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倬云于8月3日去世后,网上一片追悼甚至哀悼之音,当然这都是许先生的“信徒”或粉丝之为,在他们心中许倬云是一位大师,大师死了,他们自然要伤心欲绝的。不过对那些讨厌许倬云的人来说,自是拍手称快,恨不得骂上一句:这个老家伙的!或者不屑一顾地来一句:老许终于死啦!
对于许倬云先生,笔者向来不感冒,或者了解不多,因此对于他的离世,也没啥感觉。本人倒以为,许先生既然活了95岁,也够本了,走就走呗,有啥不舍得的;再说这个世界本来就很“草台班子”,有什么可留恋的,老先生走得应该很从容呢。
然,一文友曾告笔者说,许先生走了,怎么不写两句?我想也是,那就写两句吧。
关于许倬云,大家都对他的学识、著作津津乐道,喜欢他推崇他的,说他是华语世界文坛之翘楚,不仅是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还是很牛的经济学家、考古学家、社会学家等。
不喜欢他的人,说这些都是虚名,没什么含金量,他就是个伪大师而已。
崇拜许倬云的人说,他是当代华裔海外中国史家的代表。不过我至今不太明白的是,他研究中国历史跑到外国(美国)有什么优势?难道在美国能搞到更多的中国历史的资料,还是更有利于对中国古文化的考古?总之,大师级的人物,其行为都是令人难以理解的。
许倬云先生有句广为流传的话,他说,在新中国建立以前,中国农村的变化不大,跟汉朝时差不多。
这话有意思,不知道许先生是贬低当时的中国农村呢,还是在夸赞呢。说贬低吧,那汉朝可是中国历史上顶牛的一个时期,世界强国啊;说夸赞吧,意思是中国的两千多年等于没发展?
许倬云先生最令人称道的是,他致力于大众史学,不写王侯将相,不讲开疆辟土,只“为老百姓写史”,他一直希望中国数千年的文化“绽现一番鱼跃鸢飞的美丽新世界”。他非常喜欢华夏文化,学术代表作有“古代中国三部曲”,以及“中国文化三部曲”等,他的每一本书,都离不开中国文化。
总之,许先生虽身在美国(生前为匹兹堡大学教授),却以中国文化为骄傲,为中国文化的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他虽在西方生活,但却很讨厌西方的“个人主义”思想,认为它在如今的美国已经堕入享乐主义的深渊。他认为,如今的美国清教徒信仰已经丧失,其文化“浅薄而煽情,热闹而空虚”。
但作为一名华裔美国人,许先生对美国的前途还是比较忧心的,面对美国的颓废,他曾提出拯救的方案,也就是用中华文化的“集体主义”来代替其个人主义。同时,他又认为,“美国的个人主义对中国的集体主义也有调剂作用”。
许倬云精辟地指出,“个人主义走到极点是涣散,集体主义走到后面是专权。”所以,这两种主义要互相学习,才能共同进步。
有许多人对于许倬云这样的思想很推崇,比如著名作家王小波,当年他在美国留学时,曾拜许先生门下读书,对老师相当佩服。但后来王小波却对许倬云的“中华文化可以帮助美国甚至整个西方解决他们的后现代问题”的思想表示怀疑,又不赞成许倬云的中华文化拯救论了。
对于这些纯学术问题,笔者不再赘述,本文要讲述的是一段关于许倬云先生的一个官司,或者说是一桩文坛公案,以此作为对许先生近百年漫长而精彩人生的一个侧面了解。
这场官司,许倬云是被告,原告方则是大名鼎鼎的李敖。双方也是有师生之缘的,那么李敖为何要告老师呢?原因是,许倬云说李敖有偷书等劣迹,李敖认为许倬云诽谤,于是就将之告上法庭。
李敖这人,人如其名,狂傲自负,桀骜不驯,是个标准的狂人,就像范曾自称是500年一遇的人才一样,李敖也曾公开吹牛:“五十年来和五百年内,中国人写白话文的前三名,第一名是李敖,第二名是李敖,第三名还是李敖。”
李敖还是有仇必报之人,且善于死缠烂打,不是省油的灯,谁要是跟他打官司,估计都没戏。果然,许倬云败诉,赔付李敖200万……
许倬云跟李敖是在台大结缘的。
1949年,19岁的许倬云考入台湾大学外语系,校长傅斯年看他的历史成绩不错,小伙子是块学历史的料,就建议他上历史系。于是许倬云在大二时直接转到历史系了。自此,他同历史学分不开了。
1957年,许倬云到美国芝加哥大学读博士。1962年,他博士毕业后,拒绝了五份美国工作的邀请,选择回到中国台湾。当时他是第一位从美国学成返台的文科博士,自然是香饽饽的存在,在台大,他同时在历史系、史语所和“中研院”任职,后来还做到历史系主任。
比许倬云小五岁的李敖是1954年考取台大的,开始他上的是法律专业。因对法律不感兴趣,李敖想转到历史系,但他可没有许倬云的关系,能让校长帮忙转系。转不成,李敖就直接退学,再考一次,最终考入台大历史系。
因此,二人在台大历史系就有了瓜葛。当然那时回国后的许倬云是老师,李敖还在读博,是学生辈。
许倬云是从美国留学回来的,年纪轻轻的,当然比较自负;而李敖更加自负,根本不把这个海归派看在眼里,两人就杠起来。
当时台大历史系有个老教授叫姚从吾,这人是国民党元老级别的,比较牛,都快70了,还不退休,血气方刚的许倬云对他很不感冒。许倬云认为姚从吾人品有问题,而且喜欢依附政治力量,所以看不起他,二人就有些矛盾。
但姚从吾却喜欢更加血气方刚的李敖,对李敖多有提携。许倬云认为姚从吾在捧李敖。李敖就是姚的打手。因此,许倬云同李敖之间就矛盾重重,他甚至在李敖的学业上“使绊子”。
后来李敖在他的《李敖快意恩仇录》中,曾提到他跟许倬云的关系。书中有许多骂对方的话,比如他说许倬云到历史系当系主任,是拍马屁的结果:“现在你做了历史系主任,算是你马屁到家。不过你总该知道,乱来是不行的。南港你的女秘书蓝小姐,已被你逼婚下海做舞女……”
许倬云天生有残疾,李敖就讽刺人家:“许倬云大我五岁,他一出娘胎就有四肢萎缩的怪症,这种怪症,一百万中只有六个,而他独占六分之一。”
当时的李敖确实是不知道天高地厚,谁都敢骂,他经常写文章骂人,甚至骂国民党要员,也因此入狱数次。
不过,许倬云也不是吃素的。后来,许倬云把他和李敖的交往写进一本书里,即《许倬云谈话录》,其中有这样的描写:
“李敖聪明有余,没有章法。我跟李敖之间很不愉快,因为他说谎,偷书。他把姚从吾先生房间的书偷出去,卖掉了,有一个美国的学生在街上找到一本书,有台大历史系图章,送过来给我,说这是李敖卖出去的。等到李敖要毕业的时候,我不盖图章,所以他没毕业。”
还有这样的文字:“后来李敖和余光中、萧孟能都交恶了。萧孟能先生出国,把保险箱钥匙交给李敖,李敖把萧孟能的画都拿走了……萧孟能捧李敖出来,信任他,当他是朋友,他却把朋友家里的字画偷掉。李敖对不起萧孟能。”
这两段文字中,许倬云说李敖曾经偷书、偷字画等。2010年1月间,许倬云在中国大陆时,以口述方式,由大陆地区记者撰写出版了《许倬云谈话录》,把李敖的劣迹记述其中。
书公开出版后,对李敖的名声自然影响不小。要知道,2010年,李敖都75岁了,也是“大师”级的人物了,岂能受得了这种气?这还了得!李敖可是个睚眦必报的人,因此决定收拾许倬云了。
当时许倬云都80岁了,也经不起折腾了,于是想息事宁人。他要求出版社删掉批评李敖的内容,并积极要求出版社回收书籍,避免内容继续散播。但问题是,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书已经出来了,哪能那么容易收回来?而且,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李敖的坏名声已经传出去啦。
李敖当然不善罢甘休,他不依不饶,非起诉不可。事情闹了将近两年,终于在2012年4月10日,台北检方受理了此案。李敖告许倬云诽谤,在当时的台湾也闹得沸沸扬扬。
台北地方法院审理认为,许倬云的书在第一版出版后,使李敖在社会上评价受贬损的文字已开始散布,许倬云还为书的初版写序,显见书籍内容均由他事前口述并事后审核同意的。
关键是,许倬云没法证明他说李敖偷书、偷画之类的事情属实,因为事情的见证人都已作古,比如姚从吾已经去世42年,萧孟能也去世8年了,死无对证。因此法院判许倬云败诉,赔偿李敖200万元,而且还要他在两岸的媒体上公开登报道歉。
李敖这次赚大了。其实200万台币也不是个大数字,也就24万多人民币。按说,李敖也不差这点钱,关键是他出了一口恶气。
在许倬云这边,当然也不差这点钱,人家在美国当教授,收入多了去了。关键丢不起这人,82岁,行将就木的人了,还让人告上法庭,且输了官司,这老脸往哪搁?
这下老李彻底爽了。开始到处卖弄自己的水平,吹嘘自己打官司有多牛。他接受记者采访时就得意洋洋地说:“各位,不要打官司,太累了。可是要打的话,就拜我为师!”记者们都哈哈大笑。
李敖接着卖弄说:“他(许倬云)流年不利,他倒霉。他碰到我这么厉害的人,把他抓到了。这官司打了几年,我打赢了!”他继续趾高气扬:“……要把他锁定,把他咬紧,像那个西藏的獒犬一样……在历史系,你是我的老大哥,比我还大5岁,你怎么可以这样不尊重证据来胡扯呢!”
李敖就这样嘚瑟了许久。
许倬云则大智若愚,也不再跟李敖杠了,认赌服输。再说都一大把年纪了,还杠什么。
总之,这俩老头斗来斗去,斗了一辈子,真叫人不省心。
这场官司尽管李敖赢了,但他终究还是输了。因为仅仅过了6年之后,李敖就病逝了,只活了83岁。可许倬云一直活到10天前才寿终正寝,高寿95岁,比李敖强多了。
估计这俩老头到阴间还得斗一番,呵呵。
更新时间:2025-08-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