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10月20 日,正在美国访问的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与特朗普共同签署《美澳关键矿产与稀土开采及加工供应保障框架协议》,这份涵盖采矿、分离、加工全环节的合作协议总价值达 85 亿美元,被特朗普政府视作破解稀土 “卡脖子” 困境的关键突破。
作为长期与中国保持紧密经贸联系的资源大国,澳大利亚此次出手与美国深度绑定稀土产业,既折射出全球关键矿产供应链的博弈升级,也让美国试图摆脱对华依赖的努力迎来新的转折点。

美国对稀土的 “卡脖子” 焦虑并非一日之寒,其根源在于产业链的严重失衡,尽管美国本土稀土储量超过 200 万吨,位列全球前七,加州 Mountain Pass 矿山曾在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占据全球 70% 的供应份额,但如今却陷入 “挖矿 - 出口 - 再进口” 的怪圈。
该矿山 2017 年复产后,由于缺乏本土精炼能力,仍需将原矿出口至中国进行加工,而中国在全球稀土精炼市场的份额已达 87%,永磁材料领域更是高达 92%,这种产业链断层直接冲击美国高端制造。

F35 隐身战机供应链中至少九种关键材料依赖中国直接或间接供货,AI 芯片生产线曾因 2024 年末的稀土短缺被迫减产,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永磁电机原材料供应也长期受制于外部。
2025 年 4 月特朗普政府对华加征最高 145% 的关税后,中方出台关键矿产出口管制措施,进一步加剧了美国的供应焦虑,推动其加速寻找替代来源。
而澳大利亚的介入被特朗普政府视为 “及时雨”,双方此次签署的 85 亿大单有着明确的资金与项目规划。

根据协议内容,美澳两国将在未来 6 个月内各自投入至少 10 亿美元,用于启动优先关键矿产项目,美国进出口银行还将额外提供 22 亿美元融资,预计可撬动 50 亿美元潜在投资。
这些资金将流向澳大利亚境内 89 个活跃的稀土勘探项目,涵盖西澳、昆士兰等资源富集区,其中美国国防部已明确出资在西澳建设一座年产量 100 公吨的高端镓精炼厂。
为保障合作落地,两国还成立由美国能源部长与澳大利亚资源部长牵头的 “关键矿产供应安全响应小组”,负责识别供应薄弱环节并制定应对方案。

作为交换,美澳政府将获得相关设施的部分所有权及 “承购权”,确保产出优先供应两国市场,协议还为关键矿产设定 “价格底线”,试图削弱中国在国际市场的价格影响力。
特朗普在签约仪式后的高调表态,凸显其对这一合作的期待,“大约一年后,我们将拥有大量的关键矿产和稀土,多得你都不知道怎么处理”,他向记者强调,这份协议标志着美国向 “关键矿产和能源主导地位” 迈出决定性一步。

这种信心部分源于澳大利亚在稀土资源领域的优势,该国吸引了全球 45% 的稀土勘探投资,拥有超过加拿大、巴西和美国的活跃项目数量,被西方视作替代中国的核心选项。
阿尔巴尼斯也直言,协议不仅涉及采矿,更聚焦加工环节的投资,旨在让供应链各环节都能形成有效支撑,将澳美关系提升到新高度。

双方还借机强化防务联动,特朗普明确表态支持美英澳 “奥库斯” 核潜艇协议,阿尔巴尼斯则承诺新增防务投资购买美国装备,使稀土合作与军事同盟形成绑定。
然而这场被特朗普称为 “大胜” 的合作,背后仍潜藏着难以忽视的现实难题,最核心的瓶颈在于产业链协同的缺失。
澳大利亚虽掌握上游资源,却缺乏中下游配套能力,其开采的稀土原矿长期依赖出口加工,短期内难以建立完整的精炼体系。

美国自身的产业空心化问题同样突出,自 2000 年代起,通用电气、杜邦等企业陆续退出稀土下游领域,即便解决了精炼问题,磁体、合金等高端制造环节仍被亚洲企业主导,材料认证周期动辄超过五年。
多位专家对此提出警示,澳大利亚墨尔本理工学院执行院长斯图尔特・奥尔指出,美澳框架下的第一波商业销售可能在两年内实现,但真正形成稳定供应能力至少需要 10 年。
美国稀土公司创立者皮尼・阿尔豪斯更直言,实现 “完全安全独立的供应链” 可能要耗时 20 年,澳大利亚无法满足美国的全部需求。

中国在全球稀土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也让美澳合作的实际效果面临考验,中国不仅掌控着 87% 的精炼产能,更构建了从采矿到高端制造的全链条闭环,2024 年稀土相关专利申请数超过全球其他国家总和,提纯成本仅为美国的三分之一。
宁波金田、包头稀土等企业已成为特斯拉、英伟达等国际巨头的稳定供应商,2025 年前三季度中国稀土永磁电机占全球产量的 91%,在新能源、AI 等领域形成难以替代的优势。

面对美澳合作,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表示,全球产供链的形成是市场和企业选择的结果,资源国应保障产业链安全稳定,而非推动阵营化分割。
值得注意的是,澳大利亚同时与中国保持着紧密经贸联系,67% 的澳企将中国视为全球前三大投资目的地,在绿色能源、关键矿产等领域仍依赖与中国的产业互补,这种双重合作格局也为美澳协议的落地增添了变数。
协议签署后的细节安排,进一步暴露了美澳合作的内在张力,特朗普虽高调庆祝合作,却明确表示不太可能向澳大利亚提供关税减免,显示出 “美国优先” 的政策底色。

美国承诺的融资更多流向本土企业与科研机构,澳大利亚实际获得的份额有限,仍可能沦为 “原料提供者”,而技术收益与产业链主导权则被美国掌控。
会谈中出现的小插曲更折射出双方关系的微妙,特朗普当众对澳大利亚驻美大使陆克文表达不满,直言 “我也不喜欢你,而且可能永远都不会”,这种公开分歧与签约仪式的热烈氛围形成鲜明对比。

此外协议中关于矿产种类及矿床位置的细节未予披露,美国智库 “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 指出,部分项目仍面临环保审核与当地社群抗议的阻力,加州 Mountain Pass 矿山此前就因污染问题多次陷入诉讼,导致项目延期。
从全球产业链格局来看,美澳 85 亿稀土大单是西方构建 “替代供应链” 的重要尝试,却难以在短期内改变中国的主导地位,特朗普宣称的 “大胜” 更多停留在政治表态层面,实际面临技术、时间与成本的多重制约。

澳大利亚虽能提供资源,但是缺乏精炼技术与下游配套,而美国虽急于摆脱依赖,却也受制于产业空心化与环保壁垒,重建完整产业链需跨越十年甚至二十年的周期。
中国则通过技术创新与规模效应,持续巩固产业优势,2025 年在稀土永磁材料、高端电机等领域的全球份额仍在提升。
因此这场围绕稀土的博弈,最终可能呈现 “多极供应、中国主导” 的格局,而美澳此次合作能否真正破解 “卡脖子” 难题,仍需时间给出答案。

不知道您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喜欢文章的话记得点赞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信源:
《涉关键矿产,美澳签署协议》——环球时报——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46649002746607095&wfr=spider&for=pc《美澳签85亿稀土大单,特朗普却当场对澳大使说:“我不喜欢你”》——上观新闻——
https://export.shobserver.com/baijiahao/html/1003298.html
更新时间:2025-10-2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