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A股的表现,大家是不是有些纠结,是否在讨论当下是否会持续回调?
特别市场缩量,成交额勉强守在2万亿出头,但是板块轮动明显。
从盘面特征来看,高位题材普遍承压,CPO、铜缆、游戏等年内涨幅领先的科技板块集体回调;而风电设备、化纤、农化制品等低位传统行业则逆势走强。
那么站在当下,我们要去研究和分析一下,今天为什么下跌?科技方向是否行情结束?接下来要怎么做的应对?
其一,长假效应凸显,避险情绪升温。
A股休市期间,美股照常交易。美
联储官员可能放鹰,科技方向可能突变,利率可能再跳一波。
这些事都不大,但加起来就是一声闷雷。
更重要的是,港股通关闭,所以部分外资可能因长假休市安排选择提前降低仓位,
这段时间北向资金近期波动有所加大。
根据招商研究所的数据:融资数据在每逢长假,必先收敛,节后再迸发。
这是人性。谁愿意在放假前扛着杠杆睡不安稳?
其二,基金季度末的调仓。
三季度即将收官,部分风格漂移或持仓结构偏离基准的基金面临“纠偏式”调仓需求。
尤其是一些重仓科技成长股的基金,在经历前期大幅上涨后,部分基金或因风控要求及相对排名考量,进行阶段性调仓
转向低估值、稳分红的蓝筹或周期品种,加剧了板块间的分化。
其三,消费电子出现走弱。
昨晚某头部手机厂商新品发布后,今天相关产业链个股出现调整。
这一现象本质是“买预期、卖事实”的典型交易逻辑体现。
尽管新品在AI功能与硬件创新上有所突破,但市场更关注后续销量能否兑现高增长预期。
在当前全球智能手机复苏尚不稳固的背景下,产业链信心仍显脆弱,导致利好出尽即回调。
大家发现没,这一轮的,AI科技,芯片,新能源、半导体、固态电池、储能……这些产业趋势越来越明显,有一些资本开始加速,有一些技术迭代,有一些出现量产......
这种变化,不妨换个角度想:
如果你相信国内科技企业的全球竞争力正在提升,
如果你认为资本市场想好的趋势不会半途而废,
如果你接受“长牛”注定伴随剧烈震荡(历史经验显示,长期趋势往往伴随短期波动,需理性评估自身风险承受能力”)
那么当下这个位置,与其说是风险,不如说是节前的清淡,不是结束,而是一种筛选。
它筛掉的是那些依赖消息、追逐热点、无法忍受波动的资金。
留下的,才是愿意陪企业成长、分享时代红利的长期持有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绝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引导或承诺,仅供学术研讨。
如果觉得资料有用,希望各位能够多多支持,您一次点赞、一次转发、随手分享,都是小猎豹坚持的动力~
更新时间:2025-09-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