疗愈山水 再造山河 | 西吉月亮山:汩汩清流绿满山

夏日午后,在西吉县新营乡月亮山南麓,山谷草甸下的地下水顺着一个个小泉眼满溢而出,化为一条条涓涓细流,再逐渐汇聚成清澈见底的溪流,从山谷一路向南汩汩而下,最终蜿蜒成形似葫芦的葫芦河。

这条属于西吉人的“母亲河”,从西吉出发,流经甘肃省静宁县、庄浪县、秦安县,直到天水市石佛镇南注入渭河,成为黄河的一部分。

月亮山有西吉“水塔”之称,是西吉唯一的水源供给地,生态区位极为重要。除了葫芦河,它还是清水河和祖厉河的发源地。20世纪80年代,月亮山区域因为过度放牧和无序开垦,致使当地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最终导致三条河流断流。

41岁的新营乡洞子沟村党支部书记苟智科至今还记得,儿时看到的月亮山是大片寸草不生的荒坡地。因为水土流失严重,一年里有半年在刮风,风沙从山上滚滚而下,徒留一地黄土。“因为河水经常断流,那时我们种粮食只能选背阴地,向阳地最多种点杂粮。”苟智科说,当时一村一口井根本不够用,很多村民都在自家打窖蓄水。遇到泄洪时倒是不缺水,但水大多会裹挟着土下来,变成用不了的黄泥汤。

“以前刮风根本不敢出去吃饭,在外面待一会碗里的饭就会沾上土。”苟智科说,这些年,月亮山上的罡风随着铺开的树林渐渐小了,风里的黄土基本难觅踪影,葫芦河和祖厉河再无断流,周边村镇的人居环境也越来越好。

月亮山西部祖厉河源头水源涵养林建设项目的推进,让越来越多的树木,巩固住月亮山的水土。

车入月亮山,沿蜿蜒山路一路上行,目之所及的云杉、油松、山杏等乔木郁郁葱葱,昔日荒芜不再,多了几分生机。山腰处停着一辆水车,一名工人正提着水管浇水。不远处,绿化工程负责人柯万林带着十来名工人查看着今年春季新种的树木存活情况。

马华忠是马建乡大坪村村民,春季植树时,他在月亮山上一天的植树工资是150元。因为上半年月亮山上雨水少,他和其他村民一个月能干27天到28天,可以挣4000元到5000元。春季植树结束后,他随着柯万林不定期回到月亮山,一方面看今年种下的树木生长得如何,另一方面做些林间管护工作。

春季植树结束后,绿化工人会不定期到月亮山进行林间管护。

“这几年山上环境好了,补苗不再像以前那么勤了。”柯万林看着遍山的树,眼里满是欣慰。他告诉记者,早在20世纪80年代,当地就开始在月亮山上植树造林。但因为当时环境太恶劣,加上后期管护不到位,基本种一茬死一茬。所幸随着种植方式的改良、管护技术的提升和村民观念的转变,月亮山上树木的成活率越来越高,树满了,山也绿了。

月亮山的遍山青绿源于西吉正在推进的月亮山西部祖厉河源头水源涵养林建设项目。自六盘山“山水工程”项目启动后,西吉县自然资源局按照《黄河流域六盘山生态功能区(宁夏段)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实施方案(2023—2025年)》要求,针对月亮山西部祖厉河源头水源涵养林生态功能不足、水土流失依然严重的现状,采用补植改造、抚育管护等措施,对新营乡、红耀乡、田坪乡、震湖乡4个乡镇和月亮山林场7893.6亩的低效水源涵养林进行修复提升,计划栽植云杉、油松、旱柳、山杏、黄刺玫、丁香等各类苗木33.16万株,力争造林成活率达到85%以上。

截至目前,西吉已完成月亮山西部祖厉河源头水源涵养林建设项目工程量的84%,栽植各类苗木27.8万多株,完成投资1500万元。(宁夏日报记者 张唯 赵磊)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3

标签:旅游   西吉   清流   山河   山水   河源   新营   水源   月亮   葫芦   树木   西吉县   春季   油松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