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周围安安静静,耳朵里却像钻进了一群蝉,24小时‘嗡嗡’叫,吵得人睡不着觉!”58岁的张阿姨被耳鸣折磨了大半年,一开始以为是“上火”,硬扛着没去看,结果听力都受了影响,这才慌了神。
很多中老年人都有过类似经历:突然一阵嗡嗡声、电流声,或是蝉鸣般的嘶嘶声,明明没有外界声音,却听得一清二楚,有时还伴着耳朵发闷、头晕。这就是耳鸣,不是小毛病,既不能慌也不能忍,找对方法才能护好耳朵。
耳朵突然“响起来”时,越紧张越难受,先稳住情绪,做好这几步很关键:
这里划个重点:多数耳鸣几小时或几天就会自己消失,但如果持续超过48小时,或者单侧耳朵响、伴着听力下降、眩晕头痛,一定要立刻去耳鼻喉科!别拖,突发性耳聋等问题,早治才能保住听力。
耳鸣和日常习惯关系很大,做好这4点,能大大减少耳鸣的风险,中老年人尤其要坚持:
现在不少老人爱用手机听戏、看视频,千万别把音量开太大。记住“60-60-60原则”:环境噪音不超60分贝(大概是正常说话声)、耳机音量别过最大音量的60%、连续用耳机不超过60分钟。
平时跳广场舞、在嘈杂环境工作,就戴专业的降噪耳塞或耳罩,别让内耳的“小绒毛”(毛细胞)被震坏,它们可是负责听声音的关键,坏了就没法修复了。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这些慢性病,不光伤血管,还会影响内耳的血液供应,时间长了就容易耳鸣、听力下降。
一定要定期测血压、血糖、血脂,遵医嘱吃药、控制体重,别让血管一直“紧绷”。血管通了,内耳供血足了,耳朵自然舒服。
长期睡不好、爱生气的人,耳鸣概率特别高。睡眠不足会让神经功能紊乱,压力大、焦虑会加重耳鸣,形成恶性循环。
尽量晚上11点前睡,每天保证7小时睡眠;平时别太较真,生气了就散散步、和老伙计聊聊天,或者练练太极、冥想,让心情平静下来,耳鸣自然会减轻。
耳朵也需要“喂饱”:多吃瘦肉、鱼类、坚果、新鲜蔬菜,这些食物里的锌、铁、钙和维生素,能维持内耳正常功能。
少碰辛辣食物、咖啡、浓茶和酒,它们会让血管收缩、神经兴奋,可能把耳鸣“勾出来”。
要是耳鸣长期不消,别自己瞎吃药,也别被“偏方”骗了。医生会根据你的情况制定方案,常见的有这几种:
耳朵是我们感知世界的重要窗口,中老年人更要好好呵护。别把耳鸣当成“老糊涂”的正常现象,也别因为不影响生活就硬扛。从今天开始,管好音量、睡好睡足、吃对食物,再把慢性病控住,就能让耳朵清清爽爽,远离耳鸣困扰。
把这篇文章转给身边的老伙计和家人,提醒大家:护耳要趁早,健康才能更长久。如果想知道不同耳鸣情况该挂哪个科、做哪些检查,都可以告诉我,我来帮你梳理。
更新时间:2025-11-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