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万平方米土地,什么概念?相当于61个足球场,能盖50栋住宅楼,够2万人住一辈子。但恒大汽车把这块地扔在南沙4年,愣是让它长满野草。现在好了,国家一句话:无偿收回!这事儿看得人血压飙升——你以为地是你家菜园子?想囤就囤,想荒就荒?恒大这波操作,何止是败家,简直是把国家政策当空气,把老百姓的期待当笑话!今天咱就扒开这事儿的底裤,看看那些打着“新产业”旗号圈地的套路,到底有多恶心!
一、44万㎡土地荒成草原,恒大到底在搞什么鬼?
先给不了解情况的朋友补个课:这块地在广州南沙,2021年就到了恒大手里,性质是工业用地,专门给新能源汽车项目用的。结果呢?合同签了,地给了,恒大却按下了“暂停键”。从2021年6月到2025年7月,整整4年,别说造汽车了,连个地基都没打。现在卫星地图上一搜,这块地还是光秃秃一片,据说已经成了附近村民放牛的地方——牛都比恒大懂“利用土地”!
有人可能会说:“人家恒大不是没钱了吗?资金链断了,想开工也开不了啊!”这话听着有理,实则放屁。你没钱拿什么地?拿了地又不开发,这不是骗地是什么?按照《闲置土地处置办法》,企业原因导致土地闲置满2年,国家就能无偿收回。恒大这块地从2021年6月就开始算闲置,到2023年6月就满2年了,结果愣是拖到2025年才收回,这里面到底有没有“猫腻”?还是说某些地方政府当初为了招商引资,对恒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更讽刺的是,当初恒大拿这块地时,吹的牛比珠穆朗玛峰还高。又是“年产100万辆新能源汽车”,又是“打造全球领先的汽车基地”,把南沙政府哄得眉开眼笑,估计各种优惠政策没少给。结果呢?钱可能套走了,地可能抵押了,车影子都没见着。这种“画大饼骗地”的套路,简直是把地方政府当冤大头,把国家资源当提款机!
二、工业用地变“圈钱工具”,恒大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
别以为恒大这事儿是个案,在中国房地产圈,“拿工业用地当幌子,实则搞房地产”的操作,早就成了公开的秘密。你想啊,工业用地多便宜啊!比住宅用地便宜十倍都不止。企业打着“建工厂”“搞研发”的旗号,低价拿地,然后把地一囤,等周边配套起来了,地价涨了,要么偷偷改规划盖商品房,要么干脆把地高价转让,空手套白狼,比造车卖房赚得还快!
就拿恒大来说,它本质上就是个房地产公司,玩的还是“高杠杆、高周转”那套。当初跨界造车,喊出“三年投入500亿”,结果钱花哪儿了?可能一部分用来拍广告请明星,一部分用来买地,真正投入研发的有多少?鬼才知道!现在汽车没造出来,地倒是囤了不少。除了南沙这块44万㎡的地,恒大在全国其他地方还有多少闲置土地?恐怕是个天文数字!
更恶心的是,有些企业拿了工业用地,象征性地盖个厂房,摆几台机器,拍几张照片应付检查,背地里却把大部分土地闲置着。等风声过了,再想办法“变性”——把工业用地改成商业用地或住宅用地。这种操作,不仅浪费国家土地资源,还扰乱了房地产市场,让真正想搞实业的企业拿不到地,让刚需购房者买不到房。
三、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别再当“冤大头”了!
按理说,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发展产业,是好事。但为什么总有企业能钻空子?关键还是某些地方政府太急于求成,为了政绩,盲目相信大企业的“画饼能力”,对企业的实力和项目的可行性不做深入调查,甚至主动降低门槛,违规给政策、给土地。
就拿南沙来说,作为广州的“新区”,肯定想引进大项目拉动经济。恒大当时名头多响啊,“世界500强”“房地产巨头”,说要造车,地方政府肯定觉得“捡到宝了”。结果呢?宝没捡到,反而捡到了一块“烫手山芋”——44万㎡土地闲置4年,不仅没产生一分钱GDP,还占用了宝贵的土地指标,耽误了真正有实力的企业进来。
现在国家出手收回土地,算是给地方政府提了个醒:招商引资不是“拉郎配”,更不是“比谁嗓门大”。以后再引进项目,能不能先摸摸企业的底?看看它到底是来干事的,还是来圈地的?对于那些拿了地不开发的企业,能不能早点出手,别等土地荒成草原了才想起“处置”?
四、普通老百姓最倒霉!土地闲置,我们的生活被谁偷走了?
可能有人会说:“土地闲置就闲置呗,跟我有啥关系?”大错特错!国家的土地是全民所有,每一寸土地都关系到我们的切身利益。
首先,土地闲置意味着资源浪费。44万㎡土地,如果用来建保障性住房,能解决多少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如果用来建学校、医院,能让多少孩子有学上,多少病人有床躺?结果呢?被恒大扔在那儿长草,这不是浪费老百姓的公共资源是什么?
其次,土地闲置推高房价。企业低价囤地,减少了市场供应,等土地涨价了再开发,房价能不高吗?普通老百姓辛辛苦苦一辈子,攒的钱还不够买个厕所,背后就是这些“囤地炒地”的企业在作祟!
最后,土地闲置破坏市场公平。那些真正想搞实业、想造车的中小企业,因为拿不到地或者拿地成本太高,发展不起来。而像恒大这样的大企业,拿着国家的资源不作为,这让其他企业怎么活?市场公平何在?
五、国家出手“收回土地”,能刹住“圈地歪风”吗?
这次恒大土地被收回,算是给所有“囤地企业”敲响了警钟:国家的地不是你想囤就能囤的,拿了地不干活,迟早要还回来!但光靠收回一块地还不够,要想彻底刹住“圈地歪风”,还得下猛药!
第一,严查企业拿地动机。以后企业拿工业用地,必须提交详细的项目计划书,明确开工时间、投资金额、投产时间。政府部门要全程跟踪,一旦发现企业弄虚作假、拖延开工,直接收回土地,还要罚款!
第二,提高土地闲置成本。现在的规定是“闲置满2年无偿收回”,但很多企业就是钻空子,拖到2年再象征性地开工。建议改成“闲置1年收50%土地出让金,闲置2年直接收回”,让企业不敢囤地!
第三,公开土地使用情况。把所有企业的土地使用情况在网上公示,让老百姓监督。一旦发现土地闲置,大家可以举报,举报有奖!看哪个企业还敢顶风作案!
结语
恒大44万㎡土地被无偿收回,这事儿大快人心,但也让人五味杂陈。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某些企业的贪婪,照出了某些地方政府的失职,更照出了土地资源管理中的漏洞。希望这次事件能成为一个转折点,让国家的土地真正用在刀刃上,让那些想靠“圈地”发家的企业彻底死心!毕竟,土地是用来种庄稼、盖房子、搞生产的,不是用来给某些企业“晒日光浴”的!
最后送给恒大一句话: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与其囤地长毛,不如踏踏实实造车。现在车没造出来,地也没了,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也送给其他企业一句话: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国家的地,百姓的利,谁也别想动歪心思!
更新时间:2025-07-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