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丹爆发血腥屠杀,2000平民被当街处决,这次西方媒体“哑巴”了

当加沙、俄乌的战况占据热搜,非洲大陆一隅的苏丹正被世界悄然抹去。

达尔富尔的土墙内,110万人口的城市只剩残垣断壁,妇产医院的啼哭被枪声碾碎,90万人凭空“消失”。

这场被静音的屠杀为何无人问津?手握黄金与枪炮的军阀如何沦为“杀戮机器”?

达尔富尔血色围城

当世界的目光被加沙的硝烟、俄乌的战火吸引时,苏丹西部的达尔富尔地区,正上演着一场无声的人间惨剧。

首府法希尔,这座曾经容纳110万人口的城市,在快速支援部队(RSF)长达18个月的围困下,近乎沦为一座“死城”。

RSF用土墙将法希尔团团围住,外界的物资被隔绝在外,城内的百姓如同困兽,在饥饿与恐惧中挣扎求生。

2025年10月,城破之日,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死寂,曾经熙攘的街道如今空无一人,仅余不到20万人在废墟中苟延残喘,那消失的90万人,大多成为了这场无声战争的牺牲品。

而最令人发指的,是RSF对沙特妇产医院的暴行。

医院里,400余名待产母亲、医护人员和新生儿,成为了他们枪口下的冤魂。

RSF士兵甚至公然在Telegram上炫耀处决视频,视频里,无辜平民被一排排枪决,生命在他们眼中如蝼蚁般轻贱。

目击者回忆,武装人员挨家挨户搜捕,男性被随意处决,女性和儿童被绑架,整个城市笼罩在死亡的阴影之下。

联合国官员痛心疾首地描述这里为“系统性种族清洗现场”,可全球媒体的镜头却吝啬地不愿在此停留,达尔富尔的哭声,就这样被世界遗忘在非洲的荒原之中。

RSF的毒瘤养成史

RSF的诞生,本就是苏丹政治黑暗的产物。

2013年,前总统巴希尔为了镇压达尔富尔的反政府势力,将当地臭名昭著的阿拉伯民兵“金戈威德”收编,组建了快速支援部队,默许其以血腥手段维持统治。

这支部队的指挥官达加洛,绰号“赫梅利”(音译),出身平凡却野心勃勃。

他巧妙地掌控了苏丹60%的黄金开采,通过阿联酋的支持,获得了先进武器,还借也门战争的机会,让部队得到实战锤炼,逐渐羽翼丰满。

2017年巴希尔的一纸修法,让RSF从非法武装摇身一变成为合法力量,为其披上了一层“官方”的杀戮外衣。

两年后苏丹政局剧变,巴希尔政权倒台,RSF与苏丹国防军(SAF)短暂联手,可权力的诱惑让这对“盟友”迅速反目。

赫梅利掌控着经济命脉与外援,SAF则代表国家正统,双方都觊觎着苏丹的最高权力。

谈判破裂后,RSF退守达尔富尔,在这里,他们将达尔富尔变成了自己的“独立王国”。

征收“过境税”、垄断粮食贸易、强迫平民加入民兵,RSF以百姓的血泪为代价,维持着自己的统治。

而当SAF试图引入中式装备反击时,RSF的土墙战术早已让法希尔成为一座“活体监狱”,无数平民在这场权力斗争中失去了生命。

人道危机上的地缘盲区

苏丹的悲剧,是一场国际社会“选择性失明”的结果。

与加沙、俄乌冲突相比,苏丹缺乏牵动大国神经的地缘战略价值。

南苏丹独立后,苏丹失去了90%的石油资源,红海港口的地位也远不及苏伊士运河,这使得西方列强对其兴趣缺缺。

RSF与SAF在冲突中都犯下了累累罪行,让国际社会陷入“道德困境”,美国虽认定RSF实施种族灭绝,却因中东盟友阿联酋的关系而不愿过多干涉。

欧盟的援助只是杯水车薪,媒体更是因“非洲新闻缺乏流量”而集体失声。

这种遗忘的代价是沉重的,1200万流离失所者在绝望中挣扎,52万夭折儿童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战乱之中。

当RSF在达尔富尔挖掘万人坑时,联合国的停火决议成了一纸空文;当SAF的战机轰炸平民聚集区时,国际观察团因“安全风险”撤离前线。

更深层次的矛盾在于,殖民时期遗留的“分而治之”恶果,让苏丹北方阿拉伯人与南方黑人之间的族群裂痕不断加深,部落忠诚高于国家认同,使得和平谈判难上加难。

苏丹内战,早已不是简单的权力之争,它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人类文明的虚伪与冷漠。

当我们为其他地区的苦难落泪时,不应忘记非洲大陆东北角那片被静音的屠杀现场。

那些无辜死去的人们,他们不需要聚光灯,只渴望有人听见他们的声音,这声呼唤,应成为我们每个人心中的人道警钟。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0

标签:历史   当街   哑巴   血腥   平民   媒体   苏丹   希尔   非洲   土墙   阿联酋   部队   阿拉伯   妇产医院   联合国   地缘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