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馒头
编辑|江娱迟
前几天我对着外卖软件犯难,纠结到底选哪家店能避开预制菜时,就刷到了罗永浩连怼西贝的消息。
他短短两天发30多条微博,还开直播1分钟在线破10万,这阵仗着实吓人。
转头又看到贾国龙在采访里说“我又进入了自证清白的循环”,他坐在罗永浩之前吃饭的包间里,满脸憔悴,说自己连续两晚没怎么睡,那状态看着真不像装的。
做了37年餐饮,从内蒙古临河的小店做到370多家门店、年营收62亿的规模,贾国龙怎么也没想到,会在重回CEO岗位满一年时,撞上这么大的坎。
我最先疑惑的是,罗永浩说西贝“几乎全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可贾国龙说对方当天点了15道菜,一道预制菜都没有,甚至服务员送他们离开时,罗永浩还说“挺好的”。
在店里“还好”,回家就说“恶心”,这前后反差也太大了吧?是当天离开后又觉得不对劲,还是对“预制菜”的定义有不同理解?
毕竟现在很多人提到预制菜就反感,但到底什么是预制菜,其实没几个人能说清。
罗永浩说要推动行业透明化,这个初衷没问题,但直接给西贝扣上“全是预制菜”的帽子,会不会太绝对了?
还有人劝贾国龙服软,说请罗永浩当品鉴官、出个“老罗菜单”,毕竟罗永浩有几千万粉丝,硬刚下去西贝生意受影响是肯定的,10日11日日营业额各掉100万,12日估计掉200-300万,这数字对任何企业来说都不好受。
可贾国龙偏不,说“那太商业了”,还在专访中放话“生意可以不做,但和罗永浩的官司一定要打”,可见罗永浩这次真的把他惹怒了。
当时我还想,他这样也太轴了,但仔细想想,要是真按大家说的“缓和处理”,反而像默认西贝有问题。
他做餐饮37年,对顾客一直是“不好吃不要钱”的态度,这次坚持要分清是非,或许是不想砸了自己这么多年的口碑。
说到预制菜,我又犯了迷糊:提前在门店炖好的大骨,加热后出餐,这算预制菜吗?
贾国龙说不算,这叫“预制工艺”,真正的预制菜是工厂做好封装,门店只需加热的那种,还说西贝现在根本没有这种预制菜。
这点其实挺关键的,现在很多人谈预制菜色变,其实是把“提前准备”和“工厂预制”混为一谈了。
就像我们在家提前腌肉、切菜,总不能说这是预制菜吧,但消费者的焦虑也能理解,毕竟看不到餐厅后厨,不知道那些“提前准备”的菜是当天做的,还是放了很久的冻品。
贾国龙说这是西贝最大的外部危机,以前的危机都是内部战略错了、管理没做好,这次是大V的“诽谤”。
我倒觉得,这次危机也暴露了行业的共性问题:消费者对预制菜的不信任,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差。
贾国龙打算拍视频公开罗永浩点的13道菜的制作过程,这步棋走得挺实在,毕竟光说没用,让大家看到制作过程才放心。
他还提到在学胖东来,于东来也站出来力挺他,说“感谢西贝能让我找到放心吃饭的地方”,这倒让人觉得,认真做企业的人,总会被同行看在眼里。
不过话说回来,贾国龙说“在意网上的质疑,但很无奈”,这种心情我能懂。哪怕他说清楚了预制菜和预制工艺的区别,还是会有人不相信。
但他也没放弃,说“要把顾客找回来”,相信喜欢西贝的人会回来。这份信心不是凭空来的,去年他重回CEO一线巡店、复盘,给自己打了80分,说明他对西贝的运营心里有数。
其实这场风波不只是两个人的争执,更像是餐饮行业现在不得不面临的的困境。
消费者要的是“吃得明白”,企业要的是“不被误解”,大V想推动“行业透明”,大家的目标本不冲突,只是用了最针锋相对的方式。
最后不管官司结果如何,要是能让更多餐饮企业主动公开制作过程,让消费者搞懂“预制菜到底是什么”,那这场风波或许也算有了点积极意义。毕竟吃饭这件事,安心比什么都重要,不是吗?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更新时间:2025-09-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