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医院,32天内,两位青年医生去世

同一医院,32天内,两位青年医生去世

又见医生猝死。

一个医生的倒下,不仅是单位的损失,更是病人的损失。

一个中年人的去世,不仅是个人的消亡,更是整个家庭的悲哀。

虽然我们常常说每一场猝死都是预谋已经的阴谋,但当它真的降临时我们却又不能接受了。

医生也是人,不是神,医生也会猝死。

医生可以救治别人,却救不了自己。

工作只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如果我们连自己的健康都不能保证,如果我们不能过早的倒下去了,这是否又是有意义的呢?

“我院急诊部副主任医师李健同志在值班期间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于2021年7月5日上午10时46分不幸去世,享年46岁。”7月8日,青岛某医生在微博转发了潍坊市人民医院治丧小组关于该院李健医生因病去世的消息。

同一医院,32天内,两位青年医生去世

32天内,潍坊市人民医院已有两位年轻医生离世。6月6日,该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庞军涛医生不幸逝世,年仅41岁。据一张信源不明的追悼会图片显示,庞军涛医生辞世原因为:猝死。

同一天(7月8日),该青岛医生还发布微博称,青岛某医院口腔科32岁医生猝死(未说明具体日期),曾在朋友圈感叹,一周就能休一天。

同一医院,32天内,两位青年医生去世

公开资料显示,李健是潍坊市人民医院急诊部副主任医师,1999年毕业于潍坊医学院,2010年调至潍坊市人民医院工作,擅长急诊部神经内科专业的各种临床常见病及疑难杂症的临床诊治工作,尤其擅长脑卒中溶栓、介入诊疗。

关于李健医生去世的原因,该青岛医生在微博评论区透露:主动脉夹层。

根据维基百科,主动脉夹层与高血压密切相关,72%至80%的主动脉夹层患者有高血压史,在50至70岁的人中发病率最高,男性的发病率是女性的两倍。未经治疗的主动脉夹层在疾病发作的第一个24小时有非常高的死亡风险。

早在2010年,卫生部门曾做过一项调查,在4032名受访医师中,1/4患有心血管疾病,近一半医师有高血压,40岁以上医师的患病几率是普通人群的2倍。

这就意味着医生就特别容易猝死吗?是不是平时工作时间和强度太大了呢?

@作为一名人民医院麻醉科医护人员,有时候经常都是七点半到医院,然后一直搞到第二天凌晨三四点,第二天还是依旧上白班,按时吃饭,上厕所,喝水这些都略显奢侈。

@我们36小时、48小时连轴转是工作常态,上班30年了,高血压、偏头痛、神经衰弱、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都有,工资待遇、社会地位和付出不成正比,从来不敢想公休假,连每月的4天假都不让休,说下夜班就是休息,唉不说了,满满都是泪,盼着退休吧,多一天也不干。

@36小时工作是正常现象

@一线医生值班都是24小时制,白天上了,晚上又通宵,第二天早上病人没处理完、有手术还要照常上,真是熬着最晚的夜,敷着最贵的面膜,而且夜班费还纳入薪水里扣税。

@我们科夜班24小时,第二天还要接着上4小时

这些,都是同仁们最真实的声音。

新版《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显示,14.43%的医师工作时间在国务院规定的法定时间内。医师每周平均工作时间都在40小时以上,三级医院的医师平均每周工作51.05小时,二级医院的医师平均每周工作51.13小时,仅有不到1/4的医师能够休完法定年假。几乎所有医生都曾连续工作24小时以上,半数人曾连续工作超过36小时,约两成医生甚至曾连续工作48小时及以上。

同一医院,32天内,两位青年医生去世

此外,有调查数据显示,护士延时下班率达90. 5%,涉及面广。延时下班的班次特点为:A班>P班>N班,每个班次延时下班率都在60. 0%以上。A班延时下班的人次最多;N班每周延时下班3次者达到78.3%,延时下班超过1小时者达到28.6%……临床护士工作时间超时亦呈司空见惯之态。

事出有因

请保障医师的休息权利

近年来,因健康问题,年轻医生突发离世的事件频频发生:

2020年2月3日,湖南衡山县马迹卫生院药剂组副组长宋英杰因过度劳累引发心源性猝死,年仅28岁;

2020年3月19日,安徽池州东至县总医院中医院院区副主任医师张凯,因过度劳累在轮休点突发猝死,年仅41岁;

2020年12月31日,安徽省立医院国际医疗部一病区主任章琦在上班途中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当日逝世,终年40岁;

2021年1月17日,广东省人民医院胸外科叶雄医生劳累过度不幸猝死,年仅39岁 ……

2017年6月,中国医师协会曾资助一项研究,报告中国医生2013-2015年因过劳而猝死的情况。报告发现,2013年有6人,2014年16人,2015年有24人过劳死,在30-39岁年龄段的医生最多。其中,麻醉科医生猝死的比例最高,达到26%,其次是骨科和心血管科。

同一医院,32天内,两位青年医生去世

文中介绍了日本学者等提出的过劳死5个工作模式:

极长的工作时间和频繁夜班,打乱了日常生活节奏;

持续工作,中间不休息;

高压下工作;

繁重的体力活动;

持续性的高压工作。

“医学界”曾在2016年对11687位执业医师展开调研,78%医生表示上周值过夜班,61%的医生值夜班次数不低于2次。

“加班”方面,仅26%的医生上周整休达2天及以上。高达74%的医生上周整休不足2天,35%完全无休息。

在另一项2016年关于中国医生精神状态的调研报告中,“医学界”回收5281份调查问卷,仅有18%的医生表示精神状态很好,其中急诊科选择精神状态“不太好”或“很糟糕”的医生比例高达46%。此外,偶感抑郁和长感抑郁的医生比例为85%。

同一医院,32天内,两位青年医生去世

2018版《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指出,14.62万名医师中,有33.2%的医师罹患一种疾病,排名前五的疾病分别为高血脂、高血压、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和冠心病,5.9%的医师罹患一种以上的疾病。

“保护医师健康一个最简单易行的方式,就是保障医师的休息(休假)权利,减少医师的加班加点。”“白皮书”指出,由于高强度的劳动,医师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如此高比例的医师在过去一年中有各种不适症状,关注医师健康应当是医师群体和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

同一医院,32天内,两位青年医生去世同一医院,32天内,两位青年医生去世同一医院,32天内,两位青年医生去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8

标签:麻醉科   潍坊市   医生   医院   主动脉   夹层   高血压   青岛   夜班   中国   医师   人民医院   疾病   小时   青年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