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连军:宿迁抗日英烈谱(57)——周道锡烈士

周道锡——泗阳县金锁区区长

周道锡烈士,江苏铜山县金山子人。1914年生。幼年读书,在徐州私立中学毕业后,从事教育工作。

1938年5月徐州沦陷后,周道锡参加地方游击队和孙象涵大队,后入苏皖边区军政干部训练班学习。学习结束后,被分配到泗宿办事处工作队,任泗宿县梅花乡乡长。1941年,调任泗宿县金锁区区长。同年9月5日,淮北行署泗阳县政府成立,金锁区划归泗阳县。

金锁镇处于泗阳、泗宿边缘地带,社会政治环境非常复杂,北面紧靠日军据点洋河,还有国民党顽固派王光夏收编土匪流氓成立的常备队三个支队。他们暗地与日伪相勾结,经常穿着便衣,夜聚明散,出没于运河两岸,袭扰抗日民主政权,并常常假冒新四军烧杀抢掠。金锁区抗日民主政权成立后,面对险恶环境,周道锡坚持依靠群众,积极发动群众,开展武装斗争,打击匪伪窜扰,领导群众生产,改善人民生活,逐步打开了金镇区严重斗争的困难局面。为此,敌人发布告示,以悬赏千元的代价欲买周道锡人头,必欲除之而后快。

1941年春末,为掌握敌情,发动群众开展斗争,周道锡不顾个人安危,单身深入边缘区大郑庄了解敌情。不料,该村住有顽区长熊佑卿及其顽匪武装,周道锡的行动被敌发觉后,机智勇敢,巧妙周旋。在群众掩护下,几经化装,终于摸清情况,安全脱险。有的同志劝他说:“周区长,您这样去太危险了,何不多带几个人来呢?”他诙谐地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单身入虎穴,虽有危险,但容易麻痹敌人,又便于活动,更重要的是有广大群众的掩护啊。”

在工作中,周道锡依靠群众,关心群众。敌人为了对我根据地实行全面经济封锁,连人民生活必不可少的食盐也遭禁运。要打破封锁,只有从敌占区偷运。在运盐的人中有不少是贫民百姓,也有地主和奸商。对于群贫运盐,周道锡总是千方百计地给予方便和保护,确保人民生活用盐;而对那些狠心高利盘剥百姓的盐商,他又总是进行必要的限制或打击,当地百姓们对于他这种“两面政策”拍手称道。彭圩子不少群众家房子被日军放火烧了,周道锡亲自带领区署人员夜以继日帮助抢修。曾圩子佃户曾玉明家没有麦种,他就帮他家筹款,并写好路条,让老曾到吕集街上购买。有的群众家缺乏耕作能力,他把大伙组织起来,互耕互种,按时种下小麦。西许圩子孔广礼家被盗,他及时深入凋查,组织破案,抓获了盗窃犯,追回了财物。

1941年9月26日夜,国民党顽固派王光夏所属的陈俊山部,加上中队长丁宝贵部和孙大和部约百余人,接连搜索两个村庄,企图偷袭金锁区区署。当时区署人员已由周道锡带领他们从曾圩子转至离金锁四里的彭圩子。天将拂晓,区署一炊事员出来打水,被敌人发觉,随即冲入。周道锡闻警后,即率区署同志八九人奋力抵抗。战约两小时许,顽军从东南方攻入,并攻破西南炮楼。周道锡等退至西北炮楼,敌人立即将炮楼包围。在强敌炮火猛烈攻击下,周道锡和民便乡乡长吴强及一勤务员当场壮烈牺牲,另外三位同志受伤,只有一通讯员撤离。丧心病狂的敌人用刺刀把周道锡和吴强两位烈士头颅割下,带到陈集挂在南圩门上。国民党顽固派的暴行,激起了金锁人民的无比愤慨。

周道锡和吴强牺牲后,泗阳县政府号召全县党员干部继承他们的艰苦奋斗、宁死不屈的英勇精神,继承他们的拯救金锁人民于水火的遗志,大踏步开辟金锁区的工作,配合我军主力予亲日派顽匪以歼灭性痛击。(史料来源:中共淮阴市委党史办公室编《淮阴英烈(第二辑)等》)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16

标签:泗阳县   泗阳   圩子   淮阴   宿迁   顽固派   炮楼   宿县   英烈   烈士   国民党   敌人   群众   历史   赵连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