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子孙身上的 3 大神秘印记,如果全有,说明是纯正的华夏族后人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艺术加工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最近好多人发现,自己的牙长得像小铲子,后腰自带“青胎记”,小脚趾甲还分两半儿,大家纷纷把这血脉密码拿到网上讨论,据说这三个特点全有的人是名副其实的“炎黄子孙”,就连周口店挖出来的老祖宗化石都能“对号入座”!

不过这些特征到底是怎么遗传下来的?难不成真跟炎黄部落有关系?

今天我们就针对这三个炎黄子孙的身体小秘密来好好的唠一唠,第一个要说的就是牙齿了。

铲形门齿的普通说法就是我们的上门牙,好奇的人可以张开嘴巴,对着镜子瞅一瞅自己上门牙内侧中间到底有没有一条竖棱,两边鼓起来的地方像不像小铲子。

如果所有的特征都对上了,那就解锁了老祖宗留下来的第一个华夏印记。

如果真的要说这个印记有什么用处,第一个要说的大概就是能够替代刀叉吧。

想当年我们老祖宗还没有发明刀叉的时候,吃什么东西都靠手抓和牙咬,就像吃动物骨头里面的骨髓得用牙来敲开,甚至连树皮,草根儿都得靠门牙铲着吃。

有个关于周口店北京猿人化石的纪录片里,很多门牙内侧都有磨损的痕迹,和我们现在的铲形门齿一模一样。

虽然现在我们不用拿牙来啃骨髓,但这个牙型却是从老祖宗那里直接流传了下来,也成了东亚人最显著的牙齿特征之一。

除了特征以外,这牙还有“文化属性”,家里面很多老人都说铲形门齿吃四方,走到哪儿都饿不着。

这话可不是单纯的吹捧,过去闹饥荒的时候,人们啃树皮,挖野菜,全靠门牙当铲子,如果那个时候长了一口平牙,只怕早就饿死了。

不过也有人嫌弃这口牙长得不够美观,因为里边凹凹凸凸的刷牙总是刷不干净,但这种铲形门齿可是东亚人群里面的显著基因,欧洲人里只有不到5%的人有呢。

第二个小秘密可就是后腰上的青胎记,老一辈人都管这种青色的胎记叫蒙古斑。

但其实这种胎记和蒙古没有一点儿关系,而是汉族娃娃刚出生十有八九就带着的“出厂设置”。

不过这种胎记大多都是刚出生的小孩儿身上有,随着孩子不断长大,后背上的青色胎记也会逐渐消失。

要说这种胎记有多常见,大概夏天去幼儿园门口蹲一会儿就知道了,一到夏天小孩子穿的少,露着后腰跑,10个小孩子里边有8个屁股蛋儿上都能看见青色的胎记。

关于这个胎记的传说很多,其中最“高大上”这一个大概是炎黄子孙的标记了。

很多老一辈人说上古时期黄帝和炎帝打仗,为了区分自己人就在部落的新生婴儿后腰点上个青色的胎记,就好像是盖章一样。

还有的老师说这些青色的胎记是女娲捏人时候留下来的指甲印,女娲用黄土来捏人,捏到最后一搓泥的时候,指甲盖儿就会在后腰上按出来个印,这就是所谓的人类胎记。

但要是站在科学的角度来看,其实也没有这么玄乎,很多医生都对这个青色的胎记进行了解释,说这东西叫先天性真皮黑素细胞增多症。

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孩子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黑色素细胞分配的一点儿都不均匀,全都堆在后腰皮肤里了。

不过这也不用担心,等孩子慢慢长大,身体就会逐渐把这些黑色素给消化掉,所以大部分孩子在五六岁的时候,身上就不会再有这种青色的胎记了。

不过其中也有个例,也有的人长到30多岁,后腰还会有一块儿淡淡的青色印子,这就是身体还没消化掉。

但现在很多年轻人对胎记的态度可就不一样,有的年轻人会把自己小时候后腰的青斑照片做成手机壳,留作纪念。

还有的年轻人长大了胎记却没有消失,他们就特别喜欢这种天然的标志,所以还会特地贴一些贴纸来“装点”。

但不管怎么说,这种青色胎记就好像是老祖宗给我们贴的隐形标签儿,不管走到哪儿,它都默默的待在后腰上。

作用呢,当然是要提醒我们,我们是从黄土地上找出来的娃娃。

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现在很多家长都不再给孩子讲小时候身上的胎记的故事了,注意到身上胎记的人也会越来越少。

但是比起留在皮肤表面上的印记,藏在我们血脉里的故事才是真正的传家宝。

最后要说的可能是第三个身体的秘密,那就是小脚趾甲分两半。

这个应该是三个身体秘密里面热度最高的一个,江湖人称“复形指甲”或者“瓣状甲”。

这事儿还得从当时网上的大讨论来说,很多人在剪脚趾甲的时候,会发现自己的脚指甲和别人的不一样,尤其是小脚指甲会分成两半儿。

拿着剪指甲的照片去问家里人,家中的老人笑眯眯的说,“长这样的脚趾甲的可是最典型的大槐树后人。”

但是很多人都不理解什么叫大槐树后人,后来才知道这是炎黄子孙的意思。

先说说这“分瓣甲”长啥样,就是小脚指甲的指甲盖儿不是完整的一块儿,而是从中间裂开,分成靠近脚心和靠近指尖的两部分。

有这种分瓣甲的人每次剪脚指甲的时候都会比普通人多剪一个。

关于这种脚趾甲最流行的说法是洪洞大槐树移民的标记,据说这种标记可以一直追溯到明朝初期,那个时候朝廷带着老百姓从山西洪洞县强制移民。

当时的官兵为了防止老百姓逃跑,就在每个人的小脚趾甲上都砍了一刀,从此也就有了“小脚指甲分成两半儿的人,都是大槐树后人”的说法。

山西那边的老人还经常说,“如果有一天走丢了,就把鞋脱下来给大家看看,到时候肯定会有人把你送回山西老家。”

但要是站在科学的角度上来解释这件事儿,医学管这叫“瓣状甲”,研究发现,这种小脚指甲经常出现在东亚人群的身上,尤其是汉族。

有学者对这件事情做过统计,山西和陕西等地的人瓣状甲的比例会达到70%,从此为分界线越往南边走,出现的比例就越低。

有的人特地拿瓣状甲的事去请教专家,专家早就给了回应,“这是我们国家古代游牧民族和汉族老百姓结婚生子之后留下来的基因特征。”

要说这事儿最早还能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当时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改革之后,很多鲜卑人为了融入汉族,日常出行都会穿着汉人的服装,还会给自己改用汉姓。

等到时间长,他们指甲的特征甚至都会慢慢的和汉人越来越像。

说不定有瓣状甲的人身体里面还流淌着古代游牧骑兵的血。

最有趣的是那个时候网上大家都在网上发自己的小脚趾甲照片,有的人说自己的小脚指甲一分为二,是实打实的北方人印记。

有的南方人也紧跟着晒出了自己的小脚指甲,最后,大家发现很少一部分南方人也有瓣状甲。

当时很多人都去找相关的典籍,还有神话故事来探寻小脚指甲的秘密,还在网上掀起了一股热潮呢。

现在的年轻人玩的也很花,有不少小姑娘在自己的小脚指甲上会画“分瓣彩绘”,一面画牡丹,另外一面画蝴蝶。

尤其是夏天,小姑娘穿着露脚趾头的凉鞋走起路来,就好像上面的画活了过来一样。

也有网友在网上晒出了自己的亲身经历,“我就是在结婚之后才发现我和我老公都是瓣状甲,没想到我们都是大槐树后人!”

但是说到这里的时候就会有人好奇自己的分瓣甲到底有什么用了,其实从实用功能上来看,好像真的没有什么特别的,顶多是剪指甲的时候要麻烦一点儿。

但是要从象征的角度来看的话,那可就有的说了,这小脚指甲可是老祖宗闯关东,走西口的脚力见证,也是游牧民族和农耕文明碰撞所产生的基因文化。

最重要的是这小脚指甲也象征着我们华夏民族从骨血里就是大一统的证据,而且这种特殊的小脚指甲还是一个家族传承下去的“浪漫象征”呢。

而且有的时候好朋友之间谈到炎黄子孙身上有什么特征,其实也不用着急先去翻史书,可以先把鞋脱了,比一比小脚趾甲。

如果真的碰到瓣状甲,那就可以拍着胸脯说自己是山西大槐树的后裔,或者说自己是草原游牧的子孙,但不管是应了哪个传说,都是咱们中华民族的“龙的传人”。

这时候再把目光放到身上出现的这三个小记号上看,产型牙齿就像老祖宗给我们留下来的吃饭工具,青色胎记是娘胎里面带的神秘贴纸,至于瓣状甲,那可是老祖宗迁徙路上给我们留下来的印记。

这些小特征虽然没有明确的标注在族谱里,但是却刻在我们每一个人的骨血里,说的有趣儿一点儿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是“移动的华夏博物馆”呢!

我们为什么自称炎黄子孙?--光明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15

标签:历史   华夏   炎黄子孙   纯正   印记   后人   身上   神秘   胎记   小脚   指甲   青色   老祖宗   后腰   趾甲   槐树   门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