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Leon
编辑/cc孙聪颖
6月26日,阿里巴巴集团(以下简称“阿里”)发布2025财年年度报告(2024年4月至2025年3月31日),实现营收9963.47 亿元,同比增长6%;经调整EBITA净利润1259.76 亿元,同比增长77%。
除了亮眼的净利润增长,报告中更令人关注的是合伙人变动。报告显示,阿里巴巴集团合伙人由此前的26人精简为17人,共有9位合伙人退出,其中包括“十八罗汉”中的彭蕾、戴珊,以及前集团CEO张勇。
阿里合伙人制度始于2009年,彼时正处于阿里成立十周年的关键期,“十八罗汉”逐步隐退,阿里需要一套新的权力制度来解决企业传承问题。关键点是:马云和蔡崇信是阿里的永久合伙人和固定合伙人委员会成员,且如果要改变阿里合伙人规则,马云拥有一票否决权。也就是说,阿里实际上仍被马云牢牢掌握在手中。
此次阿里合伙人变更有两个看点:一是除马云、童文红外,其他人员均担任集团要职或是负责一线业务;其次,40岁的蒋凡再进一步,替代彭蕾加入了由马云、蔡崇信、吴泳铭、邵晓峰组成的合伙委员会,正式进入阿里核心权力层。
业务层面,蒋凡也成为阿里核心业务的掌舵者。继去年11月被任命为阿里电商事业群CEO之后,近日阿里又将饿了么、飞猪并入电商事业群,相关负责人向蒋凡汇报。至此,蒋凡统管淘天、阿里国际、1688、闲鱼、饿了么、飞猪,背后的逻辑是阿里精简组织、战略聚焦的新方向。
即时零售大战下的“一个淘宝”
即便是普通网友,也能感受到今年的电商市场有着一丝不同寻常的味道。
今年4月,刘强东亲自下场送外卖,赚足了流量,随后京东又宣布进军酒旅市场;同一时间,美团祭出闪购业务争夺货架电商的市场,高调参与6.18大促。马云在今年初参加民营企业座谈会之后,近日又出现在饿了么参加淘宝闪购周会,为该业务造势。即时零售,已经成为电商的新战场。
4月底,在京东外卖和美团打得火热时,“小透明”饿了么傍上淘宝,以“闪购”出现在淘宝App主页的一级入口,每天赠送大额外卖券吸引淘宝用户,目前补贴仍在持续。
本质上,阿里是将淘宝与饿了么打通,试图转化超9亿的淘宝月活用户(Questmobile今年3月数据),加码即时零售市场。背后的逻辑,其实是蒋凡一直擅长的资源整合和优势运营策略,在其执掌天猫和阿里国际时都曾起到了关键作用。
事实证明,这波引流的效果立竿见影。6月23日,淘宝闪购联合饿了么宣布日订单数量已经突破6000万,相比一个月前增长了33%,与美团的日均9000万单的差距正在缩小,淘宝作为即时零售入口的价值得以体现。
货架电商做外卖的另一个逻辑是流量反哺。蒋凡在电话会议上明确道:“对于淘宝这样的一个电商的App,它意味着非常高频次的场景。我相信如果我们能在淘宝上建立这样的(闪购)服务,从长期来看会对淘宝的活跃度、用户的规模有更好的促进。”
京东也深谙此道,创始人刘强东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来京东点外卖的用户中有40%的人会交叉去买京东电商的产品,做外卖虽然暂时亏钱、但比去抖音等平台买流量要划算。
如今,淘宝已经变成了一个“阿里电商聚合器”,天猫超市、88VIP、天猫国际、饿了么均以快捷入口的形式被置于首屏,淘宝也完全可以搜索和购买到几乎所有天猫商品,实现了马云“回归淘宝”的定调。既然如此,天猫自身的价值在哪里?通过近期的业务调整,可以大概了解到蒋凡的思路。
淘宝做入口,天猫做品牌
在“一个淘宝”战略下,天猫的优势并非是作为入口、而是强大的品牌效应和供应链价值。据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天猫品牌数量已经超过20万个,其中天猫国际拥有4.6万余个海外品牌入驻,全球物流供应链网络覆盖超100个海外仓和国内保税仓,以及500条国际运输干线。
在消费分层趋势下,天猫的品牌优势也并非固若金汤,打法显然与张勇时期不同。白牌交给淘宝和淘工厂,天猫则需要在不同价格段都发挥出品牌价值,扩大竞争优势。
今年3月,《华尔街科技眼》从韩国电商人士处独家获悉,天猫国际开启“全球代工厂品牌扶持项目”,首站落地韩国,主要面向美妆个护品类招商,计划至2026年3月招标150家代工厂品牌,为代工厂商家海外品牌入驻中国市场提供全链路孵化方案。
据悉,天猫韩国招商是面向当地代工厂及品牌方,硬性要求为:韩国当地生产、当地商标、当地售卖,三项至少满足两项。对于符合资质的商家,天猫国际将提供包括代工厂最优合作条件、快速入驻以及减免技术服务费等优惠条件。
数据显示,中国是韩妆最大海外市场,近年来韩国中小化妆品牌深受欢迎,具有品类丰富、功能创新、高性价比等特色。美妆个护本就是天猫的优势类目,联合韩妆产业链创牌,有助于在消费分层时代获得更多用户。
由此来看,改造天猫的重点是通过天猫国际为前者赋能。今年6.18大促期间,饿了么联手天猫国际打造了新产品——跨境医药服务。天猫国际自营店登陆饿了么,依靠天猫国际成熟的跨境供应链网络,覆盖全国 300 个城市,其中上海、广州等50城可实现次日达。这种整合优势的打法,也是非常“蒋凡”。
上任7个月,蒋凡的策略初见成效。天猫总裁家洛表示,今年6.18剔除退款后,天猫GMV增长10%,为三年最高;购买用户数双位数增长,88VIP会员突破5000万。这是三年来,天猫首次在大促后主动提及GMV情况。
淘天增长仍面临挑战
尽管蒋凡的能力已经广受行业认可,但并非没有挑战,首先是来自于淘天增长的压力。从2025财年报告来看,淘天收入同比增长3%、经调整EBITA净利润仅同比增长1%,明显遭遇增长瓶颈。
其中,中国零售商业类型下的直营及其他收入同比负增长7%。直营包括天猫超市、天猫国际自营和其他直营业务;其他则包括盒马、阿里健康、飞猪、银泰、高鑫零售等。随着阿里出售银泰、高鑫零售的全部股权,预计该类目后续财季的亏损会相应减少。这部分业务的挑战在于:如何更广泛地发挥天猫国际自营的供应链优势,有效赋能阿里旗下电商业务,继而拉动淘天整体的价值增长。
阿里国际收入增速持续领跑集团,增幅达到29%;然而,其亏损规模则在扩大,达到了151.37亿元,同比负增长88%。阿里在报告中解释道:亏损同比增加主要是由于对速卖通和Trendyol跨境业务的投入增加所致,部分被Lazada因变现率和运营效率提升导致的经营亏损大幅减少以及Trendyol本地业务的盈利能力的改善所抵销。由于国际贸易大环境趋于严峻,阿里国际扭亏为盈尚需时日。
另外,蔡崇信和吴泳铭在《2025财年致股东信》中明确,电商和“AI+云”是阿里集团的两大核心业务。2025财年,智能云集团实现了1180.28亿元收入、同比增长11%,营收规模不断扩大;105.56的经调整EBITA净利润、同比增长72%,位居集团首位。除了ToB市场,AI+云对电商业务的赋能也非常明显,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客户管理收入。
经过一整年的业务调整以及合伙人变更,阿里正式结束张勇时代,开启了新的篇章。蒋凡在其中扮演着“C位”的角色,统领核心业务之一的电商,任重而道远。不过,资本市场对此次调整的反映并不算强烈,截至6月27日阿里美股收盘价为114.08美元/股,小幅上涨0.13%,能否重回5年前股价的巅峰(314.66美元/股)还是未知数。
更新时间:2025-07-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