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今年向中国开放旅游签证了,估计去印度的人还是寥寥无几,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水土不服。刷刷短视频,你看看印度菜那卖相,黄不拉几、绿不溜秋的糊糊堆在盘子里,乍一看还以为是隔壁幼儿园小朋友的抽象画。
可就这么一滩"黑暗料理",愣是让当地人吃得嗷嗷香,实在让人摸不到头脑。按理来说,印度是香料大国,印度食物应该可以做到色香味俱全,为啥印度菜非得整得跟泥石流现场似的?他们不会好好做饭吗?
老外捏着鼻子嫌弃玛莎拉糊糊时,印度人可能正在用看文盲的眼神看着他。印度人玩食物香料的历史确实够久,考古学家在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文明遗址里就发现了研磨香料的石器。
不过说欧洲人那会儿还在树上摘果子就有点夸张了,毕竟同一时期埃及人都在修金字塔了。但印度这地方确实热得邪乎,夏天动不动就40℃往上飙,放块肉在太阳底下晒俩小时,真能直接变肉干。
那时候的古印度人灵感迸发,咱不是有香料吗?姜黄、孜然、丁香、豆蔻咔咔往里怼,既能让食物保存更久,还能盖住变质的味儿。阿育吠陀医学确实提过香料能调理身体,不过也只有印度人自己相信罢了。
2016年印度理工学院的研究发现,姜黄素确实有抗菌作用,能抑制某些细菌生长。所以你看这糊糊卖相不咋地,其实在古代印度这是天然防腐剂+调味料的“完美复合体”。
印度“大厨”甩着大铁锅炒糊糊时,那手法确实有点化学实验的意思。番茄炒出酸味,辣椒、洋葱、大蒜炒香后确实能产生复杂的香味物质。印度本地的美食家侃侃而谈,他们相信印度菜的香味物质是法餐的3倍多,所以印度食物才这么好吃,但一般肠胃不好的外国人是真别尝试印度食物。
不过印度菜讲究香料搭配确实真的,不同地区糊糊的味道能差出十万八千里,就跟延边辣白菜似的,看着差不多,但每家的配方都不一样,味道也就不尽相同了。
再说这卖相问题,热带食材确实容易掉色,咖喱叶、辣椒粉炖久了颜色会混在一起。但印度菜也不是全丑,南印度的香蕉叶定食摆盘就“挺精致”。
印度婚礼上,宾客通常是席地而坐,地上摆上香蕉叶,再撒上水清洗一下,随后在香蕉叶上舀上印度长粒米饭和各种各样乱七八糟的糊糊,这时候印度老饕就会伸出右手依次搅拌送进口中,并露出满足的笑容。
北印度的羊肉饭(比如Biryani)看着还不错,金灿灿的米粒配着大块羊肉,看着挺馋人,但对于外国游客来说,也是仅限于看看,如果不想变成“厕所常驻客”,就不要尝试印度当地的风味小吃。
也有胆子大的外国人,英国《卫报》确实报道过手抓饭的风味体验,据说香味物质挥发量差出23%,不过印度人用手吃饭确实有讲究,他们认为手指能感知温度,还能让香料的味道更直接地接触味蕾,这套吃法是祖传的饮食文化,不是穷讲究。
吃饭的时候也得注意,印度人认为只能用右手搅拌,左手是上厕所用的,是不洁净的,虽然在外国游客眼里大差不差,没什么区别。
现在明白了吧?印度菜看着像黑暗料理,其实是把颜值牺牲给了实用和“”印度味道”。这些看着挺恶心的糊糊里藏着印度人对抗炎热的智慧、调和百味的手法,还有古印度的饮食传统。
再多说一句,如果真打算去欣赏印度的“美景美食”,从国内一定要带上足够的泡面和饮用水,万一吃不惯印度特色小吃,咱还有备用食物,懂得都懂,您说是吧?
图片来自网络侵联必删
更新时间:2025-08-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