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具体资料赘述在文中结尾
还没等乌克兰倒下,瑞士就即将面临“崩塌”?
2025年8月,美国对所有输美瑞士商品加征39%的关税,短短48小时内,1200亿美元从瑞士银行仓皇撤离,苏黎世街头奢侈品店纷纷挂出疯狂甩卖的招牌。
那么,这个以“永久中立”和“金融堡垒”著称的国度,为何会面临如今的局面?
2022年2月28日,瑞士联邦委员会作出了一个改写历史的决定,那就是跟随欧盟脚步,冻结俄罗斯高达82.3亿美元的资产。
这个自1815年维也纳会议后便以中立立国的国家,首次在未受直接威胁的情况下参与制裁他国。
面对这样的选择,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也是当即宣称:“瑞士不再中立了”,而这句评论,就如同一颗子弹,击穿了瑞士金融百年基业的核心支柱。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瑞士的“中立性”自杀并未止步于此,为了配合美国制裁,瑞士甚至拦截伊朗人道主义物资,导致伊朗将石油订单悉数转给中国和印度。
甚至在2024年6月,瑞士与美国签订金融数据互换协议,导致存在百年的银行保密制度彻底崩塌。
这时候富豪们纷纷担忧存在瑞士的资金随时可能被美国查个底朝天,特别是沙特国家银行,也在瑞信亏损11.6亿美元后,2700多家家族办公室集体迁往香港。
而且迪拜则是趁机打出“免税、保密、不问来源”的广告,成功精准的收割大批对瑞士失望的客户。
在2023年3月,瑞士金融业就遭遇了致命一击,这个拥有167年历史的瑞士信贷以30亿瑞士法郎的“骨折价”被瑞银收购,其市值较巅峰时期缩水惊人的97%。
160亿瑞士法郎的AT1债券瞬间归零,全球富豪对瑞士金融体系的信任彻底瓦解,特别是在2022年短短十个月内,1200亿美元资金从瑞士银行仓皇逃离,涌入新加坡等地的私人银行。
到了2023年,新加坡私人银行托管资产暴增300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正是来自从瑞士撤出的亚洲和中东资本。
但瑞银吞下瑞信后也并迎来新生,在2025年,美国司法部指控瑞银协助俄罗斯寡头转移12亿美元,欧盟随即对其核心业务设限,更是在2025年8月,瑞银股价暴跌至18瑞郎,较2023年高点蒸发了60%的市值。
除此之外,在2025年8月7日,特朗普政府宣布对瑞士手表、巧克力和机械制品征收39%的关税,比对欧盟关税高出两倍多,根据白宫关税清单显示,当时全球仅巴西、叙利亚、老挝和缅甸的关税高于瑞士。
即便瑞士联邦主席凯勒-祖特尔和经济部长帕姆兰紧急赴华盛顿谈判,但是却空手而归,而且更为讽刺的是,瑞士曾在2024年1月单方面取消所有工业关税,让99%的美国商品免税进入瑞士市场。
根据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的经济模型测算显示,39%关税将导致瑞士短期内出现失业潮,若占对美出口一半以上的制药业也被加税,GDP降幅至少达0.7%。
面对这样的局面,产业链开始外迁,企业纷纷向新加坡和爱尔兰转移,就连瑞士央行也曾在2025年6月将政策利率降至0% 试图救市,但没想到银行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特别是面对政府用纳税人的钱为银行输血的行为,也引发国内民众强烈不满。
而且当瑞士陷入困境之后,全球财富版图也正在重新绘制,根据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数据显示,2025年私人银行客户数同比增长48%,其中大量来自瑞士转移。
要知道,瑞士私人银行业务曾占GDP的12%,如今这一支柱产业正面临系统性崩溃,而新加坡股市资本化预计2030年超1万亿美元,改革措施还在不断的吸引资本。
不过面对危机,瑞士央行也展开了一场静默行动,根据2025年7月初数据显示,瑞士外汇储备总额已达7160亿瑞郎,创历史新高。
甚至在6月至7月间,瑞郎活期存款激增370亿瑞郎,暗示央行可能进行了外汇干预以抑制瑞郎升值。
但根据路透社消息透露,瑞士央行正考虑在市场相对平静时期削减庞大外汇储备,若选择此路径,瑞士央行可能抛售英镑、日元、加元、欧元和美元,使瑞郎面临更大下行压力。
就连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25年报告中也指出,发达经济体贸易摩擦已成为供应链重构主推手,而瑞士将是欧洲受美国关税打击最重的国家。
主要信息来源:
原文登载于参考信息2023年03月28日关于“一个神话从瑞士风景中消失”的报道
原文登载于潮新闻客户端2023年03月22日关于瑞士银行信誉受损 投资者的钱流去哪的报道
原文登载于界面新闻2023年03月20日关于百年超级银行倒下!瑞信30亿瑞郎被瑞银收购,预计年底完成的报道
更新时间:2025-08-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