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新闻发布出来了,想必大家也看了。我个人觉得其实文物局目前给出的理由基本站不住脚。
1.没有发现金属元素就能证明没用电钻?首先,没有发现金属元素说明电钻的钻头钢火好?不掉屑,是外国进口的优质钻头吗?再次,如果是10年前或者20年前钻的,这么些年,雨水冲刷干净了不?大风吹干净了不?
2.借助科技手段发现凿痕,就能证明不是电钻?专家啊砖家,你说是要证明是秦代的还是要证明不是电钻钻的,即使你证明了不是电钻钻的,也要再证明是秦代的啊?即使造假者用凿子慢慢凿的,你也不能证明是秦代凿的呀?
3.发现风化次生矿物,这个概念更加模糊,这个几十年,几百年恐怕也难以定量区分。
4.书法角度,笼统说符合秦代,未做详细交代。
好的,这就是文物局的权威发布。
但是,希望文物局尽快发布详尽的调查研究报告和证明材料,希望能提供所有参与调研论证的专家名单,以便大家能查阅每位专家的专业资历和是否有权威话语权。
这些调研专家中清一色全部认为是真的,没有一票反对?最后是开会投票表决的还是用证据材料表决的?希望能有详细报道。
虽说官方已经明确了,但是估计反方的观点仍然在坚持,比如说我就是。
事实上,反方的观点比正方还要丰富,据说在古董鉴定行业实行“一条否决制”,就是说只要有一条有值得怀疑的地方,那这个古董都不能被认为是真品,那昆仑石刻就不行吗?
刚才要求了正方提供专家组名单,现在我简单整理了一下我了解到的部分反方专家组名单:辛德勇,蔡大礼,衣雪峰,刘绍刚,董珊,特别的三脚猫(这位作者值得关注,他是南京大学数学学院吴朝阳教授)。
我还特意用豆包给大家脑补了一下他们的相关背景,可以说都是学界权威,行业标杆。他们对秦朝历史和秦朝文字都是相当有话语权啊!如下几图:
特别的三脚猫这篇文章在微信公众号里去搜,实在是细致入微,难得的好文,有看的价值,吴教授横跨是数学,计算机,历史,实为天才级人物。
现在辛德勇老师已经写出部分论文了,准备反抗到底,呵呵。
其实我真的很期待蔡大礼老师能用详尽的图表,给大家普及一下秦代书法知识,让大家知道用秦朝之后的书法来充当秦朝文字是何等可笑,蔡老师,赶紧发出你的杀手锏吧。文物局的观点真的不堪一击的。
另外,在正方观点里面,有提到昆仑的“仑”字的写法只在《里耶秦简》里才有,我查了一下,里椰秦简是2002年6月出土面世的,我可不可以猜想一下,昆仑石刻的故事是发生在2002年6月之后呢?因为2002年6月之后才有了这个字的参考样本。如果故事发生在2002或者之后的几年,到现在也20余年,有足够多风雨冲刷掉电钻头的细屑,有足够长的时间生长出风化矿物,也就不奇怪了。
不是说文物局说的就一定是对的,中国红学会这个机构够官方不?够权威不?还不是照样被一众学者批得体无完肤。(包含我的《从痕迹学证明梦稿本是红楼梦诸本之祖》)
真理只掌握在真理手中,不掌握在相关部门口中。
中科院院长,文物局的组建者郭沫若的某些观点不照样被我的《对司母戊鼎的新颖解读》打得东倒西歪。我也不是没纠正过文物局的错误,《对市级文物怀德白塔的重新认识》,甚至很多文物专家无法破解的未解之谜,也被我帮他们突破极限揭开谜底……
所以,权威部门虽然现在表态了,但以后一定会发现真相并非如此。
这个讨论,或许会像红楼梦一样,持续讨论若干年,但是学术就应该争鸣。
我上面列举这些反方专家的观点,多数我都认真拜读学习了,大家有兴趣可以详细搜一搜,他们讲的道理真的比正方更有说服力。
希望正方专家尽快披露名单,希望文物局尽快披露详尽研究报告。也希望辛德勇老师的书快点写完,蔡大礼老师出来图文并茂的普及一下真实的秦朝字体。
还有更多的反方研究者,也欢迎大家积极研究。
更新时间:2025-09-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