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六六鳞
编辑|六六鳞
嫪毐,这个名字在中国历史上可谓臭名昭著。一个出身平民的普通男子,究竟是凭借什么本事,让堂堂秦国太后赵姬为他生下两个孩子,甚至不惜与整个朝廷为敌?史书记载他"天赋异禀",到底异禀到什么程度?嫪毐的人生如过山车般跌宕起伏。这背后,隐藏着战国末期最荒诞也最真实的权力游戏。
公元前259年,嬴政在赵国邯郸出生。十三年后,他在咸阳登基为秦王,太后赵姬垂帘听政,相国吕不韦掌握实权。而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叫嫪毐的平民男子即将改变这个王朝的走向。
吕不韦与太后赵姬的关系极其暧昧,甚至有传言说年轻的秦王政就是吕不韦的私生子。但随着秦王政日渐长大,这种关系让吕不韦坐立不安。一旦暴露,不仅他要人头落地,连太后都难逃一死。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嫪毐出现了。
关于嫪毐的"天赋异禀",史书记载虽然含蓄,但从后来发生的一切可以推断,这个"异禀"与男女之事密切相关。《史记》记载太后对嫪毐"絶爱之",这个"絶爱"二字,在整部《史记》中都极其罕见。能让见过无数帝王风流韵事的司马迁用如此重词,足见嫪毐确实有过人之处。
更有意思的是,《战国策》记载嫪毐曾在市井中表演过一种特殊"绝活"——用自己的身体器官转动桐木车轮。这种表演在当时引起极大轰动,以至于传到了宫中。虽然听起来荒诞,但却从侧面证实了嫪毐在生理上与常人不同。
吕不韦听说嫪毐的"特长"后,立刻意识到这是绝佳机会。他需要找一个人来"接替"自己陪伴太后,既能满足太后需求,又不会对自己构成威胁。嫪毐这个出身低微、毫无政治背景的平民,简直是天赐人选。
于是,一个精心策划的阴谋开始了。
公元前246年,吕不韦安排嫪毐假扮宦官进入宫中。这个计策需要极其精密的配合:重金打点各方关系,确保参与者守口如瓶,最重要的是嫪毐必须有足够演技来扮演这个角色。
嫪毐不仅成功进入宫中,很快就引起了太后赵姬的注意。史书记载,太后第一次见到嫪毐就被他的"与众不同"所吸引。这种吸引力不仅来自外表,更来自他那份普通宦官根本不可能拥有的"男子气概"。
太后此时正值三十多岁,作为曾经的赵国舞姬,她对男女之事并不陌生。但嫪毐给她带来的感受,显然是前所未有的。很快,嫪毐就从众多宦官中脱颖而出,成为太后的贴身侍从。白天恭恭敬敬伺候起居,夜晚则展现真正的"才能"。
宫中真正的宦官很快发现了嫪毐的秘密,但面对太后的宠爱和嫪毐日渐增长的权势,没人敢声张。相反,他们选择了沉默,甚至主动配合嫪毐的表演。这种诡异的默契,为嫪毐后来的飞黄腾达奠定了基础。
嫪毐进入宫中后的表现可谓如鱼得水。他不仅获得太后专宠,更展现出远超一般宦官的政治敏感性和交际能力。虽然出身平民,但天资聪颖,学习能力极强。短短几个月就熟练掌握宫廷礼仪,学会察言观色,甚至主动学习文字和政务处理。
太后对嫪毐的宠爱很快超出所有人想象。她不仅在生活上百般呵护,更在政治上给予前所未有的信任。
公元前240年左右,震惊朝野的消息传出:太后怀孕了。
这个消息对整个秦国来说无疑是重磅炸弹。太后已是成年秦王的母亲,按理不应再有生育可能。更关键的是,孩子父亲是谁?朝野上下心知肚明只能是嫪毐,但嫪毐名义上是宦官,怎么可能让女人怀孕?
太后为掩盖真相,假装占卜,宣称卜辞显示不宜在咸阳居住,必须迁居离宫避灾。于是带着嫪毐搬到雍城,过起如夫妻般的生活。不久生下一个男孩,又过一年多,竟又生下第二个男孩。
两个孩子都是太后和嫪毐的私生子,这已是公开秘密。但在太后威势和嫪毐权力面前,朝野依然选择沉默。
嫪毐此时已不再满足"宦官"身份,开始以太后男宠身份出现,积极参与政治。太后对他的信任达到前所未有程度,几乎所有重要政务决策都要征求他的意见。
公元前239年,更惊人的消息传出:嫪毐被封为长信侯,食邑河西太原郡。
这个封爵具有划时代意义。嫪毐从此不再是卑微平民或假宦官,而是秦国正式册封的侯爵。有了侯爵身份,他可以名正言顺参与朝政,拥有自己的府邸和门客。
嫪毐被封侯后,整个咸阳沸腾了。各路投机者纷纷投靠,希望分享他的权势。嫪毐来者不拒,大量收纳门客。在他权势最盛时,门客多达数千人,其中不乏知名人士。
这些门客构成复杂:有落魄贵族子弟、怀才不遇的读书人、善于钻营的商人,也有亡命之徒和江湖游侠。嫪毐对他们极其慷慨,不仅提供丰厚供养,还经常在太后面前说情,帮助获得官职。
这种权势急剧膨胀,自然引起朝中其他势力警惕,首当其冲的就是相国吕不韦。吕不韦当初引入嫪毐,本意是找可控制的替代品,没想到嫪毐野心和能力远超预期。现在的嫪毐不仅拥有太后专宠,还有自己的政治势力,已成为足以分庭抗礼的政治力量。
更令吕不韦担心的是嫪毐与太后的两个私生子。这两个孩子虽然年幼,但血统上毕竟是太后儿子,某种程度也算王室成员。如果嫪毐有野心,完全可以利用这两个孩子挑战秦王政地位。
于是,一场暗中的权力斗争开始了。
嫪毐此时已权势熏天。作为长信侯,他不仅拥有丰厚封地收入,更重要的是拥有庞大政治力量。数千门客遍布秦国各地,其中不少已在朝中担任要职。可以说,嫪毐已形成以自己为核心的政治集团。
但嫪毐心里清楚,这一切都建立在太后宠爱之上。一旦秦王政亲政,太后影响力必然大幅下降,自己地位也会岌岌可危。更令他担心的是,秦王政对自己态度一直冷淡,甚至充满敌意。
这种敌意可以理解。在秦王政看来,嫪毐不仅玷污了母亲,更重要的是,嫪毐与太后的两个私生子从血统上也算自己"弟弟",在政治上构成潜在威胁。任何有政治敏感性的君主,都不会容忍这种情况存在。
面对危机,嫪毐内心开始微妙变化。最初恐惧不安,逐渐转化为愤怒和不甘。他开始想:自己凭借才能努力从平民爬到今天地位,凭什么要因一个毛头小子成年而失去一切?
长期权力生活让嫪毐变得自信而傲慢。他开始相信自己有能力和资格获得更高地位,甚至可以与秦王政一争高下。这种心理变化在日常行为中表现得越来越明显。他开始在公开场合表现出对秦王政的不敬,甚至酒后失言,声称自己也是"王者"。
《史记》记载了关键细节:嫪毐曾在酒后愤怒地说:"我乃秦王假父,谁敢与我争?"这句话暴露了他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按照当时伦理观念,嫪毐作为太后男宠,在名义上确实可算秦王政"继父"。
嫪毐的这种心态得到门客集团鼓励支持。这些门客深知一旦嫪毐失势,他们也会跟着倒霉。因此不仅不劝阻嫪毐冒险行为,反而积极出谋划策,鼓励他采取更激进行动。
在这种氛围中,极其大胆的计划在嫪毐脑海形成:既然秦王政亲政后自己必然失势,为什么不先下手为强,发动政变夺取政权?
计划核心是利用太后权威。嫪毐准备在秦王政举行加冠礼时,以太后名义调动军队,控制咸阳,逼迫秦王政退位。继承人当然是嫪毐与太后的长子,这样嫪毐就可以摄政王身份实际控制秦国。
随着加冠礼日期临近,嫪毐集团准备工作进入最后阶段。他们制作假的太后印玺和长信侯印用来调动军队,在咸阳安排大量人手准备起事,甚至准备了详细的政变后政治安排。
但嫪毐过于自信了。他以为计划天衣无缝,却没意识到在秦国这样高度集权的国家里,任何大规模政治活动都很难保密。更重要的是,他低估了秦王政的政治敏感性和应对能力。
公元前238年四月,秦王政在雍城举行加冠礼。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嫪毐犯了致命错误:他过早暴露了意图。
具体情况是:嫪毐调动军队时使用了假的太后印玺和长信侯印,被忠于秦王政的官员发现。他们立即意识到这是叛乱信号,迅速向秦王政报告。
秦王政接到报告后立即采取果断行动。他没有惊慌犹豫,而是迅速调动忠于自己的军队,对嫪毐集团进行围剿。这个刚成年的年轻君主展现出远超年龄的政治成熟度和军事判断力。
秦王政首先确保身边军队绝对忠诚,召集王翦、蒙武等信任将领说明情况严重性。这些久经沙场的老将立即意识到这是关乎秦国存亡的政治危机,毫不犹豫表示支持。同时派遣快马向咸阳各军营传达命令,要求所有军队只听从秦王直接指令。
嫪毐这边情况混乱得多。当发现行动暴露时已没有退路,只能孤注一掷。但他很快发现严重高估了自己实力。虽然拥有数千门客,但大多是文人墨客或投机分子,真正有军事经验的寥寥无几。面对秦王政正规军队,这些乌合之众根本不堪一击。
史书记载,嫪毐叛军在第一次交锋中就败下阵来。战斗发生在雍城附近,嫪毐门客们虽人数众多,但缺乏统一指挥和有效武器,很快被训练有素的秦军击败。
面对惨败,嫪毐表现相当狼狈。这个曾在太后面前威风凛凛的长信侯,在生死关头显露出平民出身本色。他既没有贵族从容不迫,也没有军人视死如归,而是表现出普通人面对绝境时的慌乱绝望。
史书记载,嫪毐最后时刻试图逃跑,但很快被秦军俘获。被俘时已完全没有往日威风,而是一个惊恐万状的失败者。
秦王政对嫪毐的处置极其严厉。他下令将嫪毐车裂处死,这是当时最残酷的死刑。同时,嫪毐与太后的两个私生子也被处死,以绝后患。太后赵姬被软禁在雍城,从此失去政治影响力。
嫪毐集团数千门客大部分被处死或流放,少数投靠较早的得到宽恕。一个曾经权倾朝野的政治集团就此彻底覆灭。
嫪毐之死标志着秦王政真正开始独掌大权。从此,再没有人能够挑战他的权威。而嫪毐这个"天赋异禀"的平民,也成为了历史上一个荒诞而悲剧的注脚。
回顾嫪毐的一生,从市井平民到长信侯,从权倾朝野到车裂而死,不过短短几年时间。他的"天赋异禀"确实让他获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机遇,但也正是这种机遇,让他迷失了自己,最终走向毁灭。
更新时间:2025-08-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