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热搜第一!感染幽门螺杆菌或诱发胃癌?

前几天,一则 关于#感染幽门螺杆菌或诱发胃癌#的话题迅速冲上微博热搜榜首,以迅雷之势拿下3.7亿阅读量,引发了3.5万条讨论。

微博热搜第一!感染幽门螺杆菌或诱发胃癌?

微博热搜第一!感染幽门螺杆菌或诱发胃癌?


据悉,为了提高幽门螺杆菌早诊早治率,从7月2日起,江苏启动幽门螺杆菌家庭筛查项目。下面让我们通过江苏卫视的科普视频来了解一下幽门螺杆菌的危害吧。


幽门螺杆菌是目前所知能在人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种类,容易引起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与胃癌的发生息息相关,且家庭成员之间最容易相互传染。


在我国,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大于50%


为什么幽门螺杆菌这么猖狂?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它的特性,幽门螺旋杆菌不太喜欢氧气,但喜欢酸性环境。所以,大家可以在胃内发现它的身影,尤其是胃黏膜组织,那是它们生长的温床。

这时候大家脑袋里肯定冒出来一个疑问“它是怎么来到我们身体里的?”

对于幽门螺旋杆菌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3个方面:


01

“粪-口”传播


可能有些朋友对“粪-口”传播感觉反胃,难以接受,其实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

幽门螺旋杆菌可通过病人或携带者的粪便排出体外,直接或间接通过手、食具、苍蝇、衣物等污染的食物和水,当他人食用或饮用就可能会被感染;

微博热搜第一!感染幽门螺杆菌或诱发胃癌?


02

“口-口”传播


如果家庭成员中有人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那么他的口腔中也会有这个小生物的存在,一起生活的人就可能通过接吻、共用碗筷或者生活用品而传染;


03

“胃-口”传播


如果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发生呕吐的情况,正常人群接触到了这样的呕吐物,就会通过呕吐物传染给正常人群。

大量的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均证实,幽门螺旋杆菌跟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和胃黏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淋巴瘤等上消化道疾病有的密不可分的的关系。

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了幽门螺旋杆菌是胃癌最重要的致病因素。


如何检查是否感染?


微博热搜第一!感染幽门螺杆菌或诱发胃癌?


幽门螺旋杆菌的检查诊断方法包括侵入性和非侵入性两大类。

其中侵入性方法主要依赖胃镜活检,而非侵入性方法不依赖内镜检查,最常用的方法就是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但是14C-尿素呼气试验因为含有放射性元素,儿童不易应用,对环境有一定的污染。

而13C-尿素呼气试验安全稳定,敏感性、特异性高,无放射性元素污染,适用于任何人群,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检测方法。


感染幽门螺杆菌就会诱发胃癌吗?


幽门螺旋杆菌属于胃癌的高危因素,而非决定性因素。就是说在胃癌中有很多人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但是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不一定会得胃癌


胃癌的发生发展是多步骤、多基因、多因素的过程,有研究显示,由该菌感染者演变成胃癌患者的人数不到1%。


这个数据看似不高,但因为是癌症,其实已经很高了。谁也不愿意是那1%。而且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人数这么多,1%的概率,已经相当庞大了。这对整体的医疗费用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所以感染了也一定要重视。


如果有以下状况,尽快去做胃镜检查


1、慢性胃炎并胃黏膜糜烂或萎缩;

2、消化性溃疡

3、胃癌家族史;

4、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5、胃大部切除术后;

6、长期服用非甾体类药物;

7、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

8、其他HP相关疾病


对传统胃镜不耐受者,可以选择尝试舒适便捷的“大圣”胶囊胃镜,只需要随水吞下,医生会通过磁控技术按照贲门、胃底、胃体、胃角、胃窦、幽门的先后顺序依次观察,确保对胃内各个部位的完整观察,10-15分钟左右即可完成整个胃部检查过程。


微博热搜第一!感染幽门螺杆菌或诱发胃癌?

微博热搜第一!感染幽门螺杆菌或诱发胃癌?


经国内权威三甲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多中心双盲临床试验研究证实,“大圣”磁控胶囊式内窥镜系统的检查准确性与电子胃镜的一致性为94.41%研究结果刊登于Digestive Endoscopy权威学术杂志,获得学术界的高度认可。


为了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助力健康中国2030 ,资福医疗将于7月13-14日在江西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开启“大圣”胶囊内窥镜义诊活动 ,后续义诊活动会陆续在全国医院开展,欢迎持续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幽门   胃癌   螺杆   大圣   放射性元素   淋巴瘤   胃镜   内窥镜   尿素   杆菌   胶囊   螺旋   因素   医院   方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