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今墨:各种失眠的证治

临床所见之失眠有四种情况:


施今墨:各种失眠的证治


以病因论,可分十余种不同因素皆能导致失眠。











此外尚有思虑伤神不眠者,气血双亏不眠者,皆可包括于上述各类型中。


至于治法,调阴阳、理气血、治脏腑、和营卫,方法众多,要在辨证施治,不用安眠类的药物,且可取得长期稳定的疗效,治病求本,体现了祖国医药学的特点。


施今墨:各种失眠的证治


兹将治疗方法概述如下:


1、凡心肾不交者,宜用酸枣仁汤或枕中丹及《理虚元鉴》之养心固本汤,以交其心肾。


2、血不上荣者,宜用八珍汤加朱砂安神丸,磁朱丸、以安其心神。若系虚寒,则宜用《证治准绳》之远志饮子或十四友丸以补之。


3、脑肾不足者,若为肾水亏,则用六味、杞菊、麦味地黄汤或丸以滋肾水。参以枣仁、龙骨、牡蛎等以收敛之。若是梦遗及虚怯者,则十全大补汤或丸、三才封髓丹及还少丹之属,皆可用之。


4、心阳亢盛者,心烦不眠,宜以黄连阿胶鸡子黄汤为主,加龙骨、牡蛎以敛其阴。


5、阴虚不眠者,以生津养血为先,用二冬、二地、二至、玄参、阿胶、花粉、石斛等味,以滋其源,参以安神之品,则津回神安,绮石老人有言:“专补肾水,不如补肺滋其源”,此治本之旨也。


6、阳虚不眠者,以益气为先,气属阳,益气即所以补阳,宜用参、芪、术、怀山药、石莲肉以固其气,亦即绮石老人:“阳虚之所当悉,统于脾也。”之意。

7、胃热不眠者,胃实不眠者,多系痰火为患,宜用半夏、茯苓、川连、枳实、石菖蒲以导痰化滞。王肯堂之治失眠以理痰气为第一义,盖即指此。胃虚不眠者,宜以秫米半夏汤合异功散或归脾汤。


8、胆热不眠者,宜用温胆汤去姜,仿陈修园之意以清胆中之火,甚则加胆草以折其势,火退则已。


施今墨:各种失眠的证治


胆寒不眠者,胆虚不眠者,用千金温胆汤。(按:此方载在《千金方》内,以生姜分量最重),《兰台轨范》说明:“大脑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又云:“方中一味生姜,已足散胆中之寒”。是以说明制温胆汤之意义,生姜散寒,兼振脾阳,胆寒散,脾阳振,自能入睡。


但近人用此方,每多去姜,此系采取《时方歌括》所载之方。陈氏并云:“二陈汤为安胃祛痰之剂,加竹茹以清膈上之虚热,枳实以除三焦之痰壅,热除痰清,而胆自宁。和即温也,温之者,实源之也。”


亦有加茯苓者,此系采用《证治准绳》治惊门内之方。


我个人体会,治病用药,贵在辨证精确,灵活运用。如系胆经虚冷,自以遵守《千金方》之法为是。如系胃有伏热,胆虽虚而非寒甚者,则不妨采取陈氏之意,是在医家临证时审度之。


9、肝为五志七情所扰不眠者,宜采用炙甘草汤,诸复脉汤、柴胡如龙骨牡蛎汤或逍遥散、十味温胆汤之类。其有因肝虚所致,可用《本事方》真珠母丸。


此外更有多梦卧不安者,以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与栀子豉汤合用,多有效;或栀豉汤、朱砂安神丸加琥珀末(按:栀豉汤本系治虚烦之法,但多梦不安者,加此二味,亦颇有效)。


又有教师、演员职业者讲演过多,伤津伤气而致失眠,以柏子养心丸、天王补心丹治之。


又有胆胃俱病失眠者,治胃无效,治胆亦无效,胆胃合治方能奏效。


更有一种久患失眠而阳痿者,则须用鹿茸、仙灵脾、故纸、巴戟天等药以助阳,睡眠即安。此即张景岳所谓:“阳为阴抑,宜养阴中之阳”之意。


本文摘自:《施今墨临床经验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20

标签:胆虚   千金方   枳实   黄汤   半夏   准绳   心火   牡蛎   养心   胆寒   龙骨   生姜   阴阳   不安   精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