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压豆秒杀各类头痛

导读:耳穴压豆疗法是一种无伤害性刺激,且无需消毒也不会感染,没有刺痛感,同时可以根据每个人对疼痛的耐受性重按、轻按、多按、少按来自行调节刺激量。一般贴压一次可保留3—5天,故多数疼痛一次而癒,也可根据不同病情按疗程治疗。


耳穴压豆秒杀各类头痛


疼痛是脑对直接作用于身体的各种伤害性刺激的一种反映。各种物理的、化学的、机械的、温度的、生物的损伤性刺激作用于体表或内脏器官以后,在脑部形成的感觉体验即表现为疼痛。所以,疼痛既是许多疾病的发作先兆,又是一些病变的恶变信号,同时也是机体的一种正常防卫性反射。

由于疼痛是一种复杂的主观感觉,因而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也较大。不同的人、不同的病,对疼痛的敏感性差异很大,从疼痛的性质来看,可概括为:刺疼、灼烧痛、绞痛、撕痛、钝痛、跳痛、麻刺痛、闷胀痛等等。从疼痛部位来看,有的疼痛点明和病变部位相一致(如皮肤、皮下软组织外伤、炎症等);有的疼痛点则是某些远距离的内脏器官病变所引起的牵涉、放射性所致(如心绞痛投射至左臂内侧皮肤直至指尖的海氏带痛)。

耳穴压豆秒杀各类头痛

从疼痛的表现来看,不同的病可出现相似的疼痛(如右侧输卵管破裂和阑尾穿孔),而同一种病,不同的人、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精神状态,对痛的耐受性存在很大差异。另外,各种疼痛信号传到传到中枢后,在不同水平的中枢,产生的痛觉反应也不一致,如在丘脑、大脑皮层水平主要产生痛的知觉体验,分辨痛的部位、性质、程度等;在脊髓水平,主要产生痛的运动反射活动;而在脑干、下丘脑边缘系统水平,则主要产生一系列内脏反应和情绪反应等。

耳穴压豆秒杀各类头痛

耳穴压豆秒杀各类头痛

耳穴压豆秒杀各类头痛


因此,遇到各种疼痛,运用现代医学检验手段,讯速查明疼痛部位、疼痛性质、疼痛时间、疼痛病因是完全必要的。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在某些一时难以查清疼痛病因的情况下,用简单速效的方法——耳穴压豆疗法,通过刺刺激一定的耳穴,使之调平中枢、痉挛解除、炎症消退、瘀结活散,疼痛缓解在临床上还是很有意义的。

一、 耳穴压豆为什么能治病

祖国医学认为:“耳为宗脉之所聚”,人体“十二经通于耳”。耳通过十二经络外络肢体,与全身肢体、器官有着密切的联系,耳通过十二经的内联肮腑,又建立了耳与五脏,六腑的统一辩证关系。因此,每个正常的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脉、筋、肉、骨等,在耳廓上着它们的相应部位,人体发生疾病时,在耳廓的相应部位,就会出现病理反应点,通常表现为压痛明显、水肿凹陷弹性差、变色、丘疹、红润以及电阻变低等变化。根据这些反应点,加以辩证分析,可以粗略地诊断疾病。然后,用8×8(mm)的正方形橡皮膏,把直径为3 mm大小的绿豆直接贴压在这些耳穴上,通过按压刺激耳穴就可起到治疗某些疾病的作用。

现代解剖学证实,耳大神经、枕小神经等脊神经,以及三叉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等颅神经都在耳廓有分布,耳通过这些中枢神经对全身脏腑体器官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耳穴具有治疗和反应全身疾病的能力。

耳穴压豆秒杀各类头痛

耳穴压豆疗法是一种无伤害性刺激,且无需消毒也不会感染,没有刺痛感,同时可以根据每个人对疼痛的耐受性重按、轻按、多按、少按来自行调节刺激量。一般贴压一次可保留3—5天,故多数疼痛一次而癒,也可根据不同病情按疗程治疗。下面介绍几种最常见的疼痛耳穴压豆治疗方法:


头 痛

头痛是许多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其病变部位可以在颅内,也可在颅外,也可由全身器质性病变或功能性疾病所致。

由于脑实质、大部脑膜及脉络丛、颅骨本身并不含有接受疼痛的感受器,而只有颅内大部分硬脑膜、颅内动脉、静脉窦、颅神经根及颅外动脉、筋膜、皮肤、肌肉、神经才有接受疼痛觉的神经感受器,所以,当些组织受到挤压牵拉、炎症刺激,动脉收缩扩张时才会发生头痛。

不同的病人、病史、病因,其疼痛症状表现不一。如神经衰弱病人,常由于血管紧张度增高而出现单侧眼眶、额、颞部剧烈跳痛;感染发烧常表现为前额、居枕部痛;高血压病人多呈现额、枕部持续性腹痛或跳痛;而中毒则表现为弥漫性钝痛;颈椎病患者常见由于动脉血管扭曲变形使头部供血不足或神经根受压而出现闷胀痛;末梢神经比丰富敏感器官的病变(如中耳炎、深部牙髓炎)常表现为头部单侧剧烈跳痛……

根据中医经络脏腑辩证,脾虚胃实热常呈现阳明经症候的前头痛;肝胆湿热、肝阳上亢常出现少阳经之偏头痛;而下淋、肾虚、阳萎、早泄、赤白带下等,常表现为后枕、头顶部疼等太阳经与厥阴经的症候。

耳穴压豆秒杀各类头痛

因此,运用中西医的诊断方法并配合必要的辅助检查手段,查明病因、病史、病变部位、病变性质是很必要的,然后根据病情对症治疗方可收到满意的效果。如一时条件不具备,也可试用如下耳穴压豆疗法治疗,多数也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耳穴压豆秒杀各类头痛

1、 常见头痛耳穴压豆首选穴位:

耳尖穴——位于耳轮向前折叠之最高点。

皮质下穴——位于对耳屏内下沿。

利眠穴——位于耳背对耳轮与耳垂衔接处之软骨上。

贲门穴——位于耳轮脚消失处下缘。

2、 治疗方法:

耳尖穴常规消毒后,以三棱针连刺络血,挤出血5—10滴,干棉球按压止血。然后以8×8(mm)橡皮膏将直径为3 mm大小的绿豆贴压在任意耳廓的贲门穴、利眠穴上,再用半个绿豆贴压在健侧(偏头痛之对侧)的皮质下穴上,分别按压上穴约半分钟,多数头痛可立即缓解。

倘若个别病例止痛效果欠佳,可酌情增添贴切压下述备用穴。

3、 头痛备用穴(参考穴):

高血压头痛—配降压沟穴。

中耳炎头痛—配外耳、内耳、耳甲艇中肾上腺穴。

青光眼头痛—配降压沟、目2穴。

鼻窦炎头能—配额、内鼻穴。

中毒性头痛—配神门穴。

神经官能症头痛—配官能点、心、枕小神经等耳穴。

牙髓炎头痛—配三焦穴、牙痛特异区。


耳穴压豆秒杀各类头痛

耳穴压豆秒杀各类头痛

耳穴压豆秒杀各类头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耳穴   头痛   橡皮膏   耳轮   感受器   贲门   耳廓   炎症   病因   动脉   部位   疼痛   全身   神经   疾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