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月的宝宝胃口突然变差,喝不下奶,还莫名出现反复恶心、呕吐等症状……据报道,近日25岁的陈女士(化名)发现自己6个月大的宝宝反复出现不适症状,辗转求医两周后,在当地确诊为严重的铅中毒。
令人痛心的是,陈女士本人也未能幸免。细查悲剧的根源,竟是她从网上学来的“护肤法”。原来,为治疗夏季频发的汗疱疹,陈女士轻信某社交平台推荐的“醋酸铅湿敷法”,并未经稀释便直接使用,每日频繁湿敷、洗手,持续近一个月。初为人母的她格外注重卫生,却殊不知,高频率的使用导致醋酸铅大量残留于手上,并在她为孩子泡奶、洗奶瓶、喂食的过程中,通过间接接触渗入了孩子皮肤。最终,当地医院的检测结果令人震惊:宝宝血铅浓度高达700μg/L(正常值<100μg/L),陈女士自身血铅也超过600μg/L!这个看似“卫生”的举动,竟导致了母女二人严重的铅蓄积中毒。
多数人对醋酸铅溶液的毒性缺乏了解。事实上,醋酸铅是一种可溶于水的铅盐,它能通过皮肤被人体吸收,是重要的铅暴露途径。溶液中的铅成分可经由表皮、毛囊、汗腺等结构渗透,进入皮下血管。若皮肤存在微小伤口、湿疹或汗疱疹,毒性物质的吸收速度将急剧加快。铅进入血液后会解离成铅离子(Pb²⁺),随循环遍布全身,启动其系统性破坏。
记者调查发现,这种危险化学品在电商平台上却极易购得。某款宣称“医用”的消字号产品,500g售价仅29.9元。当被问及浓度时,客服答复“95%以上”,然而其产品详情页并未标注任何明确的使用风险提示。
南京江北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孔玉龙介绍,过去在皮肤科,醋酸铅湿敷曾用于处理一些急性伴渗液的皮肤病,比如急性湿疹、脂溢性皮炎、汗疱疹,能起到收敛、消肿作用。“不过确实浓度、次数、时间上都有要求,不能长期使用。”专家介绍,过去使用时醋酸铅浓度通常很低,大约在0.1%-0.5%。但对于小朋友尤其是婴幼儿来说,他们的皮肤屏障功能弱,透皮吸收强,显然碰到醋酸铅就更容易“中招”。“目前这类方法在临床上已较少使用,因为有更多安全的替代方案,例如一些中成药溶液湿敷也能达到相似效果。”孔玉龙补充道。
此外,记者在电商平台搜索“醋酸铅”时发现,部分“冰醋酸”类产品也同步出现在搜索结果中,宣称可用于治疗灰指甲,具有“抗菌抑菌”功效。据了解,冰醋酸即乙酸,属于有机酸之一。
孔玉龙对此指出,高浓度冰醋酸对皮肤具有较强刺激性,接触后可能引起皮肤发红、肿胀、疼痛甚至化学性炎症。“冰醋酸和醋酸铅是两种不同的化合物,但均不可随意自行使用。”他强调,冰醋酸会破坏皮肤屏障,导致皮肤敏感、pH值失衡,影响正常生理功能,部分人群还可能对其产生过敏反应,出现红斑、瘙痒乃至接触性皮炎。
专家再次提醒,切勿随意相信网络上的所谓“偏方”“护肤小妙招”“网红产品”,出现皮肤问题时,一定要在医生的科学指导下治疗。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吕彦霖
校对 胡妍璐
更新时间:2025-09-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