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窥65岁董明珠的朋友圈才知道:你的圈子,已经暴露了你的阶层

斯坦福研究中心曾发表过一份调查报告,结论指出:

一个人赚的钱,12.5%来自知识,87.5%来自关系。

偷窥65岁董明珠的朋友圈才知道:你的圈子,已经暴露了你的阶层

《非你莫属》的一期节目中,来了一位24岁的求职者。

他说自己具有天生的交际能力,认识很多牛人大佬,包括董明珠、俞敏洪。

现场的老板们都表示怀疑,主持人提议:既然你说你是董明珠的朋友,那不如现在给她打个电话,看看她怎么回应。小伙子拿出手机,随即拨通了董明珠的电话。

令人尴尬的是,电话那头除了忙音,没有任何人接听,最后小伙只能挂断了电话。主持人三言两语,揭露了这个所谓的“社交达人”的真相:

他自以为结识的牛人,实际上根本没有存他的电话,更不可能在他需要的时候给他提供任何的帮助。有时候,你把对方视为你的人脉,人家可不一定这样认为。

如果在能力、地位、资源、身份都不对等的情况下,这些所谓的人脉,只是你的一厢情愿而已。

看看董明珠女士的朋友圈,几乎都是各领域的大咖。

偷窥65岁董明珠的朋友圈才知道:你的圈子,已经暴露了你的阶层

她的四大闺蜜中,有年度经济人物,有前首富的妻子,有传媒界的大佬,还有知名服装企业的董事长。

而王健林、雷军等商业名人,更是董明珠的好友。你的朋友圈已经暴露了你的阶层、财富状况。

人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受到自己所在圈子的影响,想要提升人脉竞争力,你需要看懂这6条社交潜规则。

01 无效社交

之前有一个扎心的社会实验短片,叫《你手机里的常用联系人有几个》。“你忙于交际,频于应付,鸡同鸭讲的尴尬无处不在。

你为了别人的欢笑而奔波,又为了别人的肯定而牺牲自我,你的人生仿佛都不是你的。其实,你根本不是在社交,而是无谓地蹉跎光阴。”

02互悦机制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经常体验到,当自己想得到别人的好感时,而那个人也对自己有好感,于是就会对那个人更有好感。相反,如果我们感觉到,对方对自己没有好感,甚至是讨厌,你同样也对对方没有好感,甚至是嫌恶。这就是互悦机制,好感是相互的,讨厌也是相互的,喜欢和被喜欢是互为因果的。

03麦拉宾法则

心理学上,有个麦拉宾法则,指的是:对一个人的印象,7%来自说的内容,38%来自语音语调,55%来自肢体语言。

偷窥65岁董明珠的朋友圈才知道:你的圈子,已经暴露了你的阶层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首先要经营好自己的个人形象(衣着、发型、妆容)。

同时,还要训练我们说话的方式、肢体语言以及梳理我们表达的逻辑性以及完整性。

04自重感效应

一个人如果自重感被满足,反过来会认同重视他的人。

自重感指的是,觉得自己很重要。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过:“人一生最大的需求只有两个,一个是性需求,一个是被当成重要人物看待的自重感需求。”

如果能够恰当运用自重感效应,我们可以识别自身和别人的自重感需求,再对症下药,促进自我认知和提高沟通质量。

05瀑布效应

偷窥65岁董明珠的朋友圈才知道:你的圈子,已经暴露了你的阶层


中国古话所说的:“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有时候,明明只是无心的一句话,却会伤害到别人。轻则引起对方的反感,重则给自己引来灾祸。

人生有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挫折,都是逞口舌之快而来。

做减法,少一分“祸从口出”,就能多一分精力,做真正有价值的事。

06三明治法则

偷窥65岁董明珠的朋友圈才知道:你的圈子,已经暴露了你的阶层

三明治法则:人们把批评的内容,夹在肯定和期待之中,那么被批评的人,会更容易在愉悦的心态下,诚恳地接受批评。

三明治通常是上下两片面包,夹着中间的菜叶和肉馅。

网上有这样一句话:你的水平,就是最常接触的5个人的平均值。你和谁成为朋友,你有什么样的圈子,有时候真的决定了你后半生的成败得失。

人生下半场,愿我们能减少无效社交,提高自己的人际竞争力,进入最适合自己的圈子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弗洛伊德   斯坦福   明治   人脉   圈子   自重   肢体   社交   阶层   法则   好感   朋友圈   效应   批评   需求   电话   人生   董明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