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新华社)
近日,在国家速滑馆上演的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100米短跑项目决赛中,来自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具身天工Ultra”以21.50秒的成绩夺冠,首个人形机器人“百米飞人”就此诞生。
这不仅是一次竞技突破,更标志着人类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技术探索又迈出了坚实一步。这场汇聚众多队伍的赛事,以运动为切口,让我们看到了人工智能、机械控制与传感技术融合的无限可能,以及未来劳动力市场的改变。
“百米飞人”的角逐,看点不只是“速度”二字。根据官方发布的竞赛规则,100米比赛中,参赛队以遥控机器人方式比赛,最终用时乘以权重系数1;以全自主方式比赛,最终用时乘以权重系数0.8,来作为最终成绩。这暗藏着对技术核心的考量。相较于遥控操作,全自主导航更能体现机器人的“智能决策”能力。
“具身天工Ultra”并非首先撞线,却凭借全程无需人工干预的自主奔跑,最终夺冠。这印证了人形机器人的竞争力,已超越单纯的机械运动精度,迈向“感知-判断-执行”的完整闭环。从半程马拉松冠军到百米夺冠,其背后是算法迭代、动力系统优化与平衡控制技术的持续突破,每一秒的进步都凝结着多学科交叉的智慧。
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的意义,在于搭建了一个技术检验场。参赛队伍同场竞技,既是成果展示,也是问题发现:如何在高速运动中保持平衡?如何应对赛场微小的地面变化?如何让机器人的动作更接近人类的灵活性?解决好竞技中遇到的这些问题,有助于推动技术完善和落地。
本次赛事旨在“促进产品应用落地”。奔跑等能力的突破,将为人形机器人在家庭服务、工业辅助、应急救援等劳动场景的应用打下基础。这意味着,机器人能力边界的拓展会影响部分劳动者的工作内容。同时,一些与人形机器人相关的新职业也会随之出现。
透过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场场比赛,更是科技发展的加速度。机器人的每一次迈步与冲刺,都是人类对“机器模仿人类”这一命题的探索。这种探索,终将反哺人类生活,让技术更好满足需求。
人形机器人百米大战这场飞奔,只是一个全新的开始。随着人形机器人在更多领域跑起来、用起来,科技改变生活的图景会愈发清晰。
作者丨郭元鹏
编辑丨邱 曼
更新时间:2025-08-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