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那些先驱们(11)

继续说上海小组,今天介绍沈雁冰。

沈雁冰,原名德鸿,字雁冰,笔名茅盾,浙江桐乡人。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之一,是中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伟大的革命文学家、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也是中国人民的和平使者和文化使者。他曾经与党失去组织上的联系,但仍然一直在党的领导下从事革命文化活动,在中国现代文学运动中作出了杰出贡献。他是新中国第一任文化部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第四、五届副主席。

百年前那些先驱们(11)

1896年7月4日,沈雁冰生于浙江省桐乡县乌镇一个半官半商的大家庭里。父亲沈永锡是秀才,通晓中医,是一位具有开明思想的维新派人士,颇重视新学,除自然科学之外,也喜欢传播进步思潮的社会科学著作。母亲陈爱珠是一位通文理、有远见而性格坚强的妇女。沈雁冰10岁丧父,从小接受母亲教授的文学、地理和历史知识。他在小学之前读过家塾和私塾,8岁入乌镇立志小学读书,后转入植材高级小学。1909年,他考入浙江湖州府中学堂插班二年级读书,1911年秋转入嘉兴府中学堂四年级读书,后因反对学监被除名,1912年又投考了杭州私立安定中学。1913年,沈雁冰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第一类,开始接受进步新思想。预科毕业后,由于经济窘迫便开始工作谋生。1916年8月,他到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从此开始了文学之路。

1918年3月,沈雁冰遵照家里的安排,回到乌镇与孔德沚结婚。五四运动爆发后,他走上街头参加集会。五四运动后,他和弟弟沈泽民受长沙新民学会等社团的影响,认为有必要建立一个团体以改造家乡。1919年暑假,沈雁冰夫妇和沈泽民、杨朗垣以及沈雁冰的老师徐仲英等十多人在植材小学集会,成立了桐乡青年社,并出版刊物《新乡人》,杂志社由徐仲英任干事主任,沈雁冰任编辑负责人。1922年春,桐乡青年社在嘉兴南湖烟雨楼开会接纳金仲华、王会悟、郑明德等50名桐乡籍进步青年为新成员,并决定将《新乡人》改名为《新桐乡》。

1920年初,陈独秀由北京回上海,不久在上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沈雁冰是该会的负责人之一。同年8月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9月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把《新青年》改组为其机关刊物,沈雁冰是该刊的主要撰稿人之一。10月,经陈独秀和李汉俊介绍,沈雁冰加入了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并积极投身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准备工作中去。党的一大召开时,他25岁。

一大召开后,陈独秀从广州回到上海主持中央局,但不久他的住处被法巡捕房查抄,他本人也入狱。陈独秀被营救出狱后,中央局经常变更办公地点,联络多有不便,于是陈独秀对沈雁冰说:“中央认为你在商务印书馆是个很好的掩护,决定派你担任直属中央的联络员,任务是各地给中央的信都寄给你,信封上写:沈雁冰先生转钟英小姐玉展,然后由你转送中央。”从此,沈雁冰以《小说月报》为掩护,担任“中央联络员”的秘密使命。为此,编译同仁们都好奇地打听“钟英小姐”是谁,于是一些流言就传到他的妻子和母亲那里,无奈之下沈雁冰征得组织同意,向妻子和母亲说明“钟英”是“中央”的谐音,根本就没有这么个“小姐”。就这样,沈雁冰的联络员工作一直干到1925年春。

除了做联络员,他还在中共办的第一所学校平民女学中讲授英语,在上海大学讲授小说研究等。同时,他还被选为党的地方执行委员会委员,与向警予一起担任妇女运动领导工作。

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右派公开叫嚷开除已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党中央为了反击国民党右派,指令恽代英和沈雁冰筹组两党合作的国民党上海特别市党部。12月上海特别市党部成立,恽代英任主任委员兼组织部长,沈雁冰为宣传部长。年底,上海市党员大会选出五人出席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沈雁冰是其中之一。在广州开完会后,中共广东区委书记陈延年通知他留在广东,到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任秘书。当时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本来由汪精卫兼任,由于他是国民政府主席,所以让毛泽东代理宣传部长。毛泽东一家住在东山庙前西街38号,这样沈雁冰就和毛泽东夫妇、萧楚女以及毛泽东的两个儿子住在一起。毛泽东告诉他,两三天后开国民党中常会时,将提出任命他为秘书。沈雁冰不解地问,一个秘书也要中常会任命?毛泽东说,部长之下就是秘书。沈雁冰担心自己不能胜任,毛泽东说萧楚女可以暂时帮助处理部务。另外,毛泽东还告诉他,自己忙于筹备农民运动讲习所,不能天天到部里办公;《政治周报》也要交给他编。于是,沈雁冰接编了《政治周报》,同时在宣传部负责起草宣传大纲,处理日常事务。在毛泽东秘密经韶关考察农民运动期间,由中常委决定,他代理过两个星期的宣传部部务。

1926年中山舰事件爆发后,沈雁冰返回上海,遵照毛泽东嘱托,筹办上海《国民日报》,但因法租界工部局不批准而作罢。这时他已辞去商务印书馆职务,担任国民党中宣部交通局代理局长,负责翻印《政治周报》以及有关文件,转寄给北方及长江一带各省国民党部。1926年10月,北伐军占领武汉,沈雁冰赴武汉,先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政治教官,1927年春出任《汉口民国日报》主编。

1927年7月汪精卫叛变革命,沈雁冰离开武汉准备参加南昌起义,但在九江路途受阻,只得潜回上海。当时国民党的通缉名单上有沈雁冰,于是他只能转入地下。由于不便出门又没有工作,生活上出现了问题,于是他就写起小说来。可是许多报社都不登他的文章,他的心里矛盾得很,于是就在手稿上写上笔名“矛盾”。他把小说给叶圣陶看,叶圣陶看后非常高兴,决定在《小说月报》上发表,但觉得“矛”不是个姓,“矛盾”不像是一个人的名字,于是自作主张将“矛”改为了“茅”,沈雁冰对这一改动很满意,于是以后就一直以此为笔名。从1927年8月下旬至1928年6月,他完成了《幻灭》《动摇》《追求》三部曲的创作,并陆续发表在《小说月报》上。

1928年7月,迫于白色恐怖,沈雁冰接受陈望道的建议,离开上海东渡日本。1930年4月,他重返上海,不久就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并一度担任“左联”执行书记。从此,他和鲁迅在一起从事革命文艺活动。1932年底,他的长篇小说《子夜》脱稿,次年1月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随后,他又创作了《林家铺子》《春蚕》《秋收》《残冬》等著名的短篇小说。

抗战爆发后,他参加了《救亡日报》的工作。上海沦陷后,他辗转长沙、武汉、香港、广州等地,1938年3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汉口成立,沈雁冰被选为理事,4月,他主编的《文艺阵地》在广州创刊。1938年12月,应杜重远邀请,沈雁冰经海防、昆明去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1939年3月抵新疆,在新疆学院任教,4月被推举为新疆文化协会会长。1940年盛世才的反动面目逐渐暴露,沈雁冰于4月底离开新疆,经兰州、西安于5月末抵达延安,在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讲学。10月,从延安到重庆,任郭沫若主持的文化工作委员会常委。1941年皖南事变后,沈雁冰按照周恩来的安排撤离重庆,经桂林到香港,开辟第二战线,参与建立新的宣传阵地《华商报》。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攻占香港,沈雁冰在东江游击队的帮助下从香港辗转抵达桂林,1942年再赴重庆。

抗战胜利后,沈雁冰于1946年3月离开重庆,经广州、香港,于5月抵达上海,主编《文联》杂志,并参加呼吁和平、争取民主的活动。1948年5月,沈雁冰等发表《致国内文化界同人书》,6月,沈雁冰和香港各界爱国人士联名响应中共中央“五一”号召,吁请新政治协商会议早日召开。同年底,沈雁冰夫妇离香港,经大连、沈阳,于1949年2月到达和平解放后的北平,参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工作。7月,沈雁冰出席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并被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和中国文学工作者协会(后改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沈雁冰出任新中国第一任文化部长。此后,他为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和文学艺术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作为中国人民的和平使者和文化使者,他积极参加有关保卫世界和平的各种国际会议和国际文化交流活动。

文革期间,沈雁冰横遭诬陷,被打成“头号资产阶级反动权威”。粉碎“四人帮”后,他又重新活跃在政治活动和文学活动的场合中,在四年的时间里发表了多篇作品。

从1980年上半年起,他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1981年3月14日上午,他口述、由他的儿子韦韬记录下给中央的信,信中提出两个要求,一是希望组织上追认为中共党员,二是将25万元稿费捐献给作协设立一个长篇小说文学奖金的基金。1981年3月27日,沈雁冰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同年3月31日,中共中央根据他生前的请求和他一生的表现,决定恢复他的中国共产党党籍,党龄从1921年算起。在他去世后的第二年,北京举行了“首届茅盾文学奖”授奖大会。

百年前那些先驱们(11)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商务印书馆   桐乡   延安   中国共产党   小说月报   联络员   新疆   武汉   重庆   香港   先驱   国民党   上海   中央   文化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