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3个精神科诊室的故事,听精神科专家为你疏解烦恼

专家简介:

马燕桃,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双相学组委员、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

擅长:双相障碍、抑郁症、焦虑障碍的系统诊疗、心理治疗及心理咨询

出诊时间:周一上午、周一下午(特需)、周四上午(特需)、周四下午

看3个精神科诊室的故事,听精神科专家为你疏解烦恼

人生百态,五味杂陈,从刚进入精神医学科至今20余年,马燕桃看过了无数患者,倾听过无数困扰,在她看来,精神障碍的治疗不只是用药那么简单,它是一个“抽丝剥茧”,帮助患者一步步走出心灵“茧房”的过程。

面对应激事件做只“黄花鱼”

门诊现场:“爸妈,你们出去一下。”高二女生小静(化名)半年来,晚上失眠,白天犯困,吃药后改善了失眠但白天犯困的问题却依然存在,马燕桃医生耐心地引导小静说出背后的心理原因。她让爸妈离开诊室后才道出了心中的秘密。

原来,这几个月她接连遇到了好朋友因为抑郁自杀、网络暴力、校园霸凌、班主任侵犯她等一系列应激事件。她不知道怎么应对,也不想去上学。

看3个精神科诊室的故事,听精神科专家为你疏解烦恼

马燕桃:听完这位女生的困惑,其实她最主要的诉求是按时完成学业,不想和老师撕破脸,如果采取转学的办法,让这个高二女生换到一个新环境,可能压力也很大、不舒服,所以,我给到的建议是让父母和学校协商,看看能不能换个班。换班这种回避的方法对于这位女生来说,环境压力会小很多,利大于弊。

有的人认为“回避”是一种懦弱的表现,但其实做一只“黄花鱼”,躲开不喜欢的人、事,绕着走也没有什么不可以,因为我们把对自己的损伤降低到最小,保护好自己就行了,这就是生存原则之一。

听完马主任的建议,这位女生又担心换班后不知道怎么回答同学、班主任说的“为什么要换班”之类的问题。此时,马主任耐心地告诉她,只要有勇气,完全可以回答这位班主任“你问你自己”,回复其他同学“别人能换班,我怎么就不能呢?”

由于这位女生是明显的应激因素导致的焦虑,所以建议她去做心理咨询,不建议服用大剂量的药物,也不建议自己把这些事情当做没发生、自己去硬抗,因为根据这位女生的情况很有可能会再次出现自伤的念头。

不能坚持吃药?选择长效针剂

门诊现场:李芳(化名)的父母一直不认为她的精神有问题,李芳自己也觉得自己挺好的,但陪她来看病的姐姐却说,她在家不论白天黑夜总是自言自语,好像在和其他人交流,有时还会笑,而且还没办法控制情绪地吵闹。

2018年3月份前后,因为行为异常在精神病医院住院治疗了一段时间,回家后很抵触吃药,只是断断续续地吃药,这次复发后只能研究生休学在家。

看3个精神科诊室的故事,听精神科专家为你疏解烦恼

马燕桃:孩子每到3月份就出现这些症状,与没有坚持规律用药有较大关系。我们能理解孩子对吃药的抵触,“换谁也不乐意”。但如果不坚持用药,会带来较大复发风险,既而造成大脑损害。

如果实在不想服药,也可以采取其他治疗方法。现在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中有一些长效针剂用于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和维持期的治疗,可选择一个月打一次的针剂,也可选择三个月打一次的针剂,而且可根据病情调整剂量、对患者体重的影响较小。

抗精神病药物的种类,目前有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氯丙嗪、奋乃静、氟哌啶醇、舒必利、泰尔登等);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非典型抗精神药物),包括氯氮平、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等,对中脑边缘系统的作用比对纹状体系统的作用更具有选择性。目前,这两类抗精神病药物均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各种亚型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第二代药物在临床上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除了药物治疗,也要进行心理探索

门诊现场:25岁的张光(化名)在2016年被确诊为双相情感障碍后,一直在用药治疗,病情控制得也挺好,但2019年3月份停药后,没过3个月就复发了。

在医生的指导下,张光坚持吃药至今,不仅病情稳定了,而且每天跑步,体重也减了下来。现在想知道适不适合减药。

看3个精神科诊室的故事,听精神科专家为你疏解烦恼

马燕桃:根据临床经验来看,已经吃了三年的药物停药半年一般都不会有太大问题,为什么患者停药三个就复发了呢?进一步问询病情波动的原因后,了解到孩子是在恋爱中,遇到了一些矛盾,引起了情绪的波动。

至于现在能不能减药量,其实,并不建议患者三四月份减药,建议等到夏天6月底的时候,患者想减药量了再来门诊复诊,看看适不适合减量;也可以减量后7月份来门诊随访,看看减量后的情况如何。

目前,临床上并没有那么多精准的循证证据支持六七八月份的病情就不复发,二三四月份就容易复发,但是根据既往的临床经验、随访的观察中,发现患者在夏天更适合减药。

除了药物治疗,其实也建议患者通过心理咨询等治疗帮助患者摆脱心境障碍。

患者已经二十五六岁了,可以考虑一下有没有必要对自己的心理状态进行一个自我探索。自我探索的形式有很多,比如学习、看书、做心理咨询等等。

既然药物治疗后,病情已经挺稳定了,是鼓励患者慢慢减少药物剂量,慢慢通过心理咨询自我成长,慢慢融入社会的。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就已经开设了心理咨询门诊,患者可以自行预约问诊。

来源:健康时报《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马燕桃:精神障碍治疗是抽丝剥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药量   北京大学   针剂   精神分裂症   诊室   化名   心理咨询   门诊   病情   药物   患者   精神科   障碍   烦恼   精神   女生   建议   医院   专家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