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古代女子的心胸,道出了多少人世间的悲凉

两位古代女子的心胸,道出了多少人世间的悲凉

我年轻时喜欢读古典诗词,有两位女诗人的人生轨迹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一位是南宋孝宗时期的严蕊,另一位是明末万历年间扬州人冯小青。

先说说严蕊。严蕊是天台的一名营妓,有关对她的介绍,都说她色艺冠绝一时,善诗词,精通琴棋书画,还博晓古今。这样的风流才女,难免与文人骚客、地方官僚有这样那样的往来。

当时,天台太守是唐仲友,常召她去歌舞佐酒,交往比较密切。宋时规定,地方官员有官妓歌舞佐酒,但不得有私事枕席。唐仲友虽然风流,但与严蕊没有私待枕席之事。问题是,男女交往是非多,有一年,大儒朱熹行至台州,有人告发唐仲友贪赃枉法,朱熹进行调查,证明所告属实。由于唐仲友与严蕊交往过密,就把严蕊一并收监,并对其施以鞭笞,逼其招出与唐仲友的奸情。

两位古代女子的心胸,道出了多少人世间的悲凉

严蕊与唐仲友只是交好,并没有说不清的事,因此,严蕊拒不招供。面对严刑拷打,严蕊说:“身为贱妓,纵与太守有染,科亦不至死罪;然是非真伪,岂可妄言以污士大夫,虽死不可诬也”。意思是说,我和唐仲友没有说不清的事,即便是有,也不是死罪,可事实就是没有,我怎么可以说谎话侮辱好人呢?打死我也不冤枉好人。

后来又把严蕊押到绍兴,继续施以酷刑,一再受杖,饱受折磨,几至于死,但严蕊最终没有屈打成招。后来朱熹改调他方,岳霖继任。岳霖知此事,怜其情,悯其志,意欲相助。乃命其赋词以述心志。严蕊乃口占《卜算子》这阕词。岳霖听后,大加赞赏,即日判令出狱,脱籍从良,给了她自由。

词全文如下: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两位古代女子的心胸,道出了多少人世间的悲凉

这阕词陈述了自己沦为营妓的无奈,也委婉地提出要求释放的愿望,情真意切,字字滴血。最后一句“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道出严蕊的浪漫情怀。

一位弱女子,沦为营妓已是不幸,愈加不幸的是冤枉入狱,受尽酷刑。常言说,“严刑之下,能忍痛者不吐实,不能忍痛者吐不实”,严蕊面对刑讯逼供,致死坚持真理,硬是没有“吐不实”,表现出她的柔情侠骨之香和巾国女秀豪气,令人惊叹。

另一位才女是冯小青,她是扬州人,是一位早慧命薄的苦命人,年幼家遭不幸,十六岁嫁给杭州的武林冯生为妾,不曾想冯生的元配夫人嫉妒她的才貌,把她囚禁在西湖边的孤山梅屿,日夜仅和一老仆妇相伴。有位亲戚杨夫人曾劝她再嫁,她不从,终于凄惋成疾。病中,她拒绝服药,十八岁那年抑郁而亡,葬于西湖孤山。

两位古代女子的心胸,道出了多少人世间的悲凉

冯小青被囚禁在孤岛之中,写下了大量诗句,最有名的就是:“稽首慈云大士前,不升净土不升天,愿为一滴杨枝水,洒到人间并蒂莲。”一位无依无靠的弱女子,遭大妇欺负,相爱的人又咫尺天涯,其凄凉悲苦不是一般人所能容忍的。但冯小青并没有抱怨什么,也没有上吊喝药撞墙割腕闹自杀,而是到观音菩萨白衣大士那儿拜佛。在观音面前,冯小青没有抱怨身世的悲苦,也没有怨恨大妇的霸道,更没有痛恨丈夫的无情;她没有祈求观音为她赐富禳灾,希望时来运转情缘永继;她甚至不愿意脱离苦海,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而是由于深感自己的不幸,来世愿化作菩萨净瓶中的一滴甘露水,洒向人间,希望每一对夫妻,永远幸福快乐美满和谐,像并蒂莲永不相离。

两位古代女子的心胸,道出了多少人世间的悲凉


冯小青这种大慈大悲的胸襟决不是装出来的,从她的另一首诗中足以印证:“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人间亦有痴如我,岂独伤心是小青”。冯小青被囚禁在孤山,常常是窗外听雨,挑灯看书聊以度日。《牡丹亭》自是她的首选读物了,想想自己的遭遇,看看书中的描述,“岂独伤心是小青”,并不是我小青自己是天下最可怜的人。正是有了这种认识,才有了“愿为一滴杨枝水,洒到人间并蒂莲”的慈悲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大儒   太守   天台   佐酒   并蒂莲   枕席   扬州人   西湖   严刑   朱熹   悲苦   山花   酷刑   心胸   悲凉   人世间   不幸   古代   人间   女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