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已至,如何“食”半功倍?一文读懂黄米和莲藕的养生智慧

央视网消息:最近,在《健康之路》的一期节目中,嘉宾们品尝了两道与“小暑”节气相关的时令美食——黄米凉糕和莲藕排骨汤,并探讨了其背后的民俗及养生智慧。这些传统食俗不仅是文化的传承,更蕴含着顺应天时、调养身心的科学道理。今天,就让我们循着节目的思路,结合现代营养学的视角,一同解码这两样小暑时令“宝贝”食材,看看如何才能吃得美味、吃出健康。

核心原则:“因时而食”,小暑养生的第一要义

节目中反复强调“因时而食”的理念,这与现代营养学所倡导的“食物多样性”和“顺应季节”不谋而合。小暑是进入“三伏天”的开端,气候特点是高温、高湿、多雨。此时人体新陈代谢加快,能量和水分消耗大,容易出现食欲不振、疲乏无力、心烦气躁等“苦夏”症状。因此,小暑的饮食调理,应以“清热解暑、健脾祛湿、益气生津”为核心。

“小暑吃黍”:一碗黄米,补中益气的“黄金能量”

节目中那道让嘉宾赞不绝口的黄米凉糕,正应了“小暑吃黍(shǔ)”的传统。黍,就是我们常说的大黄米。

传统智慧新解:节目中的专家提到,黄米性温、味甘,有“益气补中、消渴除烦”的功效。用现代营养学来解读,“益气补中”可以理解为它能为身体提供优质能量,缓解夏季的疲劳感。黄米作为一种全谷物,富含碳水化合物,是人体最直接、最经济的能量来源。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每100克黄米的能量约为351千卡,与大米相当,能有效补充夏季大量出汗所消耗的体力。

B族维生素的“宝库”:夏季人体B族维生素流失较快,缺乏时易导致乏力、食欲减退、情绪不稳。黄米恰好是B族维生素的良好来源,特别是维生素B1,它对维持神经系统正常功能、促进能量代谢至关重要。这恰好印证了传统医学中“除烦”的说法。

富含矿物质,平衡电解质:大量出汗不仅流失水分,还会带走钾、镁等矿物质。黄米中含有较为丰富的钾、镁元素,有助于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预防因缺钾导致的肌肉酸软和倦怠。

健康提示:

做法推荐:如同节目中展示的,将黄米做成凉糕或煮成粥,搭配红豆、莲子、红枣等,不仅丰富了口感,也实现了营养互补。

适量食用:黄米(特别是糯性黄米)的支链淀粉含量高,口感黏糯,过量食用可能给消化系统带来负担。对于消化功能较弱的人群及血糖控制不稳定者,应注意控制食用量。

“夏日佳偶”:一节莲藕,生熟两吃的“全能选手”

另一道美食是莲藕汤,这背后同样是“小暑吃藕”的习俗。莲藕被誉为“水中人参”,其在夏季的养生价值,关键在于“生熟两吃,功效各异”。

生吃清热,凉拌最佳:节目中提到生藕性凉,能“清热生津、凉血散瘀”。从营养学角度看,生藕水分含量高达80%,口感脆爽,是天然的“补水佳品”。它富含维生素C和多酚类物质,这两种成分都是强大的抗氧化剂,有助于抵抗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同时也有一定的清热作用。

健康吃法:将生藕榨汁或切片凉拌,能最大限度保留维生素C。但需注意,生吃莲藕对脾胃虚寒的人不太友好,且一定要清洗干净,以防寄生虫。

熟食健脾,煲汤更宜:莲藕煮熟后,其性味由凉转温,口感也从爽脆变为粉糯。专家指出熟藕能“补中益气、健脾开胃”。这是因为莲藕中的淀粉在加热后糊化,更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能温和地为身体补充能量,对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的人群十分友好。同时,莲藕富含膳食纤维,熟吃时纤维软化,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改善消化。

健康吃法:像节目中那样与排骨一同煲汤,既能吸收莲藕的营养,也能补充优质蛋白质。此外,将莲藕与糯米同蒸制成“糯米藕”,也是一道美味又养人的甜点。

全身是宝,不可小觑:节目还提到了藕节和藕粉。藕节富含鞣质,有收敛止血的作用;藕粉则是一种极易消化的食物,适合大病初愈或消化功能不佳的人作为营养补充品。

总结:

《健康之路》这期节目,以美食为引,为我们揭示了小暑时节的养生奥秘。无论是“黄金能量”大黄米,还是“全能选手”莲藕,都是大自然在炎炎夏日赐予我们的宝贵食材。遵循“因时而食”的古老智慧,结合现代营养学的科学指导,让我们在这个小暑,巧妙地将黄米和莲藕融入日常餐桌。通过科学、均衡的饮食,不仅能安然度过“三伏”的“烤”验,更能为一整年的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来源: 央视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1

标签:美食   黄米   小暑   莲藕   智慧   节目   能量   营养学   健康   维生素   口感   夏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