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25年,岁在乙酉,天圣三年,木兰溪畔钟灵毓秀之地,诞生了一位影响深远的贤臣——林英。千年之后,2025年,华夏儿女再度回望这位五朝元老、一代名臣的光辉人生,缅怀他“峭直廉政、忠孝双全”的崇高风范。今年,恰是林英公诞辰一千周年,海内外林氏宗亲齐聚故里莆田,共襄盛举,追思先贤,传承家风。
林英的“忠孝”之名,并非偶然得之,而是其家族传承与个人修为的必然。作为莆林四大支系之一“长城金紫林”的杰出代表,他出身于累世官宦的书香门第,是入闽始祖林禄公的后裔,其曾祖、祖父均受朝廷封赠,父亲任太常寺卿,家族“忠孝传家”的基因早已融入血脉。天圣三年(1025),林英生于莆田长城(今荔城区北高镇吴城村),字希贤(亦字希宾),年少时便显露出过人天赋,庆历六年(1046)年仅二十二岁的他便高中贾黯榜一甲第十七名进士,少年得志却始终保持谦恭自守。
林英少负奇志,博通经史。庆历六年(1046年),年仅二十一岁的他登进士第,从此步入仕途,开启了长达五十六年的为官生涯。他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朝,官至侍御史、礼部尚书、端明殿学士兼翰 林承旨,位极人臣,德望隆重。然其一生最令人敬仰者,非高位显爵,而是那一颗赤诚忠国、至孝敬祖的赤子之心。
嘉祐六年(1061年),林英以金紫光禄大夫、侍御史身份上疏仁宗皇帝,恳请归乡祭扫祖墓。此举本为寻常孝行,却因君臣之间一段感人对话,成就千古佳话。宋仁宗闻奏,问曰:“卿为殷少师苗裔,家乘可得见乎?”林英遂恭呈《林氏家乘》。仁宗皇帝展卷细览,见其谱系绵延,自比干公以忠谏殉国,历代子孙皆以忠孝立身,不禁动容,叹曰:“林氏真忠孝之家也!”
于是,仁宗亲执御笔,在林氏族谱首页郑重题下“忠孝”二字,并加盖御玺,以示褒奖。同时,特赐《林氏家庭》诗二章,其一曰:
长林派出下邳先,移入闽邦远更绵。
忠孝有声天地老,古今无数子孙贤。
故家乔木蟠根大,深谷猗兰奕叶鲜。
上下相承同纪载,百千年后万斯年。
其二曰:
莆郡卿家名望族,三仁而下爵王公。
存孤实抗回天义,报国常怀贯日忠。
德润丰姿人有异,光增谱牒世无同。
古今纪载难穷尽,一代强如一代隆。
赐诗毕,仁宗又敕曰:“珍重到家,可即回京。”寥寥数字,饱含君恩眷顾与殷切期待。自此,“忠孝”二字不仅成为林氏家族的精神图腾,更被后世奉为立身处世之根本。莆田“金紫林”之名,由此与“忠孝”精神融为一体,光照千秋。
林英为官清正刚直,不畏权贵,屡次上疏直言时弊,匡正朝纲,被誉为“峭直之臣”。他在任期间,关心民瘼,兴修水利,尤其对木兰溪流域的治理贡献卓著,泽被一方。其廉洁自律,至老不渝,崇宁元年(1102年)致仕归里,八十二岁卒于故里,初葬莆田南厢,后迁于城厢区霞林九龙山。
千年流转,忠孝不泯。2025年,值此林英公诞辰千载之际,莆田林氏委员会、金紫理事会谨择吉日——乙巳年八月初十(公历10月1日),在北高镇长城“长城金紫祖祠”隆重举行“纪念林英公诞辰一千周年暨乙巳年金紫林祭祖典礼”。九龙山下,钟鼓齐鸣;金紫祠前,香火鼎盛。来自世界各地的林氏宗亲将齐聚一堂,共祭先祖,重温“忠孝”家训。
“忠孝有声天地老,古今无数子孙贤。”林英公一生,是忠于国家、孝于家族的典范,是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想的生动实践。他所承载的,不只是一个家族的荣耀,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璀璨结晶。今日我们纪念林英公,不仅为追思先贤,更为唤醒血脉中的文化基因,让“忠孝”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芒。
更新时间:2025-09-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