出援手……每个人的“文明小举动”,正汇聚成这座城市的“文明全景图”。
这份文明坚守,也为乌鲁木齐赢得了荣誉。今年,在中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公布的复查确认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名单中,乌鲁木齐再次上榜。自2017年首次获此殊荣,8年来,“全国文明城市”已成为这座城市最耀眼的名片之一。
此外,在新一届全国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名单中,乌鲁木齐还有2个村、14个单位、2户家庭、2所学校上榜,文明之花在城市各个角落绽放。
但城市的文明答卷,从不止于荣誉榜,更写在市民的日常里。2025年10月,刀郎演唱会即将在乌鲁木齐举办,不少网友担心“订不到酒店”,本地网友立刻跟帖:“住我家!”这份发自内心的善意,让陌生人感受到家的温暖,也让“现代化人民城市”的内涵变得具体而鲜活。
如今的乌鲁木齐,高楼与车流勾勒出现代轮廓,高端企业与外向型经济注入活力,立体交通网络承东启西、连接亚欧。这座城市正一天天变美、变高、变好,变得更温情、更文明,成为近悦远来、活力四射的现代之城。
从马拉松的温暖守护,到演唱会的善意邀约,乌鲁木齐正用无数个文明细节,勾勒出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美好模样——这里有荣誉的荣光,更有民生的温度;有城市的发展,更有每个人的成长。未来,这座浸透着文明底色、饱含着民生温度的现代化人民城市,将带着这份鲜活与热忱,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美好篇章。
“马”上经济
“赛事流量”变“经济增量”
“为一场比赛,奔赴一座城”“一日比赛,多日停留”“一人比赛,多人消费”……随着高水平赛事推动“文体商旅”深度融合,这样的场景正在越来越多的城市上演。
8月31日,2025乌鲁木齐马拉松圆满落幕,吸引1.4万名跑者齐聚,用脚步丈量乌鲁木齐的城市风情,在奔跑中感受乌鲁木齐的活力与温度。
赛事前后,乌鲁木齐旅游、交通、餐饮、住宿、零售等产业联动,创新消费场景和业态,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持续以体育为纽带,激发活力,推动“赛事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
“跑”出全链条消费冲击波
和通常的竞技类赛事不同,马拉松作为大众参与人数最多的体育赛事,能够为举办城市的旅游、餐饮、住宿等服务行业创造更多衍生价值。
乌鲁木齐马拉松的“参赛之旅”先以“票根经济”破题:为延长跑友停留时间、激发消费活力,乌鲁木齐特意推出“号码布福利政策”,在9月7日前,持此次马拉松有效参赛号码布的选手,可畅享全市多类型文旅场所优惠。
这份“福利清单”覆盖面广:从天山大峡谷的壮美风光,到新疆天山野生动物园的趣味互动;从丝绸之路山地度假区的休闲体验,到西白杨沟、盐湖景区的生态之美;既有新疆古生态园、丝路有戏承载的人文底蕴,也有新疆国际大巴扎、红山公园、水磨沟公园等城区地标的烟火气息,5A、4A、3A、2A各等级景区及特色场所,让跑友凭一张号码布就能解锁城市魅力。
越来越多跑者把马拉松变成“深度游契机”。不少人在报名时就订好了“后马拉松行程”:跑完步去天山大峡谷看雪山松林,到和田二街吃抓饭补充能量,在大巴扎的美食街打卡烤包子、馕咖啡,再去新疆古生态园看汗血宝马……
新疆天山野生动物园相关工作人员说,在9月7日前,只需携带参赛号码布,就可免除野生动物园首道门票费用。这两天,陆续有跑友携带参赛号码布来到这里,与动物们零距离接触,拥抱大自然。
跑友们的身份从“参赛者”自然切换为“游客”,脚步所及之处,带动了餐饮、住宿、零售、景区等多领域消费。
“赛”出消费新场景和新业态
为了把乌鲁木齐马拉松的参赛热情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消费活力,乌鲁木齐用赛事串联起诸多消费场景,让一场马拉松成为体验乌鲁木齐的绝佳方式。
独具创意的玫瑰花馕、热乎乎的抓饭、香喷喷的烤包子……在此次马拉松赛事上,大巴扎美食街将美食搬到了比赛现场,1000份抓饭、1万串红柳烤肉、8000个馕、8000个烤包子以及玫瑰花馕,让各地的跑者们一饱口福。
“现场品尝了,很香,很想去大巴扎景区转转,所以跑完赛事就去打卡了。”跑友小刘说。
对于小刘来说,大巴扎景区名不虚传,各色创意美食独具特色,特别是“馕系列”很有特色,馕小院里可以现场体验制作新疆馕,馕房里能了解馕的历史,看到全品类的新疆馕,和馕有关的周边文创产品,新奇又有趣。
“库车大馕还做成了‘馕行天下’文创,走在步行街上,不少游客都背着一个大大的馕,太有趣了,我也买了一个。”小刘喜滋滋地展示着自己拍的纪念视频。
不仅以馕为主题的食品、文创销售火爆,步行街上阿凡提奶茶也成为了大家口中的香饽饽。
“这些都是属于这个景区的独特记忆,我们还品尝了馕咖啡,这里是一个充满创意和想法的地方。”跑友金龙道说。
沙依巴克区的和田二街,成为了赛后“逛吃”的热门之选。
和田二街承载着百年烟火气,是乌鲁木齐的网红美食街。2025年初的升级改造让它焕然一新,特色斑马线、新增的桌椅花车,为街区增添独特魅力。
安徽跑友樊志萍说:“早就听说和田二街美食多,就赶来尝尝,这里的美食太好吃了,氛围也超棒。”
除了硬件升级,街区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也吸引了不少游客。今年夏天,这里举办多场文艺演出,传统歌舞表演、乐器演奏等,让游客感受新疆魅力。节庆期间,街区商家热情投喂游客,可免费品尝烤全羊等美食,尽显新疆人的热情好客。
“链”动文体商旅深度融合
与赛道仅一路之隔的会展吾悦广场,在这场体育盛会中迎来了消费热潮,充分展现了“赛事经济”对商业的强劲拉动作用。
当天下午,记者在会展吾悦广场看到,众多身着比赛服的跑友穿梭于商场内,成为一道流动的风景线。
“完赛后想买双更专业的跑鞋奖励自己,”刚从赛场下来的跑友刘奎在李宁店内试鞋,“马拉松氛围激发了我对运动装备升级的需求。”
同时,会展吾悦广场金街成为跑友们的“能量补给站”。比赛当天,金街餐饮区比往常更加热闹,特色鲜明的新疆菜和氛围热烈的火锅成为备受欢迎的选择。
“完赛后最想吃的就是一顿地道的新疆大盘鸡。”来自广州的跑友刘芳和同伴选择了金柱大盘鸡。金柱大盘鸡店店长阿依提拉·吾斯曼对记者说:“我们提前三天就备足了优质的走地鸡,我们想用最好的食材,做出最正宗、最攒劲的大盘鸡,让本地的跑友解馋,更让外地的跑友们吃了忘不掉,记住咱们乌鲁木齐的实在和美味。”
“来点胖东来果汁,还有这个网红洗衣液。”8月31日下午,才参加完2025乌鲁木齐马拉松的阿克苏跑友谢永梅在汇嘉时代超市北京路店购买了胖东来品质好物。
谢永梅说,她之前就通过抖音短视频看到了新疆首家胖东来指导调改店升级开业后的热闹场景,这次跑完半程马拉松,她专门前来体验。她说,走进超市就感觉不一样,空间开阔,通道宽敞,货架不再高高堆满。
“服务也很好,这次买的东西挺多的,全都要自驾带回去。”谢永梅说,下次来乌鲁木齐还会到商场、超市感受实体服务。
9月1日上午,在新疆古生态园,来自江苏的张朋和家人正在观看汗血马表演。
张朋说,他此次前来参加乌鲁木齐马拉松,也带着父母来乌鲁木齐转转,比赛完的第一站他们就来到拥有汗血马基地的新疆古生态园。
“前天熟悉路线时其他跑友就介绍了赛道旁边的新疆古生态园。”张朋说,马术表演很精彩,还能见识最小的马、最大的马等。新疆古生态园内还有硅化木等,值得一看。
以赛引流,以赛促流,今年以来,乌鲁木齐打造“跟着赛事去旅行”“跟着赛事去消费”“跟着赛事去生活”的旅游新业态、产业新模式、消费新场景,变体育“流量”为文旅“留量”。这些背后,藏着乌鲁木齐“赛事经济”的密码——精准把握参与者需求作规划,让赛事从单一的比赛扩展为文体商旅协同发展、在多元场景中消费的新生态。(记者郭玲 郭军鸽 李凯 盖煜 王磊 牟敏 王丽娜)
“马”上美食
奔跑品城韵美食抚人心——乌鲁木齐马拉松串起城市名片
8 月 31 日,在新疆国际会展中心,完赛的选手准备品尝抓饭。
8 月 31 日,在新疆国际会展中心,工作人员准备好烤包子等选手完赛前来品尝。
8 月 31 日,在新疆国际会展中心,完赛的选手品尝烤肉。
如果说奔跑是与城市的相拥,那么完赛奖牌则是这段人生回忆的见证。
8月31日,当马拉松运动员叶尔安·叶列吾斯孜冲过半程马拉松终点,完赛奖牌戴在他的胸前,“这枚奖牌很精致,很有寓意,我很喜欢”。
奖牌把城市意象浓缩于掌心,而真正的乌鲁木齐故事,正沿着42.195公里的赛道徐徐铺展——这条流动的城市项链,将新疆国际会展中心、八楼、人民公园、西大桥、乌鲁木齐文化中心等地标建筑娓娓串联,跑者的每一步都是城市名片的鲜活打卡,真正实现“用脚步丈量风景,用奔跑读懂城韵”。
赛道串联 展现乌鲁木齐城市魅力
从八楼主题车站的怀旧站台出发,城市记忆则在耳畔响起。沿赛道向前,大巴扎的“馕家族”已在西大桥招手,用歌舞与咖啡把这座城市的热烈塞进怀里。
再顺着北京南路拐个弯,汗血宝马的嘶鸣便从新疆古生态园破空而来,乌鲁木齐的城市魅力,就这样由脚步一寸寸串成可触可感的全景长卷。
当乌鲁木齐马拉松的脚步掠过城市街巷,八楼主题车站总会成为跑者们心照不宣的“慢节奏打卡点”——它不是冲刺的终点线,却是用脚步丈量城市时,触碰老乌鲁木齐记忆的绝佳起点。
在这里,怀旧的味道顺着风飘来:2路大通道车身、经典红白配色、具有年代感的旧站牌……无需刻意构图,每一帧都是满屏的复古风情,仿佛把《2002年的第一场雪》的旋律都装进了照片里。
本次赛事中,大巴扎景区“馕家族”的“顶流小宝”来到西大桥十字路口,为跑者加油助威,受到了参赛者的喜爱。
大巴扎景区是乌鲁木齐市必打卡的旅游景区之一,在参赛者途经的北门位置,乘坐地铁即可直达景区出入口。
步入大巴扎步行街区域,这里可是非遗工坊的聚集地。有皮雕、有剪纸,还有一些新疆名优特产品。当然,在这里,各类新疆文创产品应有尽有。
新疆古生态园位于昆明路,就在鲤鱼山公园西北部,跑友经过北京南路高新街路段时,就能看到新疆古生态园的建筑。
在新疆古生态园,这里有汗血宝马基地、野马美术馆、硅化木森林和胡杨林景观,可一站式体验生态旅游+文化溯源+民俗文化;必看的是汗血宝马基地,有400多匹汗血马和其他稀有马种,每天都有马术表演,万马奔腾、马上射箭……场面超飒。
当终点线被甩在身后,跑者们才惊觉:乌鲁木齐早已把天山的风、丝路的歌与汗血马的嘶鸣,全都缝进了那枚沉甸甸的奖牌——一座城,从此在心上奔跑不息。
美食作伴 乌鲁木齐马拉松演绎别样风情
此次乌鲁木齐马拉松,美食从一开始就扮演着重要角色。在赛事起终点,来自大巴扎的美食展位一早就准备就绪。抓饭师傅从凌晨4点就开始备餐,希望选手们美好的一天是从美食伴随赛事同步开始。
烤肉、烤全羊、烤包子更是香气四溢,引得跑者们纷纷侧目。来自广西桂林的跑者高文静说,正是新疆美食吸引她踏上了此次奔跑征程。赛事组委会项目负责人宋景舒说:“我们希望运动员们在享受跑步乐趣的同时,也能大饱口福,感受新疆美食文化的魅力。”
比赛结束,不代表美食之旅结束,此时,才是疆外跑者真正的“逛吃时刻”的开始,他们迫不及待地奔向各大美食街。
在和田二街,山东跑友韩松被现烤的馕坑肉勾住脚步——整扇羊排挂炉旋转,油花滴落炭火“噼啪”作响。隔壁摊位上,缸子肉咕嘟翻滚,胡萝卜与羊肉在搪瓷缸里熬出奶白浓汤。韩松捧着热汤,直呼“比能量胶还补!”
大巴扎美食街同样热闹非凡。这里汇聚了近百种新疆美食,南瓜薄皮包子、脆香烤全羊、香喷喷的烤包子等让人目不暇接。
乌鲁木齐马拉松不仅打造了一场经典的体育赛事,更开启了一次美食文化的传播之旅。通过这场赛事,新疆美食成功吸引了各地跑者的目光,让更多人了解新疆、爱上新疆。(记者李凯 郭军鸽 贾梦妍 王磊 王畅彤 牟敏 陈彦仿 王丽娜)
更新时间:2025-09-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