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棵草托起“教育梦”

用一棵草托起“教育梦”

“奶奶,怎样炒崇明苦草才不会糊?”“老师,我还是第一次制作苦草馅儿的烧饼呢,真有趣。”……日前,在位于三星镇新安村的苦草种植基地玉海棠园区,崇明区东门中学校外实践基地正式揭牌。当天,东门中学、上海玉海棠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双方签署了合作协议。

据悉,这是自今年5月被命名为上海市劳动教育基地以来,玉海棠园区组织的首场学生大型实践活动。当劳动教育融进传统文化,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这片生机勃勃的苦草基地将给孩子们带去更多惊喜。

把课堂搬到“苦草地”

民俗舞蹈《苦草茶》、古筝与朗诵《苦草赋》……活动开幕式之后,东门中学120名学生,早早在玉海棠园区的校外实践基地排好了队。

用一棵草托起“教育梦”

“各班进入自己的实践点位,开启一场苦草的探秘之旅吧!”课程指导员话音刚落,学生们便钻进了田里。摘苦草、炒苦草……大家埋头干活儿,鞋上沾了泥也顾不上擦。十多分钟的工夫,学生们已经炒了满满几大袋苦草。

用一棵草托起“教育梦”

“苦草有何价值?”“为什么苦草喝起来却不苦?”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孩子们又来到了位于玉海棠聚心苑的苦草工厂。这里是集苦草茶机械化炒制、苦草衍生产品研发等多功能为一体的试验车间。在园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同学们通过实地观察和体验,加深了对苦草知识的了解。

用一棵草托起“教育梦”

“小时候,我就听外婆提起苦草,这回亲身体会了这株草的内涵。”七年级学生忆涵说,在活动中她感受到崇明苦草以及与之相关的情怀故事,同时体验到劳动的艰辛,“看!这是我制作的苦草泡脚包!我要为妈妈洗次脚。”

用一棵草托起“教育梦”

此外,学生们在还体验了“苦尽甘来——制作苦草糕”“重走长征路”等项目,并在体验卡上打卡。

体验崇明文化之根

记者了解到,玉海棠园区坐落于三星镇新安村,4年前,董事长施大钟从“一朵花”着手,成功打造玉海棠景区。景区占地40多万平方米,是国家“产学研示范镇”、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中国最美村镇新安村的重要发展基地。近两年,在海棠花基础上,玉海棠又锁定了“一草”,通过建立院士工作站,全面推进苦草产业的研发,让科技改变乡村。

用一棵草托起“教育梦”

“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典范,这里适合各年龄段的学生群体在这里研学、考察和劳动教育与社会实践。”施大钟介绍,玉海棠景区种植了2000亩苦草,并通过科技研发,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可为学生们提供劳动和社会实践的场所,让学生们走出校园,体验崇明当地的文化之根和乡村振兴的成果。

用一棵草托起“教育梦”

除生态种植外,玉海棠公园内还设有科普教育的科研设备。“例如,苦草系列产品研制中使用的萃取、蒸馏技术,孩子们都能在此观摩。”施大钟说,未来还将不断优化各类硬件,推出丰富多彩的活动,让这里成为学生们走进自然、体验自然的首选课堂。

“具有数百年历史的苦草是崇明特有的民间可食用之草,见证了崇明的历史。”他期许,孩子们能在此了解传统文化,成为新一代苦草文化传承的专业人才。

打造“五育”融合教学模板

其实,玉海棠早就与孩子们结下缘分。今年5月,玉海棠科技园区成功入选上海市学生劳动教育基地。当时就有一批师生走进玉海棠园区,参加了苦草种植的劳动。

用一棵草托起“教育梦”

在学生高涨的参与热情中,老师们也看到了“传统文化+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对师生的发展成长带来的变化,老师们欣喜地说:“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为师生的劳动教育赋能。孩子们在参与中实现了文化润心、劳动修德。”

用一棵草托起“教育梦”

而此次校企双方成立实践基地,将进一步助力形成常态化的课外教育模式。“‘双减’政策之下,素质教育已日渐成为重点之一。”东门中学校长王建兵表示,校企双方将共同打造这一示范性实践大课堂,充分利用玉海棠园区的资源,合作探索、策划、编撰“五育”融合的活动课程,为中小学生树立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五育”融合教学模板。

用一棵草托起“教育梦”

同时,学校还把校外实践教育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单,全面多元评价学生的劳动表现。“深巷飘‘花草香’,要吸引更多学生来此感受劳动之美,让孩子们在了解苦草文化同时,激发他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怀。”王建兵说。

记者:季佳倩

摄影:朱昱伟

编辑:张悦阳

用一棵草托起“教育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崇明   新安   东门   劳动教育   大钟   上海市   景区   校外   传统文化   师生   乡村   课堂   基地   文化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