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店高达8成,投资20万元,20天就倒闭,又一项目割韭菜



2025年,普通人不是在吃瓜,就是在吃瓜的路上,看,这边预制菜大戏还未落幕,那边干蒸菜爆雷的戏码已经搬上了舞台。


从2024年的流量巅峰到2025年的倒闭潮,干蒸菜作为被资本捧红的餐饮,竟然在短短一年间完成了“爆火—加盟—崩盘”的完整闭环。



不得不说,这确实是惊到一众看客下巴的大瓜。


但其实,干蒸菜的仓促退场并非偶然,它的商业模式存在着先天缺陷,扩张商业版图时又过于急功近利,崩塌不过是时间问题。




还记得干蒸菜是如何爆火的吗?它精准地踩中了短视频营销的爆火逻辑。


尤其是干蒸排骨短视频一经发布,火遍全国,几乎是一夜之间,像顺德干蒸菜的品牌跑起来了。


数据显示,在2024年火起来的干蒸菜品牌超过20家,有的品牌甚至做到一个月开店30多家。


这类干蒸菜品牌爆发式增长的核心依赖是通过加盟,大规模复制。



品牌方深谙创业者的低成本诉求,纷纷打出“小本投资、快速回报”的招商口号:


农夫山蒸宣称“一两万元即可轻松启动”,合作费用仅1万-5万,最小30㎡门店就能开业。


就是这份低成本,点燃了打工者翻身成资本的野心,引来了大量白领入局。


目的达到后,品牌方为降低复制难度,还构建了高度标准化的加盟体系。


比如统一的镀锌铁皮招牌、红漆手写字体、复古木桌与清水混凝土墙面,刻意营造市井烟火气。



而这股烟火气通过短视频拍摄,呈现出那种极具视觉张力的工艺,接地气的环境,极大地引起消费者的试吃欲望,纷纷前来打卡。


人们都在说干蒸菜的特别,但其实这些门店的菜品有限,仅20道左右。


明星菜品依然为干蒸排骨、土鸡等通用品类,无需专业厨师,只需按流程操作即可出餐。


品牌方为了更快地占有市场,从选址、装修到物料采购,总部都提供全流程支持。


“卞太太老宁波干蒸菜”从浙江辐射至18个省份,门店数更是突破150家,


但这种加盟方式看似降低了创业门槛,实则为后续的同质化竞争与利润压榨埋下隐患。


山东的小林就是被吸引的一个人,他在烟台开了干蒸菜的小店,本想自己早入局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谁曾想,除了开业那几天盈利,之后街道上又开了三四家干蒸菜的店,让他的生意一落千丈。


勉强经营一个月,小林看着账面上日日赔钱的数字,最终忍痛关店。



让人无语的是,干蒸菜的特制设备连二手回收市场都看不上眼,小林就这样眼看着10多万的血汗钱打了水漂。


像小林这样被割过的韭菜一茬又一茬,为何他们看见前人倒台,还要继续往前冲?



本质上来说,他们都跳进了加盟商的陷阱里,一当挨着一当,当当还不一样。


第一当是加盟门槛亲民的现象是假象,其中的隐性成本暗藏“杀机”。


品牌方多矩阵的宣传加盟费不高,成了吸引创业者的诱饵,但其实真正投入的金额远超过预期。


以妙姐顺德干蒸菜为例,县级城市加盟总费用虽标称23.16万元。



这仅包含基础装修、设备、原料等固定支出,未涵盖房租、人工、水电等运营成本,若在省会城市,总投资更是高达29.87万元。


这还不算,更隐蔽的压榨是品牌方不仅抽取营业额3%作为管理费,还要求所有物料必须从总部采购,进一步压缩加盟商利润空间。


打开抖音,上面有大量的真实案例揭露了品牌“割韭菜”的恶行。


有创业者轻信“10万开店”的宣传,实际投入超20万,开业20天就因入不敷出倒闭,二手蒸锅、保温台只能按废铁价处理。


还有加盟商吐槽,品牌方承诺的“日均150单、月利润4万”纯属虚构,实际客流不足预期的一半,“一天干到黑,只够交房租水电”。


网友尖锐评论:“所谓低门槛,不过是把韭菜引进门的诱饵,后续层层收费才是真套路。”


这第二档就是产品力缺失,人均40元的干蒸菜一点撑不起性价比。


干蒸菜最开始的卖点是原汁原味的烟火气,但规模化加盟后,产品力严重缩水。


一方面是食材品质下滑:古法干蒸本质是用新鲜食材锁鲜,而多数加盟店为节约成本直接改用冷冻肉。



这一下干蒸工艺放大了冷冻肉的缺陷,导致菜品口感大大下降,根本没有回头客。


另一方面是定价与体验严重错配,主流品牌客单价集中在40-50元,远超消费者的心理预算。


调研显示,85.2%的消费者对本土式的简餐能接受的价格不超过30元。


而干蒸菜和餐馆相比,装修不高奢,跟地摊相比,菜式单一还价更高。


湛江一位食客反映,看似平价的干蒸菜“人均40+,分量还不如家常菜馆,性价比太低”。


这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定位也让它尴尬无比,确实如此,对比同类餐饮,40元客单价可选择丰富的正餐或高品质快餐。


有抖音用户总结:“花40块吃冷冻肉蒸菜,不如回家自己做,至少食材新鲜。”


最后一个陷阱就是商业模式复制过快,导致市场过度饱和。


尤其是2025年前6个月,干蒸菜进入了极速爆发期。


不少品牌一个月开出了20家、30家门店,也有品牌放出翻台率高达500+%的惊人数字。


或许是蒸菜时燃起的火焰点燃了消费者的创业热情,这个菜系越来越火,连专用的锅也水涨船高,出手要价就是3000块钱。


然而,尽管老板们下定决心分这一杯羹,但干蒸菜没有核心技术壁垒。


烹饪的做法网上随处可查,设备在厨具市场即可购买,这导致加盟模式的快速复制演变为恶性内卷。


在热门商圈,500米内开3家干蒸菜店的现象成为常态,他们的菜品、装修和营销话术甚至也没有区别,大众的新鲜感迅速褪去。



当这波流量过去,干蒸菜也逐渐变成了昨日黄花,这种盲目扩张在川渝地区尤为明显。


这里有多个品牌跟风在重庆密集开店,试图复制珠三角的成功,却忽视了当地嗜辣的饮食偏好,清淡口味遭遇“水土不服”。


有抖音博主记录:“重庆新开的干蒸菜店,开业半个月就门可罗雀,隔壁火锅店排长队,这里却空桌过半,三个月不到就贴出转让告示。”。


模式复制的速度远超市场消化能力,最终导致全行业“集体爆雷”。


大量门店开业3个月内倒闭,成为2025年餐饮界最快退出历史舞台的风口项目。




如今,干蒸菜市场,已经迎来了倒闭潮。


据统计,2025年初,投资10万开店20天倒闭成为普遍现象,二手餐饮设备堆积仓库,连专门收购倒闭店设备的“餐饮收尸人”都感叹生意难做。



这一现状折射出餐饮业的深层逻辑:脱离产品本质的流量炒作,最终难获得长久。


品牌方试图用标准化模板复制市井氛围,用流量话术包装餐饮本质,却忘了烟火气的核心不是铁皮招牌与火焰表演,而是新鲜的食材、公道的价格与贴合生活的口味。


正如网友所言:“我们想吃的不是‘网红干蒸’,而是楼下馆子那种热气腾腾、分量实在的家常味。”


2025年,餐饮业给所有从业者一个警钟:餐饮的本质从来不是跟风追风口,而是对产品力的坚守与对消费者需求的敬畏。



真正的烟火气,从来不在统一的加盟模板里,而是在真实的食材,真诚的定价和贴近生活的体验中。


像黄焖鸡米饭、干蒸菜等加盟店,都是打着为客户省钱的幌子,藏着资本运营的套路,普通人,哪怕是创业者都是为他们打工的棋子。


但当热潮退去,创业者们留下的不仅是加盟商的亏损账单,而是吃一堑长一智的智慧:商业的长久之道,终究要回归朴素的本质。


-END-


参考资料:

中国食品报官方平台:《不加水,全靠蒸,这道广东菜为何能征服全国吃货》

赵老师讲经济:《投资10万元,20天就倒闭,2025年,又一创业项目爆雷》

红餐网:《人均40元,明档现做!平价亲民的“干蒸菜”火了》

餐饮老板:《干蒸菜,二手回收都卖不上价了》

作者:乔伊尔

编辑:歌

#头条深一度#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3

标签:美食   韭菜   项目   品牌   餐饮   二手   创业者   冻肉   烟火   本质   消费者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