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江“后方食堂”灶火不熄 日供万份盒饭

大铁锅里翻炒着成堆的蔬菜,蒸腾热气中,厨师们的毛巾早已被汗水浸透,手臂机械地重复挥铲动作,红肿的双手见证着这场民间自发保“胃”战的艰辛。

7月2日,村民在榕江县忠诚镇一处后勤伙食保障点炒菜。

7月2日下午,在忠诚镇合约食堂后勤保障点,八口大灶同时开炒。案板上整齐堆放着近千斤新鲜蔬菜,数十位村民围站在桌边,洗菜、切菜、分装,动作麻利有序。

这里是榕江县洪水退去后的特殊“战场”——一个由村民自发组成的救援餐饮保证中心。在连续两次遭遇特大洪水袭击后,这个距离县城最近的乡镇成了数千名清淤救援人员的生命线。

“手都炒肿了,油烫得有伤口,浑身痛,主要是肩膀痛。”55岁的吴先生脖子上挂着湿透的毛巾,手中的铁铲仍在翻滚着锅里的菜。

7月2日,村民在榕江县忠诚镇一处后勤伙食保障点切菜。

连续两次特大洪水袭击,让榕江县陷入困境。6月末,洪水逐渐退去,留下满目疮痍的街道和堆积如山的淤泥。

在灾难面前,忠诚镇因距离县城近、受灾较轻,意外成为了救援的“大后方”。洪水尚未完全退去时,忠诚镇党委书记杨胜涛已迅速组织起临时指挥部,统筹调配物资、车辆和后勤保障。

“带上菜刀,一起来村委会帮忙干活!”6月25日,喇叭里传来村干部的号召。令人意外的是,数百名当地居民和安置点群众自发赶来,带着自家的蔬菜、粮食、腌肉,甚至菜刀,迅速投入“保胃战”。

7月2日,村民在榕江县忠诚镇一处后勤伙食保障点搬运食材。

忠诚镇合约食堂后勤保障点原本是村民办酒席的场地,如今成了五个后勤保障点中最繁忙的一处。走进这个临时搭建的“厨房”,热火朝天的场景令人动容。

场地划分为切菜区、炒菜区和装菜区。在切菜区,村民们一天要处理上千肉类和成吨蔬菜。一位妇女边切菜边告诉记者,自家商铺被淹损失了几万元,昨天刚清理完毕,今天就赶来帮忙。

炒菜区八个灶台火力全开,十多名专业厨师挥汗如雨。55岁的吴先生是忠诚镇做酒席的厨师,五天前接到电话通知就立即赶来。“灶台从早到晚不熄火,每天炒菜近十个小时。”他抹了把汗,铁铲在锅里不停翻动。

6月29日,忠诚镇五个保障点创下1.8万份盒饭的纪录。这个数字背后,是100多位村民每天超过12小时的接力奋战。

7月2日,榕江县忠诚镇的一处后勤伙食保障点。

65岁的吴开明是乐乡村一组的村民,已经连续三天在后勤点帮忙。“每天六点半出发,晚上六七点才回家。”由于年纪大,他主要负责打下手,把炒菜的重任留给年轻些的村民。

“我们村今天来了二三十人,男女老少都来了。”吴开明声音沙哑却坚定,“前方清淤的更辛苦,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有一份光发一份热。”

在装菜区,村民们麻利地将刚出锅的饭菜打包成盒。炒菜师傅们的手普遍红肿,有的甚至被热油烫出水泡。一位厨师坦言,连续高强度炒菜导致手臂肿胀酸痛,但大家仍坚持轮班上岗。

“有一群人为我们支撑着,让他们吃到一口热饭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一位热心帮厨大妈边说边将热气腾腾的饭盒装进袋。

后勤保障点的食材大多来自社会各界捐赠,也有村民自发从家里带来。在保障点门口,新鲜蔬菜和大米堆积如山,来自全国各地的爱心物资不断运抵。

“后勤只吃三分饱,多打一碗饭送到一线。好不好?”忠诚镇党委书记杨胜涛通过大喇叭发出呼吁,现场立即响起一片响亮的“好”声回应。

在清淤现场,救援人员蹲在路边打开饭盒,热气裹着饭菜香温暖了疲惫的身躯。这些由村民自发制作的盒饭,每天近万份准时送达救灾一线。

随着最后一批盒饭装车运往清淤一线,忠诚镇后勤点的村民们终于能稍作歇息。但他们的工作远未结束——几个小时后,黎明的曙光将再次照亮灶台,八口大锅重新点燃,切菜声、翻炒声、装盒声将再次组成一曲特殊的救灾交响曲。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晓波 吴运镇 戴正国 潘晓飞

编辑 蒋鸿琪

二审 李丽

三审 安通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4

标签:美食   灶火   榕江   盒饭   食堂   后勤   忠诚   村民   榕江县   炒菜   洪水   伙食   灶台   厨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