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本来就是一件让人非常开心的事,尤其是去异国他乡,感受不一样的文化和风景,想想都觉得很美好。
随着中国游客越来越多,很多国家都纷纷贴出了“中文标语”,本以为这是方便中国游客参考的提示语,可不料却遭到了中国游客们的集体怒斥。
毕竟像“禁止吸烟”“不要大声喧哗”这类提示,用特别大的字体印在显眼位置,而旁边的德语、英语标识反而小得多。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难道他们真的存在歧视行为吗?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出境游市场也呈现出了爆发式增长。
仅是2024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就超过了1.23亿人次,而且在2025年春节,中国公民出境旅游378.38万人次,同比增长5.2%,其中出国游客90.76万人次。
但这股旅游热潮却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现象,毕竟在德国,中文标语出现在不少旅游热门地点,像柏林的博物馆岛、慕尼黑的商业街这些地方,经常能看到写着“禁止吸烟”“请勿大声喧哗”“禁止触摸展品”的牌子。
这些标语一般字体比较大,放在显眼的位置,旁边用德语或英语写的提示反而小一些,或者内容没那么直接。
刚开始,一些游客觉得这可能是为了方便沟通,但很快就发现其他国家的游客没有类似的标语,感觉像是被单独提醒了。
而且就连英国的情况也跟德国差不多,在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塔桥旁边的商场这些地方,也能看到不少中文标语,写着“不得讲价”“请勿触摸商品”“禁止在店内休息”之类的提示。
这些翻译生硬的标语也让人感觉自己像个准备违规的人,仿佛需要提前被约束,不过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部分牌子上中文错误百出,用词怪异、语序混乱,甚至还出现了错别字。
本以为这两个国家的做法就已经过分了,可不料韩国的标语更加直白,在济州岛的景区入口曾经挂过“禁止随地大小便”的中文牌子,而且首尔明洞的一些餐馆甚至在门口写着“中国人禁止入内”。
要知道,这些标语内容很直接,指向性也很强,让游客看了心里不舒服,不少人分满分吗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经历,觉得中国游客被区别对待,心里很不舒服。
还有游客表明,本来是满心期待的出国旅游,可结果看到这些标语,兴致一下子没了,而且一些人更是呼吁大家不去那些贴不友好标语的商家消费。
不过对于这样的提示标签,英国方面对此给出了解释:这些中文标语并非专门针对中国游客,而是为所有中文使用者提供便利,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遵循当地风俗习惯,同时强调这些标识还有英文、法文、德文等多种语言版本。
但对于这样的解释,却并没能平息中国游客的不满,毕竟即使有其他国家所说的那种行为,但也只是少数游客存在,但是为什么要“一刀切”呢?而且这些行为通过媒体报道被放大了,容易让当地人对中国游客形成不好的印象。
而且任何国家都有素质低下的人,为什么只对中国搞特殊呢?毕竟中国每年大量的游客涌入他国,不仅带动了当地的GDP,甚至还能免费为其做一波宣传,可如今这样的善意,却遭到了“区别对待”。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根据英国媒体的报道,一些商店因张贴不当中文标语导致生意锐减,最后不得不撤下标牌重新装修,而且韩国旅游业更是受到明显冲击,越来越多中国游客选择绕过韩国,前往其他国家消费。
根据数据统计,2025年上半年中国游客对欧洲的满意度回升了15个百分点,而且当警示牌逐渐变成欢迎牌,旅行才真正回归了它的本质。
更新时间:2025-08-1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