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背景:中美缓和与印度反制的“巧合”
2025年5月12日,中美双方在瑞士日内瓦发布联合声明,宣布大幅降低双边关税,暂停部分加征关税90天,并建立常态化磋商机制。然而仅隔一日,印度政府于5月13日向世界贸易组织(WTO)提交文件,计划对部分美国商品加征报复性关税,以回应美国自2018年起对印度钢铝产品长期征收的额外关税。此举被视为印度在美印贸易摩擦中的“强硬回击”,其时机选择引发外界对印度是否隐含对中美协定的不满或战略考量的猜测。
印度反制的直接动因
1. 美国长期关税施压的累积效应
自2018年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对印度钢铝产品加征25%和10%关税以来,印度多次寻求豁免未果。2025年2月,美国通过“对等关税”条例,进一步对印度商品加征高达26%的税率,导致印度最终决定采取反制措施。此次印度瞄准美国农产品(如豆类、坚果)、化工品等价值约76亿美元的商品,旨在平衡本国钢铝行业的损失。
2. 谈判破裂后的策略升级
2025年4月,印度曾向美国提议在钢铁、汽车零部件等领域实施“零关税互免”,但谈判未取得进展。分析指出,印度此次行动旨在施压美国重启谈判,同时保护本土产业免受进一步冲击。
与中美协定的潜在关联
尽管印度官方未直接提及中美联合声明,但外界分析认为其反制行动隐含对全球贸易格局变化的回应:
1. “后排国家”的焦虑
中美关税缓和可能使美国将贸易施压重心转向印度等“后排国家”。此前,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已主导对印谈判,其强硬立场令印度担忧成为下一个目标。印度选择在中美达成协议后迅速行动,或为抢占博弈主动权,避免在后续谈判中被边缘化。
2. 多边平衡策略的延续
印度近年积极拓展与欧盟、东盟及中国的贸易合作,试图减少对美依赖。有学者指出,中美缓和可能促使印度加速推进“多边平衡”战略,通过反制美国展现其“战略自主”立场。
3. 国内政治与外交信号
莫迪政府于2024年连任后,需兑现对选民的“强硬外交”承诺。此次反制既是回应美国长期施压,也意在向国内展示维护经济主权的决心。此外,印度近期因采购俄罗斯武器、进口委内瑞拉石油等问题与美国分歧加剧,贸易摩擦或为地缘博弈的延伸。
中美协定对印度的间接影响
1. 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
中美暂停部分关税虽缓解了全球供应链压力,但美国保留10%的“基准关税”及对华技术遏制暗流,可能使印度担忧美国腾出精力后加大对印施压。印度商工部匿名官员表示:“我们需要在谈判窗口关闭前争取更多筹码。”
2. 中印摩擦的潜在激化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4月中国对印度氯氰菊酯征收反倾销税,而印度此前亦对中国钢铁加征临时关税。中美缓和背景下,印度若继续以损害中国利益的方式向美递“投名状”,可能加剧中印贸易摩擦。
未来展望:博弈升级还是重回谈判?
短期内,美印贸易摩擦或进一步激化。印度要求通过WTO程序与美国磋商,而美国可能以军售、能源合作等议题施压。但双方经济依存度较高(2023年贸易额达1300亿美元),长期僵局可能性较低。
结语
印度的反制既是长期矛盾的爆发,也是全球贸易格局调整下的战略选择。在中美博弈暂缓的窗口期,印度试图以强硬姿态重塑谈判地位,但其对多边机制的需求与地缘政治现实,仍可能推动双方重回对话轨道。
评论区说说,你认为印度为何选择此时宣布对美加征关税进行反制?
更新时间:2025-05-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